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花卉:养生保健
15375800000019

第19章 祛风通痹类花卉

[药解]黄兰花又名黄玉兰。常绿乔木,高达20米,幼枝嫩叶和叶柄均被淡黄色平伏柔毛。叶互生,薄革质,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9厘米,顶端长渐尖或近尾状,基部楔形,全缘;叶柄长2~4厘米,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花单生于叶腋,橙黄色,极香;花被15~20片,披针形,长3~4厘米:雄蕊的顶端伸出成长尖头;雌蕊群柄长约3毫米。以根、叶、花入药。夏秋季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花,在夏季开花期间采,鲜用,或于清晨太阳未出时采集,蒸一下,汽上即取出(不可久蒸),晒干备用。味苦,性凉。根和花有祛风湿、利咽喉、健胃、止痛作用。树皮有解热、兴奋、祛痰、收敛作用。

[应用]

(1)风湿关节痛:鲜黄兰花、鲜九里香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或用黄兰花根12克,秦艽12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2)头痛:鲜黄兰花适量,揉烂搽患部。

(3)神经性头痛:黄兰花根12克,佛手1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4)骨头卡喉:黄兰花根1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10多次,每次口含此药水10毫升,含片刻后,使药水慢慢通过咽部,然后咽下去。

(5)咳嗽痰多:黄兰花树皮12克,款冬花1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

(6)风热头痛:黄兰花12克,菊花12克,加水35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

卫矛

[药解]卫矛又名鬼箭羽、四棱树、篦梳风。直立落叶灌木,高达3米。小枝通常四棱形,上有2~4条木栓质的阔翅,棕褐色。叶对生或近对生,长2.5~5厘米,宽1~2.5厘米,边有细锯齿,柄极短。6月开花,黄绿色,为聚伞花序,生于叶腋,花盘扁平。以根、带翘的枝及叶入药。夏秋季采,晒干备用。味苦,性寒,有凉血散瘀、通经镇痛作用。

[应用]

(1)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鲜卫矛枝叶适量,捣烂,取汁涂伤处。

(2)感冒、关节痛:卫矛茎9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

(3)漆疮:鲜卫矛叶适量,水煎外洗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付牛花

[药解]伏牛花又名绣花针、寿星草、黄脚鸡、虎刺、鸟不踏。常绿有刺小灌木,高30~70厘米。根坚硬,外皮灰褐色。茎多分枝,有细直针状刺。叶小,对生;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初夏开花,花冠漏斗状,白色。果近球形,成熟时赤红色,以根或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用。味甘、苦,性平,有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作用。

[应用]

(1)痛风: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昼轻夜重:鲜伏牛花根或花3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加酒50毫升,摇匀,分2次服。

(2)痰饮咳嗽:鲜伏牛花根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

(3)乳房硬结肿痛:鲜伏牛花根30克,捣烂冲酒服。

(4)荨麻疹:鲜伏牛花根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冲入黄酒50毫升,摇匀,分2次服。

(5)龋齿疼痛:伏牛花根120克,了哥王12克,用50%酒精500毫升,浸泡7日后,过滤干净,分装于玻璃瓶密封备用。牙痛时滴3~5滴于龋齿上,每日4~6次,有良好止痛作用。

(6)手脚烂痒:伏牛花全草,研末。取药末调茶油搽患处。

(7)跌打损伤:伏牛花根30克,用黄酒25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连服1周。

[药解]金粟兰又名大骨兰、米兰、珠兰。直立或披散常绿亚灌木,高司达60厘米,茎无毛,节膨大,根须状,叶对生,近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穗状花序顶生,圆锥状排列;花小,黄绿色,极芳香。以其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味苦、微辛,性平,有活血散瘀、杀虫止痒作用。

[应用]

(1)皮肤癣:鲜金粟兰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2)外伤出血:鲜金粟兰叶适量,捣烂,敷于伤处,包扎好。

(3)跌仆骨折:鲜金粟兰枝叶,凌霄花根茎各适量,共捣烂,酒炒待用。先将骨折对位,然后将药敷上包扎好。

(4)劳伤咳嗽:金粟兰全株30克,虎尾兰叶20克,猪肺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5)风湿性关节炎:金粟兰全株20克,朱砂根1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分3次腽。

千年健

[药解]千年健又名一包针、千年见、千颗针、丝棱线。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通常横卧,长可达50厘米,直径1~2厘米,粗糙,折断面淡黄色,有针状纤维,气芳香,须根淡黄色。茎直立或斜立,绿色。叶互生,卵状箭形,长15~30厘米,宽10~20厘米,基部耳状心形,耳部圆钝,平展,全缘;柄长18~25厘米,绿色,基部扩大成淡黄色叶鞘,抱茎。5~6月开花,肉穗花序,佛焰苞管部宿存;花单性,无花被。药用其根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味苦、辛、微甘,性温,有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止痛作用。

[应用]

(1)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筋络拘挛:千年健根茎1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冲酒服。

(2)跌打淤肿:鲜千年健根茎(或全株)适量,捣烂,酒炒热,敷于患处。

爬山虎

[药解]爬山虎又名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落叶大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须端扩大成黏性吸盘,攀附于树木、墙壁上。叶互生,宽卵形。夏秋季开黄绿色小花。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以根与茎入药。落叶之前采茎,切段晒干备用,根全年可采。味甘、涩,性温,有祛风通络、活血解毒作用。

[应用]

(1)疮疖肿毒:鲜爬山虎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

(2)跌打肿痛:鲜爬山虎根皮适量,捣烂,加酒少许调匀,敷患处。

(3)风湿关节痛:爬山虎根3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服。

(4)疮疡溃烂:爬山虎茎、叶适量,水煎外洗,并用叶研粉撒于患处。

石蒜

[药解]石蒜又名独蒜、老鸦蒜、乌蒜、红花石蒜、龙爪花。多年生草本。鳞茎广椭圆形,外层为褐色膜质鳞片,里面为白色肉质鳞茎,形似蒜头。叶于花期后生出,基坐肉质丛生,线形或带状形,青绿色。秋季先于叶开花,花葶单生,高约3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有花5~6朵,通常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以鳞茎入药。夏秋季采,除去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阴干备用。味辛,性温,有毒。有消肿毒、杀虫作用。

[应用]

(1)痈疮肿痛:鲜石蒜鳞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2)无名肿毒:鲜石蒜鳞茎、生黄豆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3)风湿性关节炎:石蒜、生姜、葱头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

(4)灭蛆:石蒜5千克,捣烂后,用水50千克浸泡,3日后用浸出液喷洒,或直接投入粪坑中。

(5)灭鼠:石蒜磨成粉末与食物拌成饵,鼠吃后即死亡。

紫玉盘

[药解]紫玉盘又名酒饼叶、油椎、蕉藤、牛刀树、牛稔子。藤状灌木,高1~2米。嫩枝、叶背密被黄褐色星状柔毛。叶革质,长倒卵形或阔长圆形,长9~22厘米,宽4~7厘米,茎部圆形或近心形。夏季开花,1~2朵与叶对生;花萼3片,阔卵形;花瓣6片,卵圆形,紫红色,二轮排列。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根,味辛、苦,性平,有祛风湿、壮筋骨作用。叶,味淡、涩,气香,性平,有散瘀消肿、豁痰止咳作用。

[应用]

(1)风湿关节炎:紫玉盘根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对入米酒50毫升,分3次服,或浸酒服,并用药酒外搽:或用鲜紫玉盘根与叶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2)跌打损伤疼痛:鲜紫玉盘叶适量,捣烂,酒炒外敷伤处。

(3)咳嗽多痰:紫玉盘叶9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孕妇慎服。

扶芳藤

[药解]扶芳藤又名爬竹卫矛、爬墙虎、换骨筋、岩青藤。常绿爬行藤状灌木。枝上生气根,附在树上或墙壁上。老藤灰黑色,稍扁;幼藤绿色,扁或近四方形。叶对生,椭圆形。花黄绿色,花梗细长。

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备用。味辛、苦,性温,有舒筋活络、散瘀、止血作用。

[应用]

(1)骨折:骨折复位后,用鲜扶芳藤叶适量捣烂敷患处。用小夹板固定,1~2日换药1次。

(2)外伤出血:鲜扶芳藤叶适量,捣烂外敷;或用茎皮研粉撒于创口。

(3)癞头:扶芳藤嫩叶30克,捣烂,调煎鸡蛋1~2个,摊纸上,做成帽样,戴在头上;3日后,再用扶芳藤嫩叶混合核桃仁适量,捣烂包于头上,每日换1次。

(4)腰肌劳损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扶芳藤1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顿服。

(5)咯血、鼻出血:扶芳藤2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服。

(6)子宫脱垂:扶芳藤12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冲黄酒50毫升,红糖20克,分2次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红背桂

[药解]红背桂又名叶背红、金锁玉。灌木,高约80厘米,全株无毛。叶对生,偶有互生或轮生;叶片窄,长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具疏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深紫红色。雌雄异株,雄花苞片长于花梗,雌花苞短于花梗;苞片基部各具1枚腺体;小花苞2片,条形,基部有2枚腺体;花萼3片,边缘具小齿;子房近球形,柱头3裂,基部多少合生。蒴果球形。以全株入药。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备用或鲜用。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

[应用]

(1)腮腺炎:鲜红背桂叶适量,捣烂,调面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2)腰肌劳损:鲜红背桂叶、鲜小叶榕树叶各适量,共捣烂,加酒炒热,敷于患处,外加包扎,每日换药1次。

龙船花

[药解]龙船花又名百日红、映山红、红缨树。常绿小灌木,高1~2米,平滑无毛。叶对生,几无柄,薄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6~13厘米,宽3~4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浑圆,全缘;托叶生于叶柄间,刺毛状。夏秋间开花,红色或黄红色,为顶生伞房花序;花冠细长,筒状,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以根、叶及花入药。根、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花,夏秋季采,晒干备用。味甘、咸,性凉,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作用。

[应用]

(1)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用鲜龙船花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2)痈疮肿毒:鲜龙船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患处。

(3)月经不调、闭经:龙船花根20克,鸡肉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3~4次服,每日1剂。

(4)肺结核咯血:龙船花根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

(5)风湿性关节痛:龙船花根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冲酒少许服,每日1剂。

(6)高血压头痛:龙船花15克,加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香菊

[药解]香菊又名玉芙蓉、白艾、芙蓉菊。直立、分支亚灌木,高10~40厘米。叶互生,紧聚于枝顶。花朵生于上部叶腋内,春季开花。叶与根供药用。味辛、苦,性微温,有祛风湿、清肿毒作用。

[应用]

(1)痈疽初起、无名肿毒:鲜香菊叶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2)疔疮:鲜香菊叶、鲜野菊叶各等量,捣烂加蜂蜜调敷患处。

(3)小儿惊风:鲜香菊叶适量,捣烂敷于脐上。

(4)风湿性关节痛:香菊根30克,加水35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3次服。

(5)风寒感冒:香菊叶18克,加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加冰糖调匀,作1次服。

(6)胃脘冷痛:香菊全草20克,加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服。

红雀珊瑚

[药解]红雀珊瑚又名扭曲草、百足草、玉带根、拖鞋花。肉质粗壮常绿草本,高约1米。茎分支或不分支,绿色,有时或稍带红色,圆柱形,扭曲如“之”字形,有白色浆汁,顶部常下弯。花生枝条上部,花梗细,花横生于梗上,总苞片红色,常栽培于庭园中。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多为鲜用。味酸、微涩,性寒,有小毒,有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应用]

(1)跌打损伤肿痛:鲜红雀珊瑚全株适量,捣烂,敷于患处。

(2)疮疡肿毒:鲜红雀珊瑚茎叶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3)目赤肿痛:鲜红雀珊瑚叶适量,冰片少许,共捣烂,敷患眼。

(4)外伤出血:鲜红雀珊瑚茎叶适量,加香蒲炭少许,共捣烂,敷于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