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必须规避的50个陷阱
15386500000020

第20章 谁说成功很难

说起成功,很多人会觉得很难,因此望而却步。其实,成功并不只是想像中那一个遥远的梦,只要善于把握,它就在你的面前。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久了,他发现,在国内时自己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其实,世界上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也用不着什么高深的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成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难。只要你敢做,只要你在做,那成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成功并不遥远

成功是个闪着耀眼光华的词,对于一个极其平凡的人来说,成功仿佛海市蜃楼般遥远。其实,怎样才算成功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主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不是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时间与热情,然后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所以,目标很重要,一个人对于目标的选择几乎决定了他一生是否能成功。一个国王曾在自己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在我年轻时,我的理想是管理整个世界。当我稍稍懂些事时,我决定先治理好我的国家,到了中年,我想我应该先解决我家庭中的矛盾,当我迈人老年时,我发觉我应该先管理好自己。我常常想,如果当初我颠倒了自己所设立目标的顺序……结果也许不会是这样的。”人的一生中,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或者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超乎现状,那成功就会真的很遥远。但只要你的目标是具体并且合理的,那你就会获得不断的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实在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就是山田本一所说的“智慧”。同样,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成功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每一段时间都清楚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目标,并实现这个小目标,累积起来,成功就会一点点实现。

解读财富“密码”

说起成功人士,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拥有花园别墅、进出豪华轿车、一身名牌服饰的“上流社会”人物,对他们既艳羡又感觉高不可攀。其实,成功光环的背后,他们也是平凡的人,甚至在成功之前他们的境况比一般人还要差。不同的是,他们仿佛解读出了财富的“密码”,因而迅速获得成功。

在这方面,我国浙商创造出的奇迹就很能说明问题。

1978年,17岁的义乌女青年周晓光凭着自己的勇气和自信,怀揣母亲借来的几十元本钱,上东北挑着货架卖起了绣花样。她经常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坐车赶路。就这样,六年之间周晓光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赚了二万元。1985年,周晓光嫁给了同样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婚后,两人拿出了几年来所有的积蓄,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了一个摊位。然后,她凭着女人的敏感以及爱美的天性,选定了经营饰品。几年下来,他们在义乌最好的住宅小区买下了新房,在市中心买下了店铺。1995年7月,夫妻俩毅然拿出700万元投资办饰品厂,几年时间,这家饰品厂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现在,周晓光有了上亿元资产,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

和周晓光一样,很多浙商的第一桶金都是靠艰辛的血汗挣来的。同样是在1978年,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位辍学后走街串巷为人补鞋的温州少年后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亿万富豪,他就是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回忆自己充满艰辛与磨难的少年时代,南存辉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凭的就是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1984年,南存辉与刚刚20出头的裁缝胡成中合伙,在一间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后来这家工厂一分为二,一个是正泰集团,一个就是今天胡成中麾下的德力西集团。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宗庆后身上。1987年,当47岁的宗庆后还拉着平板三轮车奔走在杭州街头推销冰棍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而他的创业很简单:借款14万元创立了一个小食品厂,从卖冰棍起步,靠一种儿童营养液迅速走红。

我们从这些富豪的崛起之路可以解读其财富的“密码”:没有靠山,没有资金支持,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一些农民或者工人具备的品质在他们身上也有所体现,比如节俭、勤劳、精于算计等等。除此之外,勇敢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是浙商创富的“基因”。

有“冒险王”绰号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是冒险创新的典型:从偷偷摸摸搞摩托,到“未婚先孕”搞轿车,再到搞足球后状告中国足协。在某些人看来,李书福简直有点肆无忌惮,但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中国民营轿车第一人”的拳打脚踢每一次竟然都成功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李书福的生存空间正是他胆大包天拳打脚踢踢出来的,正是因为他比别人胆大,他才能抢先一步,抢得竞争先机,才能一步步地做大。

就是这样,这些浙商从小做起,把自己的事业一步步做大。在最初,没有人会不停地考虑自己的将来是辉煌还是失败,他们只是全身心投入,敢做,并用尽全力去做。

不去想成功,不考虑成功多难,但他们却把成功握在了自己手里。

规避箴言:

不敢追求幸福的人永远尝不到幸福的滋味,害怕成功的人永远不能成功。不要认为成功很难,成功很远,鼓足勇气,在最近的地方为自己点起一盏明灯设定一个目标,只要实现这个小目标你就成功了一点,这样一点一点,路就会越来越宽。只要不懈努力,坚持到底,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