书城文化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15370500000030

第30章 说三道四有吉凶——数字禁忌

数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到的文字。各民族在对数的运用过程中,认为数是神秘莫测的,因而也就把数字神秘化,赋予神圣的性质。于是在人们观念里,数字也就有了善恶之别,吉凶之分。吉祥的数字令人高兴,乐于使用,罪恶的数字使人倒霉。所以,罪恶的数字是对人们有危险的,而凡是危险的数字也就是人们禁忌的数字。

1.不吉利的数字

吉祥的数一般是双数,结婚时忌讳选单日子,大概是怕有鳏寡之灾吧。广州春节家家必备金桔,它象征“大吉大利”。而在金桔市场上,那些标价两元八(谐“双发”),八元八(谐“发发”),十八元(谐“实发,”“实”在粤语中是“一定”的意思)等价格的金桔尤为抢手,正反映了人们对“八”这个数字的偏爱。

特别有意思的是对电话号码的关注,非常愿意要“八”与“六”,“八”与“发”音谐,“发”就是“发财”,多好;“六”是顺,“六”和“六”连着更好,六六大顺嘛!相应地人们就忌讳“四”,“四”与“死”同音,“二四二四”就老被想成“儿死儿死”,同理“七四七四”、“八四八四”就想成“妻死妻死”、“爸死爸死”,“一七一七”那不成了“妖妻妖妻”了吗?男人之怕“妖妻”,可能也是怕戴“绿帽子”吧!可见有些数字的确被赋予了一种令人恐怖的力量,成为罪恶的代名词。

从“一”开始就有忌讳。原因很简单,“一”是单数。所以在给结婚或者祝寿人家赠送礼品时,一定要禁止送单数,以寄予好事成双的愿望。而相反,有的民族还忌讳数字“二”。如给死者家或者病患者送礼表示慰问时,就忌双数。满族、朝鲜族忌双日子出殡,其用意很明了,不希望不幸或痛苦再次降临,坏事成双。对“三”和“四”的忌讳也很普遍。因“三”与“散”谐音。广东潮州人言语间避讳说“三”字,否则,祸不可测。故当地人称三点钟为两点六十分。扬州人做寿,忌讳这个数,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指年龄的“三十”和“四十”。一层意思是“三十”和“四十”年岁不大,不应该做寿,另一层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谐音,不吉利。可是女又能做三十,男也能做四十,这是为了破“散”和“死”。老人们说,在旧时妇女没地位,就怕“散”,做了“三”就不怕再“散”了,男子做了“四”,就破了法,该死的也不会死了。林明峪《台湾民间禁忌》“婚嫁篇”说到,台语“四”与死同音,“由四的语音联想到死之影响所及,迄今有的医院为顺应病家的心理忌讳,绝无第四栋楼或第四号病房;公共汽车没有四路,否则不就成了死路一条?游览车及旅店据说亦无四号。其余民间应酬的红白帖,有送三百五百,就是避免包四百元,若要送四百元,也得多添二十元,合计四百二十元,若不这样微妙一下,收受者因四字的忌讳,误会的话还要怀疑赠者心存恶意呢。更妙的是,机车牌照的末尾二字不能念‘94’,因为‘94’与‘辗死’同音。”大陆也有相类似的禁忌存在。就拿上面所说的广州春节市场上的标价来说吧,就没有四元或十四元的,广州话里,“四”也与“死”同音,标价四元或十四元,在一些人看来,岂不等于在新年这样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去诅咒别人“死”或“实死”!香港居民门牌号码也很少有四号,汽车牌号若碰上“四”字头,便认为十分倒运。这显然是对死的惧怕,故凡“四”数都在禁忌之列。

“六”意味着顺顺利利,但湖北天、沔一带,人们竟以为“六”是不吉祥的,做菜(特别是吃鸡蛋)、送礼物等数目绝对不能是“六”。当地人读“六”为“禄”音。因而“六”有“满禄”,即“死”的意思,所以忌讳。并由此而演化生发出许多骂人的话,如“六点”(即钟表的“半转”,有“差火”,不成人的意思。跟“二百五”、“半吊”的意思相差不多)等等。“九”与“久”谐音,含有长久之意,而畲族某些集居地却禁忌书写“九”字。遇“九”字一律改写作“”。据说与畲族祖先为神犬的神话传说有关。“犬”与“九”形近,故忌之。“十八”是当今人们都认为很吉利的数字。它的谐音“要发”表达了人们希望发财致富的讨彩心理。但同样是“十八”这个数字,在畲族亦被列入禁忌,尤其是青年人的婚嫁喜庆之日,绝不能选在十八日举行,否则,将会像生前犯有罪孽的亡灵进入冥界一样遭受十八次磨难。由此可知,数字禁忌的吉的观念是因时、因地、因民族、因行业等等因素而有所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西方有些数字禁忌是我国没有的。西方最富神秘性和迷信色彩的不祥数字是“十三”,人们在多层建筑和医院病房所标号上对十三都避之惟恐不及;有些航空公司没有第十三号班机,旅馆没有第十三号房间;海员们厌恶在十三号启程。为什么对十三这个数如此惧怕,这可能与古代北欧关于煞神起源的传说有关。相传有十二位北欧神聚餐,煞神不请自来,于是一桌坐了十三位尊神,餐后煞神恶作剧,害得一位最受人尊敬的神灵丧生。另外,出卖耶稣的犹大因为迟到,在最后的晚餐上也是第十三个人。于是,十三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对十三个人同桌进餐的禁忌也曾使伟大人物拿破仑和罗斯福苦恼过。在巴黎,有招之即来的第十四号宾客,这样可使宴会摆脱十三这个数字。罗斯福的秘书格雷斯·图利常常在最后一分钟被叫到白宫的宴会桌上充当十四号宾客,代替迟到或早退的人。又如,伊丽莎白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1930年诞生在苏格兰时,皇宫的官员们没有立即登记她的出生,因轮到她的登记号正好是十三。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往往设法不与十三这个数字遭遇。

“十三”号又逢星期五,则就更加不祥了。因为星期五也被认为是凶日,这可能与圣经的某些记载有关。有些古手抄本上记载夏娃和亚当被蛇引诱偷吃智慧之果时逢星期五,她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也是那一天;该隐杀害亲兄弟阿伯也是在星期五;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因此,这一天一直就被认为是罪恶累累的。在平时,人们就形成不在星期五结婚、启程旅行、乔迁新居、开始新的工作、剪指甲或翻动床垫的习尚。而且在十九世纪以前,星期五曾是行绞刑之日,绞人的刽子手的薪金是十三个钱币,绞环有十三个绳圈,绞台有十三级,等等,正是如此多的历史文化因子,积淀成许多西方人对数字“十三”和星期五的恐惧。

2.多灾多难的年龄

年龄表示生命的长短,因此计算年龄的数字也就与生命有了瓜葛。有些数字因各种原因,被历史赋予了凶祸的含义,我国民间在叙说年龄时即避免使用它们,以防危及生命。

人们忌言三十六、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人们以为三十六、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岁数是人的一大关口,究其原因,乃是出于对圣人和英雄人物的追念和崇拜。三十六,是三国时期破曹操百万大军于赤壁的东吴大将周瑜享年;七十三,是春秋时期儒家祖先被世代奉为“圣人”的孔丘的享年;八十四,乃是儒家另一大圣孟子的享年。因此,人们以为这几个数字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俗语中有“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窝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等等一些说法。现在仍有以七十二或七十四,八十三或八十五来忌言七十三或八十四的,以期能长寿百岁。实际上,我们周围的老年人,死于七十三或八十四的并不比死于其他年岁的多。

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四十五。据说这是与大清官包拯有关。《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岁,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而《汴梁琐记》则有解释:“汴地民间流传,老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忘八(江湖中下九流妓女的鳖脚),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其时正值包拯四十五这一年岁,必属厄运,因而忌言四十五岁,多改称四十四或四十六岁,以避之。”又有传说为,当年包拯设计捉拿赵王。因赵王好淫,包拯诈言身死,密嘱夫人与前来哭祭吊唁的赵王调情,骗取其上方宝剑然后一举将赵王拿获铡死。这些传说虽不一定确切,然而从传说中可以看出,忌言四十五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假死、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这些事中任何一点都足以形成民间的禁忌习俗。

忌六十六。民间以为六十六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儿”,俗谚云:“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东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六十六个饺子(一般都尽量做得小些),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的还上阎王的债。客观上却是解了老人的馋,还了女儿的愿。有的地方,还要把肉切成六十六块,让老人吃下去,据说如此一来,就能顺利渡过这一关了。

岁数还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寿限之极,如“百年和好”、“百年之计”、“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一百岁整,也要只说是九十九岁,否则,不吉。山东泰安一带说一百岁是个驴,临清一带说一百岁是个老刺猬。

关于岁数的禁忌,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浙江湖州,凡年老寿终,恰遇八十一岁,不能说出这一数字。俗曰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有穷败之意。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九十九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是代表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数字。清人董含在《菁乡赘笔》里就说:“古人逢九,云是年必有灾殃。”所以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忌讳的数字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们对人有危险,不是孤独、离散、破财,就是临终死亡,都是大不吉利的。这类禁忌同样没有科学道理,完全是人们“心造的幻影”。可它们的影响力至今仍十分强大,当今各大商场衣物上的标价,非“六”即“八”,反映了人们发财和长寿的良好愿望,也是人对自身本能保护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