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06

第6章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原文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一个能够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寂寞;但那些依附权贵的人,却会遭受永远的孤独。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会考虑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依附权贵而遭受永久的凄凉。

评析

真正有骨气的人恪守道德,甘于清贫,尽管贫穷潦倒,寂寞一时,但终于受人赞颂的人有很多,例如苏武,又如文天祥,他们都是恪守道德者,他们的忠心义胆、高风亮节日月可鉴,万古传诵。而那些依仗权势阿谀奉承之徒,无不是昙花一现。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杨雄,世代以农桑为业。他家产不过十金,却能淡然处之。他口吃不能疾言,却好深思,博览无所不见,尤好圣哲之书。杨雄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檄名当世。杨雄四十多岁时,游学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为门下史。后来,杨雄被推荐为待诏,以奏《羽猎赋》合成帝旨意,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立。哀帝时,董贤受宠,攀附他的人有的做了两千石的大官。杨雄当时正在草拟《太玄》,泊如自守,不趋炎附势。有人嘲笑他,“得遭明胜之世,处不讳之嘲”,竟然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以取悦于人主,反而著《太玄》,使自己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何必这样呢?杨雄闻言,著《解嘲》一文,认为“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表明自己甘心“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爱清爱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绝不追逐势利。

王莽代汉后,刘歆为上公,不少谈说之士用符命来称颂王莽的功德,也因此授官封爵,杨雄不为禄位所动,依旧校书于天禄阁。王莽本以符命自立,即位后,他则要“绝其原以神前事”。可是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却不明就里,继续做符命以献。王莽大怒,诛杀了甄丰父子,将刘棻发配到边远地方,受牵连的人,一律收捕,无须奏请。刘棻曾向杨雄学作奇字,杨雄不知道他献符命之事。案发后,他担心不能幸免,身受凌辱,就从天禄阁上跳下,幸好未为摔死。后以不知情,“有诏勿问”。

就一般人而言,也要做到贵人面前不言贱,富人面前不言贫,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方可心地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