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关云长:关羽不是传说
15391300000006

第6章 亡命天涯的日子

关羽离家之后,一路向西,渡过黄河,从山西逃到了陕西。辗转一段时间后,又从陕西返回山西,一路向东,穿越太行山。一路上,他以贩粮为生,辗转千里,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个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几年下来,当年那个未经世事的莽撞青年已饱尝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磨练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筋骨,还有一个人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加坚毅和成熟。它能突破一个人的心理极限,激发出异乎常人的胆识和魄力。

太行山中有一条飞狐陉(xíng),是太行八陉之一,为古代由河东进入冀州(河北中南部、山西西部和河南北部)、幽州(北京、河北北部、辽宁大部)的重要通道。飞狐陉两侧悬崖对峙,一条狭窄、险要的小径绵延百里,贯穿太行山。关羽由这里进入河北,他命运中的转折点也即将到来。

关羽推着一车红粮,花费了三天时间才穿越了太行山。飞狐陉的关口外有一座卢奴城(位于今河北定州),关羽就在这里落脚。这一带正在闹灾荒,而关羽买卖公道,待人和善,找他买粮的人络绎不绝。

关羽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由于家道中落,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对这一阶层的人能够怜悯和善待,而对社会上层的人反而心怀不满,性格刚强自负。所以,《三国志》上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正是他这一性格的反映。

且说这一日,关羽正在街头卖粮,一个拄着拐杖、面黄肌瘦的老妇人走过来。关羽见她走路都打晃,估计是很长时间没吃上饱饭,所以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连忙上前搀扶。“大娘,您要买粮吗?”

老妇人犹豫许久,才嗫嚅着说:“我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家里已经断了炊,不知壮士可否施舍些粮食给我?”

关羽慷慨地说:“大娘,以后只要我在这里卖粮,您需要的话尽管来取,分文不收,就当我是您的儿子,孝敬您的。”

老妇人闻言,抓住关羽的手,老泪横流。从那以后,她逢人便夸关羽是个热心肠,让大家去他那里买粮,而且经常到关羽卖粮的地方来帮忙。关羽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尽孝,对这位孤苦伶仃的老妇人倍感亲切,就像见到了自己老母亲一样,最后索性认她做了干娘。老妇人把关羽领到自己家里,让他住在这里,免受风餐露宿之苦。

这天,关羽正在街头卖粮,忽然听到一声呼唤,“长生,是你吗?”

关羽抬头一看,竟然是一个同村的青年。他乡遇故人,关羽惊喜得顾不上为别人称粮,冲上前去,抱着同乡连转几圈,同乡连叫“晕了,晕了!”他才把对方放了下来。关羽赶紧收了摊子,拉着同乡回家。

老妇人张罗了一些酒菜,让关羽款待同乡。喝了几碗酒之后,关羽向对方打听起自己家中的情况。这位同乡顾左右而言他,不肯直说。关羽见状,感到一定是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同乡才说出了实情。

父母惨死,妻儿下落不明,关羽的感觉就像是挨了当头一棒,脑袋里一片空白,身体里的血液似乎都停止了流动。同乡见他两眼发直,嘴巴张着却不说话,连声呼唤,关羽却好像听不到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干娘和同乡急得团团转,但任凭他们怎么呼唤,怎么摇晃,关羽都像个木头人一样。过了许久,关羽面无表情地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里,仰天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随后就摔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等关羽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同乡因为有急事,先行离开。在关羽昏睡的这三天里,干娘一直在床边陪伴,困了就在床边趴上一会儿。关羽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干娘慈祥又有些憔悴的面容,又想起了因为自己而受连累的父母,禁不住泪流满面,趴在床头痛哭了一场。

干娘抱住关羽耸动的肩膀,劝慰他:“孩子,老人的心思我懂。人死无法复生,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下去。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平平安安,你自己活得好,才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父母愿意为儿女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为儿女去死,他们不会怪你的。”

在干娘的照顾和劝导下,关羽才捱过了这场巨变,从无法言喻的痛苦中挣扎了出来。他的心情平复之后,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因为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如果被官府和仇人找到,不但自身难保,还会连累无辜的干娘。

关羽把剩下的粮食处理掉,留了一些钱和粮食给干娘,辞别说:“等我日后功成名就之时,再回来接您。”母子二人依依惜别,关羽向东北奔涿郡(今河北涿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