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走遍美国
15382300000004

第4章 时空档案

新大陆——改变世界的发现

一份忠于信念的坚持,一个不算偶然的发现,搅乱了世界看似平静的格局。一片新的土地浮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沉闷的夜空。昔日荒凉的小岛,今日已成一片繁华的沃土。

说到美国的由来,人们总是免不了从发现新大陆这个古老却又永远带着新奇、冒险味道的传奇故事开始。

茫茫的大西洋一望无际,远处海天相连,单调的蓝色充斥了视线,让人备感枯燥,看不到一点陆地的痕迹。人如沧海一粟,单薄且渺小。在那个时候,人类都还以为地球是扁平的,在海面上一直前行,便会到达地球的边缘,整个船队必将掉进无底深渊。

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哥伦布航海的决心,他拔出宝剑,坚定地命令自己的队伍前行。

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这样一去,会有何等惊天动地的发现。终于,一片顺流漂来的芦苇,让所有的人看到了陆地的希望。1492年,哥伦布带领他的队伍登上了一个陌生的小岛,由一片珊瑚礁和一大片海滩环绕着的一个不起眼的岛屿,狂喜的哥伦布把小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即救世主的意思。在哥伦布心中,这片土地就像救世主一样,挽救了大海中茫然无措的他的队伍,让他们在返航回到西班牙时得以受到英雄般的礼遇。

新天地的发现震撼了整个欧洲,人们终于明白,原来西班牙并不是世界的尽头。这个地球是圆的,人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意气风发的哥伦布乘胜追击,又进行了3次航海,陆续开发了更多的从前不为人知的陆地,可谓居功至伟。但遗憾的是,一直到去世,哥伦布都固执地认为自己发现的地方是东方的印度,却不知道那是一块将改变世界的新大陆。后来,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考证后公布,哥伦布发现的是完全不为人所知的一块崭新的土地,这片土地最终以他的名字命名——亚美利加洲。于是在世人心中,除了亚非拉之外,又多了一个美洲。

在哥伦布第一次踏足时,他想当然的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也就是“印度人”的意思。他们有与欧洲人截然不同的肤色,打扮也让航海家感到很新奇。印第安人也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入侵者。那一刻视线交错,似乎穿越时空,他们都不会想到,这一次对视给对方、给自己带来了多么重大的意义。美洲的发现颠覆了欧洲人狭隘的世界观,同时也彻头彻尾地改变了那片土地上人类的命运。

哥伦布在新大陆看到了欧洲人从未见过的烟草、马铃薯、玉米,并把它们的种子全部带回去,散播到全世界。新大陆从他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喜,影响着工业、农业,甚至是人们的生活习惯。这也激起了殖民者更贪婪的欲望。几百年的岁月里,欧洲人从没有停止过掠夺。这片土地饱经了战火洗礼,在磨难中坚韧地成长着,带着几分叛逆,几分不屈,长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美洲。

作为美洲文化的杰出代表,美国发展的速度令世人瞠目。它没有那些文明古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但或许正是没有过去的束缚,才让他未来的道路愈发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美国像一个起跑晚了的孩子,不理会任何规矩,从不畏首畏尾,冲破重重阻挠,任意驰骋。不得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孩子现在已经跑到了世界的前列,甚至还想做世界的领跑者。

感谢哥伦布当年的坚持,正是他的坚持打乱了世界原本平静的轨迹,让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沉闷的夜空。昔日荒凉的小岛,今日已成一片繁华的沃土。谁会知道,这片新大陆究竟还能呈献给人们多少奇迹?

印第安人——阴错阳差的由来

当年他们被动地接受着命运的安排,动荡离乱,饱经沧桑。现在他们宁愿隐藏在深山老林,如身处远离现代文明的伶仃孤岛。始终不变的,只有对生活无尽的热爱,对美好永恒的追求。

说起来有几分荒谬,“印第安人”这个称呼,竟是来自于哥伦布一生中最错误的一次判断。当他刚刚登上美洲大陆的时候,就发现了这里奇怪的人种。与白种人相比,他们的肤色微微泛着红棕,身体半裸着,脸上涂着鲜艳油彩,头上插着各色的羽毛,目光中满是警惕,却又对这些来访者颇为好奇。

哥伦布称他们为印第安人,一直到死他都坚信自己到的大陆是印度,那些奇怪的人都是印度人。这个错误很快就得到纠正,“新大陆”的概念迅速流传开去,而“印第安人”这个称呼却沿袭至今。印第安人成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现在是因纽特人之外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他们属于黄种人,但由于总是在皮肤上涂各色的油彩,就成了哥伦布看到的那种红棕色。在刚刚被发现的那一刻,他们与自己这片大陆之外的那个喧嚣世界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每个人都悠闲地抽着烟草,吞云吐雾,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命运马上要发生多么大的转折。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铁器,印第安人玩弄哥伦布带来的刀子不小心划伤了手指,但这一点鲜血,只是印第安人波折命运的开始。

印第安人不只是在服饰装扮上标新立异,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有自己特有的文明和骄傲。哥伦布在这里发现了烟草、玉米、番薯、番茄和可可等从未见过的农作物,欣喜地带回了欧洲,传播到全世界,这份影响至深至广,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从中受益。印第安人生性奔放,热爱生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印第安艺术,成为现代美洲艺术发展的基础。

然而他们得到的并不是欧洲人的感激,而是无尽的掠夺和杀戮。殖民者看中了这块可开发的宝地。16世纪开始,几千万的印第安人死在欧洲殖民者的手中,他们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文化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坐着“五月花”号过来的人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了新的国家,逐渐成为了美洲的主宰。如今的印第安人零星地散布在美洲大陆的角落,数量已极为稀少。他们宁可住在偏僻的农村、山林,以打猎和放牧为生,平静地过着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如同远离现代文明海洋的伶仃孤岛,却又无意中成为美洲大陆文化最经典的代名词之一。

生活虽然清贫,却充满乐趣。印第安人一如既往地喜欢装饰自己,在阳光下跳着粗犷的舞蹈,哼着属于他们的古老歌谣。几个世纪的颠沛动荡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和众多先进的文明,但不会磨灭的是那颗热爱生活的心,追求美好的脚步永无止境。

如果你来到美国某个山林角落,遇见了正在翩然起舞的印第安人,上去和他们一起唱吧跳吧。也许生活里偶尔会有阴天,但是那又算什么呢,大不了像他们一样,从头来过。只要你还热爱你的世界,前方总是会洒满阳光。

独立日——自由的烽火

独立日像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符号,任何事件以此符号为标记,便多了几分神圣庄严。7月4日作为美国国家独立日,并不是以具体的仪式或胜利而界定的,它代表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独立宣言》的发表。

“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我们坚定地信赖神明上帝的保佑,同时以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来支持这一宣言。”

没有开国典礼,没有战火硝烟,7月4日作为美国国家独立日,并不是以具体的仪式或胜利而界定的,它代表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独立宣言》的发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自此印在每一个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心中,成为美国人永远纪念和庆祝的节日。

“五月花”号在喧闹中靠岸,不同国家的移民融合成了一个崭新的美利坚。新的大陆,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新的民族,拥有着激进的思想,大无畏的挑战和冒险精神。两下相撞,撞击出了一股开天辟地的巨大能量,如一道刺目的利闪,撕裂了英国殖民统治的黑暗夜空。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能追求自由与平等,为了这个上帝赋予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殖民地的人们拿起来武器,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第一枪。

从组建大陆军,到发布《独立宣言》,再到英国正式承认北美十三州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写满了反抗、失败、胜利与坚持。《独立宣言》团结并引导了白手起家的美国人,让他们有了最坚定的理论指导和信念支撑。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成为最后取得全面胜利,成功建国的根本。

时至今日,《独立宣言》仍旧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还是提高妇女地位,现代美国的政治家们只要拿起《独立宣言》中的重要论点——“人人生而平等”来做思想武器,往往会赢得更多的支持。民主与自由的思想,随着每一年独立日的庆祝典礼,深深渗透进美国人的血液。

每年7月4日,生性戏谑的美国人都会不由自主的严肃起来。自发的组织各种庆典和歌舞、体育、游行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而最先敲响的,必定是费城州政厅钟楼上的自由钟——据说在独立宣言签署之后,就是这口自由钟率先被敲响,给人们送去了自由的好消息,引发了整个城市震耳欲聋的欢呼。今日再听自由之钟响起,更多的感觉是豪迈与凝重,余音袅袅,幽深绵长,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光,回到那段充满了硝烟火药味道的岁月。

独立日像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符号,美国人刻意的将很多事业以此符号做标记,1828年修建美国第一条铁路,1850年为华盛顿纪念碑奠基,全部选择在独立日这一天破土动工,爱国热忱与民主理想、国家职能与公民义务,完美地融合于一体,比普通的日子更为正式和庄重,民族责任心与自豪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历史早已尘封,而英雄却可以在每一个热爱他们的人心中,得到永生。就像那些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伟人们: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们卓越的勇气和智慧永远被世人铭记和景仰。

沉浸在大街小巷此起彼伏的钟声里,你是否也呼吸到了自由的新鲜空气,饱含着累累硕果的芳香,浸透了阳光温柔的暖意。为什么不纵情地狂欢一次呢,这一刻,我们都是自由的!

南北战争——自由的歌声

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场内战,南北战争为我们演绎的是一场美国的“和”。以统一为目的,以恩怨化解为收场。在战争中双方都失去了很多东西,好在还有家园,那是安身、立命、兴国的根本所在。过去的就让它都过去吧,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场内战,南北战争为我们演绎的是一场美国的“和”。以统一为目的,以恩怨化解为收场。在战争中双方都失去了很多东西,好在还有家园,那是安身、立命、兴国的根本所在。过去的就让它都过去吧,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看过《乱世佳人》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个历经战火千锤百炼的美丽女子高高地抬起下巴,带着不服输的倔强,告诉自己:“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一部不朽的名著,不只让我们认识了费雯丽和盖博,还通过他们的生活了解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代——南北战争。

当年,年轻的新大陆在谈笑间便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洪流中最彻底的一场胜利。或许上天认为这样的历练还不够磨砺出一个坚韧的灵魂,于是又给华盛顿的后人们安排了另一场艰苦的考验。1861年,仅仅是建国不到100年的时间,莱克星顿的火药味还没有从美国领土上散尽,这个新生的国家便又陷入了另一场空前的危机。因为交战的双方是北方的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场奴隶主,所以这场战争被称做“南北战争”。

历史的教训一次次告诉我们,打江山易,保江山难。同胞兄弟反目成仇更令人棘手。好不容易击退了虎视眈眈想夺你土地的英国人,却没想到自家后院还有起火的一天。同样是美国人,北方的资产阶级一心想巩固革命胜利果实,实现举国自由劳动制度,而南方的农场主们则打着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的小算盘,抱定了奴隶制这棵大树不肯松手。在美国领土向西部扩张的过程中,每新成立一个州,南北双方就要为夺取主权和土地争得不可开交。当代表北方利益的共和党总统林肯上台之后,这种日积月累的矛盾终于成了一座爆发的活火山,引发了美国的一场动乱。

战争初期南方军看似胜算十足,他们有着雄厚的财力,杰出的将军。可惜这都不是一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一名优秀的统帅,一个民心所向的政策,都比这些来的更为重要。北方军队恰恰具备了这一切。林肯总统是战争成就的另一代美国英雄。他在1862年审时度势,发表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了扭转局势的关键。宣言给予了叛乱诸州奴隶的人身自由。尽管这自由是不为南方政府所承认的,但却赢得了成千上万奴隶的支持,坚定了他们投奔北军的决心。英国工人阶级也开始支持北方,粉碎了英国政府妄图趁火打劫的野心。一时间,人心向背,泾渭分明,北方军越战越勇,最终在1865年攻克了南方主力部队,重新统一了美国。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叛军将领并未受到严厉的惩罚。“和”才是南北战争最重要的目的。既然已经获得了统一,那与同根生的同胞兄弟,又相煎何急?

或许,这场战争本就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混战之后,人们变得几乎一无所有,如同电影里最后的郝思嘉,茕茕孑立。

但那又有什么要紧呢?郝思嘉还有她的塔园,那是她自小长大的土地,千千万万白手起家的美国人也是如此,他们都和郝思嘉一样,可以骄傲地扬起下巴,因为他们还有脚下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有土地就是有希望。

回到那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白宫和五角大楼——岁月风云

白宫和五角大楼代表了美国全部的政治,它们静静地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过客,谁又能说得清楚,那圣洁的珍珠白色,空灵的五边形构造,究竟承载了多少沉重的历史,蕴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永远是大街小巷津津乐道的话题。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白宫与五角大楼几乎就是神圣与神秘的结合体,庄严与庄重的代名词。

“白宫”的名称起源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当年为了掩饰被英军火烧过的痕迹,这里被粉刷得通体洁白。白宫的建筑风格是开国总统华盛顿打下的基调。因为总统是国家仆人,所以他的居所不能豪华,必须要宽敞、坚固、典雅,给人一种超越时代的感觉。但遗憾的是,直到华盛顿卸任,白宫只是初具规模,乔治·华盛顿成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入住过白宫的总统。

作为一国之总统官邸,白宫在外表上显得轻灵雅致,像是带有英式风格的乡间别墅,与它在历史长河中起的重大作用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只有屋顶高高飘扬的星条旗昭示了这个建筑浓重的政治意味。但怎么看白宫前的草坪都更适合在午后阳光下举行一个小资情调的社交派对,而不是军乐队与红地毯掩映下两国元首纵横捭阖的握手。

相比文雅的白宫,美国另一处国家历史标志,1943年落成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绝对称得上辉煌的豪华大手笔。空中俯瞰下去,正五边形的构造创意独特,实际上这种设计的目的绝非出于美观或奇特,只是基于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建筑形状的限制,正五边形被认为可在占地面积、容纳人数各方面达到最佳组合,这种规划让人领略了一把美国大兵严谨的务实作风。

作为国防部的代名词,五角大楼比白宫还多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也许美国又往哪里出兵,也许有什么新式武器或战略计划投入使用,也许那个五边形里边在进行着什么不为人知,却关乎人类命运的研究与争论。人们不惮发挥最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编织一个个近乎科幻的神奇故事。而他们对于白宫的好奇探究却并不完全基于政治,而是带着很多八卦的意味。正是因为白宫的居家色彩,在普通民众的心里,淡化了它的政治身份。提起白宫,大概人们想到更多的是总统牵着小狗在草坪上漫步的其乐融融之景,这远比一场新闻发布会生动得多,亲切得多。

一个个主人来了又走,一个个时代风云变幻,白宫与五角大楼静静地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过客,温馨也好,严厉也罢,它们始终身处世人目光的焦点,永远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