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知行天下国家地理:全球100自然奇观
15378500000019

第19章 桂林山水——山水甲天下

桂林,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这里挺拔秀丽的群峰,清澈明净的流水,玲珑瑰丽的洞府,奇异俊美的石头,使之成为中国七大旅游重点城市之一,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桂林也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桂林”之名,最早见于公元前214年,历史上还叫过桂州和靖江。

桂林秀在山峰,奇在岩洞,伴以澄碧的绿水,更显得妩媚多姿。桂林山水,具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之绝。

桂林的山,多为平地拔起,旁无缘延,千姿百态。有的似鸷鸟展翅飞翔,有的如伸颈搏击的斗鸡,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蹲踞山坡上的雄狮,有的如尖尖春笋,有的似宝塔入云,有的酷似书生静读,还有的宛若行路老翁……在桂林市区范围内,神姿仙态般的山峰就有150多座,其中著名的有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骆驼山、象鼻山等,宋人范成大称:“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

独秀峰,又名“紫金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是桂林的一座主山。它平地拔起,孤峰矗立,四壁如削,挺拔秀丽。南朝宋诗人颜延之有诗云:“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从西麓登山,可拾级而上,至允升门,经小谢亭遗址,直指南天门,共306级,即到达山顶。

纵目眺望,峰林四立,云山重叠,桂林全城浮现眼底。山东麓的读书岩,是颜延之经常读书的地方。岩口有唐人郑叔齐的《独秀山新开石室记》石刻。山东北麓有涌泉,凿月牙池,建有桥亭,景色清丽。月牙池与白龙池、圣母池、春涛池并称为桂林“四大名池”。独秀峰有历代石刻108件,在东侧绝壁上,有驰名的特大榜书:清代黄国材的“南天一柱”、张祥河的“紫袍金带”,均为石刻巨作。耆英的“介然独立”已被凿毁。由宋代学者王正功最先书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就刻在峰麓石壁上。

叠彩山,又名“桂山”、“风洞山”,位于城北的漓江西畔,包括仙鹤、明月二峰及四望、于越二山。山色秀丽,山层横断,重重相叠。山南麓有登山古道,数十级可至叠彩亭,亭东的小山为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在此眺望漓江美景,一览无余。亭西为四望山,山旁巨石上有明人镌刻的“江山会景处”5个大字。再往西就是仙鹤峰,明月主峰峙立其东。明月峰海拔223米,山腰有叠彩门,进门便是明末抗清将领瞿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碑的东侧为仰止堂,堂内刻有瞿、张画像,誉称“双忠”画像。再往上就是风洞,为叠彩山著名胜境。洞略似葫芦形,南北对穿,仅能过人,前后宽敞如厅,前有叠彩岩,后有北牖洞,四季有风,清幽别致。穿过风洞,即达明月峰顶,可领略“天外奇峰排玉笋,山如碧玉水清罗”的奇观。山上有题刻230多件,摩崖造像90多尊,多为唐宋时期的作品。

伏波山在桂林市区东伏波门外漓江边,与独秀峰东西比肩并立。它孤峰挺秀,西着陆地,东枕漓江,遇阻江流,形成深潭,素有“伏波胜境”之称。漓江水流到这里,被伏波山挡住,形成巨大的旋流,回复盘旋,再转折向南流去,伏波山因此得名。同时,以“伏波”为名,也表现了人们制伏波涛的意愿。

骆驼山,坐落在七星公园内,它是一座拔地而起、无偶相伴的孤峰,山峰酷似一头伏地的单峰骆驼。细看骆驼山,又觉得它像一把酒壶,过去它曾被叫做“酒壶山”,“壶山”两个大字至今还刻在南边的山壁上。

象鼻山,又名“象山”,在桂林市内桃花江和漓江汇流处,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生动逼真,是桂林山水的代表,也是桂林的城徽和标志。那垂河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溜圆的大洞,高约10米,漓江水穿洞而过,水中倒影宛如一轮浮江的满月,故名“水月洞”,誉称“象山水月”,再与隔江穿山月岩的那轮“天上明月”相照,形成“漓江双月”。水月洞内外崖壁上有历代石刻50余件,其中多为宋人题刻,南宋词人张孝祥的《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并序》、陆游的《诗札》等,都极为珍贵。象鼻山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山顶平展,北端有明代的普贤塔,为喇嘛式实心砖塔,通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身为圆宝瓶形,粗壮朴拙,北壁嵌青石线雕“南无普贤菩萨”造像,塔因此而得名。塔顶为圆形伞盖,两圈相轮托以宝珠。因塔耸立山顶,颇似剑柄,所以也叫剑柄塔。

桂林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七星

岩、芦笛岩都是久已驰名的“大自然艺术之宫”。

七星岩在桂林七星公园普陀山西麓山腰,因这里的7座山峰而得名。普陀山的4个山峰排列像斗杓,月牙山的3个山峰排列像斗柄,两山连在一起形如北斗七星。七星岩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地壳上升后,河道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七星岩从隋唐起即成为游览胜地,留有题刻诗文约百件。现今看到的最早石刻是宋代俞献可等7人的作品。宋人方信孺的题名大榜书、明人张文熙的石刻“第一洞天”,在书法艺术上有较大价值。清代诗人袁枚20岁游桂林时,曾有诗句赞美七星岩:“桂林诸洞皆蛤岈,就中奇绝称栖霞。”

芦笛岩溶洞是桂林的另一美景,位于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腰,距市中心5.5千米。岩口面向西南,高出地面27米,是个袋状岩洞,长约550米,最宽处约90米。洞口周围依山势已建起了亭台楼阁,天桥飞架峰间,昔日的天堑变通途,气势颇为壮观。

芦笛岩过去叫“野猫岩”,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一种可做笛子的芦荻草,人们就把洞名改为芦笛岩。洞内有大量天然石钟乳组成的各种景物,较为集中的景点有30余个。洞内还保存了大量壁书,经过记录整理,共有83则壁书,目前仅留下77则,最早的是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的一则题记。这些壁书不仅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也给芦笛岩增添了些许历史文化色彩。

桂林的水,清澈碧透,山水相依,穿城过镇,主要水域有漓江、桃花江和榕杉湖。漓江在整个流程中,群山环抱,奇峰夹岸,特别是桂林至阳朔83千米的水程,更是山秀水媚。

在江岸斗米滩右面的山顶上立有一块望夫石,沿望夫石下行不远便是冠岩,亦为漓江的著名景观,因山形如紫金冠而得名。这一巨大幽深的岩洞为地下河出口,岩深达1000米,洞门很高,里面宽敞,岩内有清泉流出,注入漓江。

桂林山水的最后“一绝”即为“山石献奇观”。桂林一带的石山上,石块、石林奇形怪状,有“龙头石林”、“鸭子石林”、“普陀石林”、“芙蓉石”、“天柱石”、“飞来石”、“翠屏石”等。桂林的摩崖石刻达2000多件,主要集中在龙隐岩和龙隐洞,龙隐岩因此获“桂海碑林”的美名。

桂林石刻发源于桂林山水,又点缀着桂林山水,增加了桂林山水的魅力。

相关链接:

关于望夫石,有一个催人泪下的传说。一对船家夫妇行船至此,因滩上水浅不能行船。直等到米吃光了,仍开不了船,丈夫便爬到山上远望,希望漓江水涨,救他们全家性命,可是他失望了,变成了石人。妻子背着小孩寻找丈夫,见状后悲痛欲绝,也化作了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