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15370500000037

第37章 维护神圣的时间秩序

时间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维度之一。时间本身并无质感,时间是一个不能用感官感受却又能体验到的实在。我们对时间的把握只有通过特殊的标识才能实现,正如英国人类学家埃德蒙·R·利奇所说:“其实我们是通过创造社会生活的分隔来创造时间的。”(史宗:《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下卷)宗教禁忌就是中国人创造的独特的时间分隔方式之一。时间禁忌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对时间的民间理解和体验,也是民众对时间的一种特殊表述方式。传统社会中的人文时间,属于心时范围,它有着主观的现成的时间边界,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时间品质。时间有“宜”与“忌”、“吉”与“凶”、“良时”与“恶日”等。禁忌正是为了明确和强化这种界限而出现的。禁忌是世界“格式化”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式;凡是有神圣与世俗之界限出现的地方,就有禁忌这个忠诚的卫士,在时间领域也不例外。

神圣的时间,归根结底体现的是自然秩序的神圣性。神圣与禁忌如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没有禁忌,神圣就有沦丧的危险,没有神圣,禁忌就很可能失去表达的机会。神圣的时间是时间序列中各种不同的关节点,它们虽然有不同的流逝路线和划归角度,但只要这些时间关节点按照其固有的顺序前后相继,就表明自然秩序的神圣性没有受到任何侵害。越是重要的时间关节点禁忌越多,其功能之一就是要强化自觉遵循神圣秩序的意识。处于时序关节点上的禁忌,把非常时间与正常时间区别开来。

正常时间为平常的世俗的时间,非常时间为神圣的年节时间。神圣的年节是最容易“出事”的时间,故而皆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寒食节禁火就是渊源于古代禁火习俗,《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记载司炬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倘若追溯禁火习俗,与古代原始火崇拜有关。经过一冬的干燥,林木容易引起火灾,加之春季多雷雨,更易引起失火。古人对此自然火灾缺乏科学认识,就提倡禁火冷食,后来被统治阶级纳入礼仪中,又形成礼俗固定下来。又如每年春季,正是瘟病与流行感冒易发生的季节,因此古代人要在这个时候祓禊防疫,这就是上巳节(后来固定为三月三日)的来历。所以最早对上巳节的记载均与巫术祓禊相关。如《风俗通祀典》云:“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与浴。禊者洁也,故于水上盥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在古代,尽管对流行病缺乏必要的研究,但是在发病季节,已认识到应讲究清洁、注意健康卫生还是值得称道的。祓禊讲究盥洁,这同南方傣族泼水节颇有类似之处,只不过加上了巫术迷信色彩而已。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五月正是炎热酷暑将临之时,也正是流行病、瘟瘴疫疠将发之际,用现代医学观念来看,乙型脑炎与脑脊髓炎此时发病率也最高,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礼记·月令》云:“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五月是阴气与阳气、死气与生气激烈争斗的时节,人们在这一时段,要保持身心的安定,要禁绝各种情欲,尤其是色欲;行政事务亦应采取“无为”的治理方式。甚至连五月尤其是这月五日生下的孩子都是不吉祥的。民间认为五月生子,各种毒气、疫疾、鬼怪都会侵袭到婴儿体内,对父母也不利。万一生下来了,即使不弄死,也得送到外婆家或河边池畔去,以免冲撞家人。这种禁忌大概受感应巫术的影响,五月份是五毒并出的毒月,此月婚娶、交接、生子等必受感应,尽管这一月这一天出生的人里出了许多大官,甚至皇帝,人们还不肯抛弃这种禁忌,总是心有余悸。同样,九月九日重阳,主要远游登高,以避疫疠,其原因也是如此。

总之,古代节日都有所禁忌,当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索时就会发现,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尤其是单月单日,如一月一日元旦、三月三日上巳节、五月五日端阳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中国人喜欢讲双月双日、成双成对为吉利。为何节日大多是单月单日呢?如果仔细考究,这些所谓节日并不像后世演化的那么欢天喜地,称“佳节良辰”,而都是些极不吉利的日子,各有所禁忌,非“凶”即“恶”。人们年复一年恪守禁忌,便使得这种区别得以明确和记忆,让时间的流逝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神圣的时间秩序得到民间宗教强有力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