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花卉:养生保健
15375800000014

第14章 清热解毒类花卉

佛甲草

[药解]佛甲草又名打不死。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3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柔弱,丛生,着地部分节上生须根。上部斜升。叶小,轮生或对生或互生,线形,先端钝,基部扁平,无柄。春末夏初开黄色花,为顶生聚伞花序;花萼5片,矩圆形;花瓣5片,黄色,长卵形,肉凹;雄蕊10枚,2轮;雌蕊5枚。药用其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味甘酸,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作用。

[应用]

(1)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风火牙痛:鲜佛甲草全草60克,捣烂取汁,每日分2次服,或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

(2)痈疮肿痛、带状疱疹:鲜佛甲草全草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患处。

(3)烧伤烫伤:鲜佛甲草全草适量,捣烂,以洗米水适当调稀,涂于伤处。

(4)跌打肿痛:鲜佛甲草适量,捣烂,调酒炒热,外敷伤处。

波斯菊

[药解]波斯菊又名孔雀草、痢疾草。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下部叶有长柄,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茎上部叶无柄或有翅的柄。春夏季头状花序,生于柔弱的花柄上,为疏散圆锥花序;舌状花7~8朵,黄色,基部红褐色,先端齿鲜明或分裂,管状花紫褐色。瘦果线状椭圆形,秋季成熟。多为栽培。以全草入药,秋冬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清化湿热作用。

[应用]

(1)痈疮肿毒:鲜波斯菊全草适量,加红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2)急慢性痢疾:波斯菊全草45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

(3)目赤肿痛:波斯菊花30克,沸水300毫升,冲泡作茶饮。另取波斯菊枝叶50克,水煎洗患眼,每日2~3次。

粗喙秋海棠

[药解]粗喙秋海棠又名大半边莲、肉半边莲。多年生肉质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带红色,根状茎粗壮,横走。茎直立,节膨大,无毛,单叶互生,叶稍肉质,长圆形,基部偏斜心形。4~5月开白花或粉红色花。根茎、叶均可人药,全年可采,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味酸、涩,性凉,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应用]

(1)急性Ⅱ因喉炎:鲜粗喙秋海棠根茎适量,每次嚼服少许,嚼烂后在口中稍停留,慢慢咽下,分多次服。

(2)烧烫伤:鲜粗喙秋海棠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3)牙龈肿痛:鲜粗喙秋海棠根茎30克,水煎作茶饮。

(4)疮疖红肿疼痛:鲜粗喙秋海棠茎叶适量,与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5)便血:粗喙秋海棠根茎30克,槐花15克,金银花9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日分3次服。

扶桑

[药解]扶桑又名大红花、红木槿、月月红、朱槿、公鸡花。常绿直立分枝大灌木,高可达6米,但栽培的一般高2~3米。树皮灰白色,粗糙。叶深绿色,有光泽,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无毛或背面有疏毛,中部以上有粗齿。全年开花,生于枝端叶腋内,有长梗;花萼钟状,长1.5~2厘米,五裂片;花冠茎约10厘米,常为玫瑰红色,也有其他颜色的;雄蕊柱长,突出于花冠之外。根、叶、花均供药用。根和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花,春夏季采收,晒干备用。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作用。

[应用]

(1)腮腺炎、急性结膜炎:扶桑根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

(2)痈疮肿毒:鲜扶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亦可用鲜扶桑叶或鲜花同木芙蓉叶各等量,捣烂,和蜂蜜调匀,敷于患处。

(3)汗斑:鲜扶桑叶适量,搓烂,外擦患处。

白玉簪

[药解]白玉簪又名白花玉簪、白鹤花、玉泡花。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叶根生,心状卵形,有光泽,长15~25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有6~8对弧形脉,全缘,有长柄。秋季开花,总状花序顶生,下有1枚叶状苞片,卵状椭圆形;花白色,芳香,花被长10~12厘米,裂片稍短于管,雄蕊6枚。以全草、根和花人药。全草四季可采,多为鲜用;花多在夏季含苞待放时采,阴干备用;根以秋后采挖为宜,鲜用或晒干备用。味甘、辛,性寒,有毒。根与叶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花有清咽、利尿、通经作用。

[应用]

(1)乳腺炎、无名肿毒、淋巴结核、跌打损伤、疖肿:鲜白玉簪根适量,捣烂,外敷。

(2)中耳炎:鲜白玉簪根适量,捣烂,取汁,滴入耳内。

(3)下肢溃疡:将鲜白玉簪叶浸入菜子油中数天,然后用此叶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4)解斑蝥毒:白玉簪根4克,磨水,用塑管吸药水吞服,不要让药水沾牙齿(沾则损齿)。

(5)蛇咬伤:鲜白玉簪叶10克,捣烂取汁,和酒服;另以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只敷周围,不封伤口。

(6)烧伤:白玉簪花500克,用香油2000克,浸泡2个月,取油备用。清洁创面后,用消毒棉球蘸油涂患处,1~2日1次。热天将患处暴露,冷天用纱布蘸油敷患处包扎。

(7)毒虫蜇伤:鲜白玉簪叶适量,捣烂取汁涂伤处。

穿心莲

[药解]穿心莲又名榄核莲、一见喜。直立草本。茎方形。多分枝,枝条对生。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小锯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夏秋季开花,白色带蓝;花序圆锥状,顶生或生在上部叶腋,果似榄核长约1.5厘米,10~11月陆续成熟,开裂。全草入药,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作用。

[应用]

(1)湿热痢、湿热泄泻:鲜穿心莲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

(2)细菌性痢疾:穿心莲全草15克,加水15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次服。

(3)热淋,小便黄短,尿频,小便时尿道涩痛:穿心莲15克,石韦15克,海金沙10克,甘草8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4)湿疹:穿心莲适量,研细粉,用茶油或甘油调涂患处。

(5)肠炎腹泻:穿心莲20克,加水15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次服。

(6)扁桃体炎:穿心莲2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4~5次服。渣再加水适量煎,分5~6次含漱,每日1剂,连用2~3剂。本方并治喉炎及口腔炎。

(7)疮疖红肿疼痛:穿心莲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并取鲜穿心莲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

[药解]七叶一枝花又名蚤休、重楼、铁灯台、草河车、枝花头、海螺七。多年生草本,光滑无毛,高30~90厘米。根茎横卧,圆柱形,稍扁,黑褐色,结节明显,节上生须根。叶6~8片,通常7片,轮生于茎顶,3~5月开花,从茎顶抽出花茎,顶端着花1朵,故名七叶一枝花,以根状茎入药,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味苦,微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化淤止血、消肿止痛、息风定惊作用。

[应用]

(1)热毒壅盛、咽喉肿痛:七叶一枝花1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多次缓慢咽服。

(2)乳腺炎、淋巴结炎、痈疮疔毒、无名肿毒:七叶一枝花根茎适量,研粉,用醋调外敷或外搽。

(3)哮喘:七叶一枝花1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4)流行性腮腺炎:七叶一枝花适量,磨醋外搽患处,每日4~5次。另七叶一枝花9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5)腹部痉挛性疼痛、腹部手术后局部疼痛:七叶一枝花15克,加水35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或研粉服,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

(6)子宫颈糜烂:七叶一枝花研细末,甘油调后涂患处,每日2~3次。

(7)脱肛:七叶一枝花研粉,用醋调外敷或外搽。

(8)毒蛇咬伤:七叶一枝花根状茎适量,捣烂,从上至下搽伤口周围。另取根状茎9克研粉,每次4~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内服过量会引起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出现痉挛等症状。可用甘草。100克,水煎取药液与白米醋、生姜汁各100毫升混合,一半含漱,一半内服可解毒。

狗牙花

[药解]狗牙花又名重瓣狗牙花、狗癫木、白狗花、狮子花、豆腐花。灌木,高2~3米,叶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楔尖,光亮。花白色,常为重瓣,芳香,单生或成对;花冠裂,裂片边缘有皱纹。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味酸,性凉,有清热解毒作用。

[应用]

(1)乳腺炎:鲜狗牙花叶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于患处。

(2)骨折:鲜狗牙花根适量,捣烂,将骨整复后,敷于伤处,薄竹片夹好,包扎固定。

(3)咽喉肿痛:狗牙花根15克,玄参15克,加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多次缓缓咽服。

虎尾兰

[药解]虎尾兰又名老虎尾、弓弦麻。无茎多年生草本。叶硬革质,通常2~6片成束,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120厘米,宽2.5~8厘米,直立,中部或中部以下渐狭长而成长叶柄,叶上有浓绿色和绿白色相间的斑纹,稍被薄粉,边缘绿色。冬季开花,总状花序,花淡绿色或绿白色,花柄近中部有节。以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放入沸水中烫1~2分钟取出,晒干切碎备用。味酸,性凉,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作用。

[应用]

(1)跌打损伤:虎尾兰叶3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冲人米酒100毫升,分2次服。并用鲜叶适量,捣烂,酒炒,外敷伤处。

(2)痈肿疮毒:鲜虎尾兰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3)感冒咳嗽:虎尾兰叶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量。

文殊兰

[药解]文殊兰又名罗裙带、秦琼剑、千层喜。多年生草本。干短粗壮。叶多数,聚生于干顶,剑形,长可达1米,花茎直立,花白色,芳香,约20朵或更多。果近扁球形,浅黄色。以叶入药,全年可采。味辛,性凉,有毒,有清火、解毒、散瘀、消肿作用。

[应用]

(1)皮肤溃疡:鲜文殊兰叶适量,捣汁,搽患处。

(2)跌扭伤筋、淤血凝滞作痛:鲜文殊兰叶放在铁锅内先炒软,然后用酒淬入,趁微热包扎在伤肿处,每日换1次。

(3)痈疮肿毒:鲜文殊兰叶和鳞茎,加蜂蜜少许,捣烂包患处。

(4)头风痛:鲜文殊兰叶适量,用火烤至软,趁热用带扎头。

(5)脚、手关节酸痛:鲜文殊兰叶适量,切碎,调入香油,烘热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旱金莲

[药解]旱金莲又名旱莲花、金莲花、吐血丹。一年生近肉质草本,茎蔓状。单叶互生或下部对生,柄长,盾状圆形,边缘波浪状,有时浅裂,主脉约九条,由叶柄着生处向四方放射。春夏季开两性花,单生于叶腋;花萼5片,下部合生,其中一片处长为一长距;花瓣5片,金黄色,其中3片在基部毛状分裂;雄蕊8枚,花丝分离。核果。药用其全草,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味辛、酸,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

[应用]

(1)呕血、咯血:鲜旱金莲全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

(2)目赤肿痛:鲜旱金莲全草适量,捣烂,用干净纱布包好,敷于患眼。

(3)疮疖:鲜旱金莲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竹节蓼

[药解]竹节蓼又名百足草、蜈蚣竹。多年生草本。茎基部圆柱形,木质,上部扁平,带状,节明显,节处略收缩,宽0.7~2厘米,两面深绿色,有光泽和浅纹。叶多生于新枝上,单叶互生,无柄,菱状卵形,全缘或基部有一对锯齿。夏秋季开白色小花,生于节上。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味酸,微甘,性平,有清热解毒、消肿化淤作用。

[应用]

(1)毒蛇和蜈蚣咬伤:鲜竹节蓼茎和叶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并取鲜竹节蓼茎、叶适量捣烂外敷。

(2)痈肿疮毒:鲜竹节蓼叶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3)跌打肿痛:鲜竹节蓼叶适量,捣烂,加白酒30毫升,调涂敷伤处。

天竺葵霸

[药解]天竺葵又名石蜡红、月月红。多年生直立草本。茎肉质,基部木质,多分枝,通体有细毛和腺毛,有鱼腥气。叶互生,圆肾形,基部心状形,直径7~10厘米,波状浅裂,上面有暗红色马蹄形环纹。春夏季开花,伞形花序顶生;花多数,中等大,未开前,花蕾柄下垂,花柄连距长2.5~4厘米;花瓣红色、粉红色、白色,下面三片较大,长1.2~2.5厘米。蒴果成熟时五瓣开裂,而果瓣向上卷曲。以全株入药。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只作外用。有解毒收敛作用。

[应用]

(1)疮疖肿痛:鲜天竺葵全草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2)疮疖已出脓,久不收口:天竺葵全草、金银花各30克,煎水洗患处,或取天竺葵叶,细茶叶各适量,研粉撒于患处。

(3)皮肤疱疹,破后湿烂:天竺葵全草适量,五倍子5~1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2~3次。

海桐花

[药解]海桐花又名海桐。小乔木或灌木,高2~6米;枝条近轮生。叶聚生枝端,革质,狭倒卵形,长5~12厘米,宽1~4厘米,顶端圆形或微凹,边缘全缘,无毛或近叶柄处疏生短柔毛;叶柄长3~7毫米。花序近伞形,多少密生短柔毛;花有香气,白色或带淡黄绿色。以枝、叶入药,用时现采。有杀虫、止痒作用。

[应用]

(1)疥疮:鲜海桐叶适量,捣烂,加香油(或花生油)炒热,布包搽患处。

(2)全身皮肤瘙痒:鲜海桐枝叶200克,食盐50克,加水5000毫升,煎汤洗身。

长春花

[药解]长春花又名雁来红、日日新。直立不分支或稍分支草本,高30~60厘米,幼枝绿色或红褐色。叶对生,长圆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2~3厘米,全缘,先端钝而有小尖头,基部渐窄而成一短柄。花为腋生或顶生,几乎全年开放;花冠高脚蝶状,白色、紫红色或粉红色,长2~3厘米。全株可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切段备用。味苦,性凉,有毒,有清热、消肿、解毒作用。

[应用]

(1)烧烫伤:鲜长春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2)痈疮肿毒:鲜长春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忌内服。

小蜡树

[药解]小蜡树又名冬青、小刀伤、山指甲、蚊仔树、水黄杨。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柔弱,密披淡黄色柔毛,两面无毛。老枝有白色皮孔。单叶对生,卵圆形,长1.5~6厘米,宽1~4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全缘,边缘各背中脉被短疏毛,两面无毛。夏季开白色花,有特殊臭气,顶生圆锥花序,被毛。以枝叶入药,全年可采,多为鲜用。味苦涩,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作用。

[应用]

(1)口腔炎:鲜嫩小蜡树叶适量,洗净捣烂,加盐少许,拌匀,以少许放于患处,良久后吐去,每日上药数次。或用鲜嫩小蜡树叶数片放口内嚼服。亦可用鲜嫩小蜡树叶50克,水煎含漱。

(2)烫伤、产妇会阴水肿:鲜小蜡树叶6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00毫升,用纱布蘸药水,敷于患处,每日换药数次。

(3)跌打肿痛、疮疡:鲜嫩小蜡树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4)痔疮发炎:鲜嫩小蜡树叶适量捣取汁,加冰片细末少许,搽患处。

球兰

[药解]球兰又名玉绣球、蜡兰、铁加杯、金雪球、大叶石仙桃。多年生肉质藤本,攀缘状悬垂,有丰富乳叶。叶厚,对生,有短柄,卵状心形至卵状椭圆形。5~7月开花,为腋生伞状花序;花柄长2~4厘米,被柔毛;花萼小,五裂;花冠轮状,五裂,白色,心皮红色,副花冠大,由中部放射如星芒状。以叶及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应用]

(1)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鲜球兰30克,捣烂绞汁,调蜂蜜服或水煎服。

(2)肺炎或麻疹并发肺炎:鲜球兰叶7~8片,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服。

(3)风湿性关节痛:鲜球兰全草120克,猪脚1只,黄酒200毫升,酌加水煎,每日分2~3次服。

(4)睾丸炎:鲜球兰叶90克,捣烂,加水100毫升,煎沸服。

(5)疔疮:鲜球兰叶适量,捣烂调蜂蜜外敷。

(6)痈疖肿痛:鲜球兰叶适量,加红糖20克(如有红晕灼痛者,则改加冬蜜1小杯),捣烂,加热,敷于患处,每日换2次。

(7)跌打肿痛、骨折:鲜球兰叶适量,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调酒外敷。

(8)肺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球兰叶24克,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

(9)乳妇奶少:球兰、党参各9克,生姜3片,炖肉或煮粥服食。

[注意事项]本品不宜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