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超越日本: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15387100000034

第34章 北京和东京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反映城市务工人员的文艺作品的背景照片竟然是日本东京的高楼大厦。显然,导演和编剧潜意识地把日本城市当成理想的中国城市发展前景。

中国无干年历史最明显、最直接、最宏伟的文化载体是历史建筑,作为封建皇权象征的古都更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历代群雄纷争,欲取天下者不可胜数,胜利者往往摧毁对方权力象征的朝堂、寺庙、宫室、城郭。

天皇、幕府权力、权威分开。天皇虽无权但神威犹存,中国权力、权威集于皇帝一身,失去权力,权威也不复存在,只有被杀被剐被流放被千载骂名,都城也只能成为废墟。项羽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唐长安是辉煌杰作,相当于现在西安城的7倍。904年,在唐末军阀混战中被夷为平地,“连甍嚎哭,月余不息”。

日本的古都奈良又叫平城京,按长安原样1/4建造。宫殿、府邸,红柱白璧乌瓦,模仿达到教条地步。如长安某地有一口井,日本也不管需要不需要,也相应建一口井。佐伯好郎《大秦景教碑》说:“在8世纪和9世纪中,唐代首都如有任何先进的东西,几乎无不传人日本,而且还会在日本的首都奈良加以仿效。如果长安的宫殿修为红色,奈良宫殿也就如法炮制。如果唐朝在每省设立和维持一所寺院,那么日本也必须照办。”

2010年的中国举办世博会,《清明上河图》以动画形式出现,吸引了无数游客,尽情感受千年前北宋都城东京汴粱的世间百态。

有人这样描述,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开封有150万人。一千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超过20万人口的有6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46个。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设施,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一千多年前中国经济总量最高时候占当时世界的80%,而欧洲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

公元1000年和公元2000年,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城市都叫东京,并且都是首都。一千年前,日本的紫式部还在写《源氏物语》的时候,北宋的首都开封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127年靖康之难,金军俘获徽钦二帝,将东京毁灭。500年后李自成起义,1938年国民党掘开黄河,使开封成为水乡泽国。而今开封地下有7座历代城市。

开封叫做东京汴粱时,日本东京只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千代田,500年后,才出现城堡。又有500年过去了,东京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中国的“东京”开封已退避为中原地区一个小城市,躺在黄河大堤下不动声色。

站在一堆支离破碎的历史地层上,思古之幽情徐徐而升。开封府包拯,满门忠烈杨家将,相国寺和尚鲁智深,精忠报国岳飞,那些英雄的中国人在时光隧道中与人们对视无言。洛阳北部邙山,盛葬王候将相,古墓比比皆是。每一座几乎都有掘盗的大洞,那是欲望贪婪的眼睛。王城公园,河洛文化,刘秀墓,气度不凡的人们,无不让人想起中国历史在这个城市无与伦比的辉煌。

明清时建立的北京城墙,举世无双,布局宏大,规划严整,庄严神圣,沉稳雄伟,睥睨一切,宽大的飞檐直插云霄,凌空振翅,翩翩欲飞。外城周长48里,内城周长28里,皇城周长18里,辽阔的天际线显示皇家气派,是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建设的巅峰。

1944年美军轰炸日本城市前,梁思成建议避开京都、奈良,才使之幸免于难。他相信,这不仅在保护日本,还是在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粱思成并没有被视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原因是难以查证。

1948年平津战役,解放军为使北平免受战火,特邀粱思成在地图上标出北京重要古建筑,以备和谈不成,宁可多流血,也要保护古城完好无损。粱思成倍受感动。傅作义投诚,北平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提出保护北京旧城,不要发展工业,把北京建设成美国华盛顿式的风景优美、宁静和谐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部公主坟到月坛之间建立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把内外城墙和护城河改造为环城立体公园,保护文物遗址,突出古都风貌。他显然参照日本殖民者对北京的规划。他用诗一般的语言,不胜感慨地描述了皇宫、城墙、牌楼在夕阳下优美的景色。

尽管梁思成声泪俱下,不惜以死相谏,终究在1958年开始,北京70多公里古城墙被拆除,仅余几百米。47座城门楼、箭楼和角楼仅余三座。北京境内长城183公里仅剩129公里。古都风貌被严重破坏,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

日军占领北平时,规划避开老城区,在西面另辟新区,城墙保存如初。

1996年11月,北京向民间募集旧城砖,重修一段残存的古城墙。这种亡羊补牢证实我们昔日是多么的荒谬,而又自以为是。不接受马寅初的建议,中华民族步履过于沉重;不接受梁思成的忠谏,我们失去了过去,过于苍白。

1972年,风烛残年的梁思成撒手人寰之际,他苦痛着北京城墙的毁灭,他欣慰自己出生地日本的古都保持着千年不变的古朴情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北京城镇建设、危房改造的高峰期。房地产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仅62平方公里的旧城区就有1/3面积重新建设,被毁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占旧城区的9%,126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消失。

1936年庙宇有942座,到1984年仅剩21座。1958年,北京市第一次文物普查6843处文化古迹,“文革”中4922处被毁。新中国成立初100处王府仅剩38处,120多座牌楼仅剩43座,6000多胡同只剩900多。1992~1994年,北京公布文物保护项目1627个,给予保护仅232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间艺术品有300种之多,1998年仅剩30多种。

故宫长时间被工厂、住宅、自由市场包围,数百条排污管向筒子河排污,河岸多处坍塌,房屋破烂不堪。圆明园被住户霸占,许多文物被破坏。清朝陆军部、海军部被占用。元大都城墙遗址被不法建筑吞噬。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皇宫是江户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大历史遗迹,历经战火、地震而不灭,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几十种野鸟栖息,有时飞出到外面都市街道上。周围建筑高度限制在10层左右。

如果北京铲除了历史古迹,能够营造出一个科学布局、规划严谨、风格独具的现代化新城市也许能给我们稍许安慰。然而大厦、楼群、烟囱铺天盖地。灰色火柴盒式建筑千篇一律,鲜有个性。总体设计和单体建筑脱节。中心区的北京饭店、新东安商场等高大建筑权力结合体,过于突出自我,超高近40米。西部金融街超高68米,缺乏整体美感,势压故宫,传统平缓的天际轮廓线被破坏肢解。历史能允许它们保持多久?

当我们为北京日新月异而倍感自豪时,北京却没有轮廓,没有面孔,历史生命节奏和文化活力趋于疲沓,落选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却不幸中选世界卫生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

北京体现时代特征和国家艺术特征设施长期严重不足,尤其是代表国家形象和首都形象的标志性大型公共设施——国家大剧院、国家艺术宫、音乐厅,日本东京却一应俱全。

学者张开济认为北京是新中国成立后规划设计最坏的城市。

建筑学家侯仁之说:“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这一点,在北京全城的平面布局及其实际功能上,迄今尚未形成。搞到现在这样子,真令人沮丧。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兴建,据说也是30来年,看那里是什么样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相形见绌。”

新中国成立初,北京城市基础优于东京,而今东京在规划布局上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北京有许多工厂、大厦,与东京相隔一个小时时差。2005年,日本东京GDP为119万亿美元,居全球各城市之首,相当于北京的15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通过比较竞争力指数及其具体构成指标数据,全面解析了全球500个城市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其中,纽约、伦敦、东京位列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甲。

报告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新加坡、首尔、香港。在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美国占20个,欧盟占16个,中国占3个。进入综合竞争力50强的中国城市为香港(第10名)、上海(第37名)、台北(第38位)。北京排名为第66.

东京由一小城堡历经国家政治中心、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到最终演变为现在的世界城市,有4个特点:以创新为源泉的雄厚综合经济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基础,国家信息中心的角色是东京形成世界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以国家战略要求为发展主旨是东京得以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保证,再塑全球竞争力是东京保持其世界城市地位的主要手段。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上海人口数量中国第一,举办了世博会。但是按照世界级城市的要素衡量,北京上海还不够格,缺乏跨国企业总部基地、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的产业中心、全球性信息中枢、交通运输枢纽,以及相应的世界级都市市民素养。

建设世界城市最重要的要素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世界城市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斌认为,北京打造世界城市应该借鉴日本东京的形成路径。

东京提出强化世界城市功能的战略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1987年)和“东京都第二次长期规划”(1986年)中提出的,比纽约晚七八年。

由于日本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因此,东京与纽约不同的是,集聚了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和产业咨询类跨国公司总部。除了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之外,也是世界产业的中心,具有很强的生产型服务业。

东京形成世界城市的路径是产业中心型。东京和纽约不同,产业结构多样化,与周边高新技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服务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复合体。东京有坚实的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也非常发达,这些特点符合中国地缘情况,因此,北京也应该抓住时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巨大产业中心型的世界城市。

日本东京世界城市区域的形成,就是通过多次“首都圈规划”引导和推动,效果明显。东京已经在着手进行第六次首都圈规划了。经验证明,政府通过规划,在引导市场、推动市场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9世界500强企业分布城市排行榜单(前20位),日本东京入选51家,排名届首,北京列第三位。

北京在产业结构、对外联系、创新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已经显现世界城市的雏形。相比于渐趋停滞的东京,北京发展如日东升,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