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的资本
15392300000029

第29章 我能创新,我怕谁?

——三位男性企业家成功的故事男人有着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男人成功的囊有力资本,如果运用得当,他们的事业将会前程似锦,像网易的CEO丁磊、赛物集团的杨壮生和报业界的佼佼者丁望,创新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1)创新成就网络神话

我想大家都应该有上网吧!如果你告诉我没上过,那你真的太out了吧!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其经济应用价值也应运而生,也造就了一批年轻的百万甚至亿万富翁,这里介绍的就是网络界年轻的亿万富翁——网易的CEO丁磊,一个只有28岁却拥有公司六成多股份的年轻人。虽然丁磊看起来完全不像一个老板,但千万别小看他,正是这个朴实无华的年轻人,一手缔造了网易在中国网络界炙手可热的地位,也造就了中国英特网经济时代个人致富的神话,他创办的网易公司短短数载,价值就达到了4亿人民币。

丁磊凭借自己在编写软件方面的天赋,他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就为自己赚回了100万,然后又凭借自己敏锐的嗅觉,率先进入因特网,以一连串的免费行动让因特网在中国逐渐火爆起来。

丁磊无疑是技术方面的天才,他牢牢掌握着网易的发展方向,使网易始终走在世界的前面,就像比尔·盖茨之于微软。

丁磊在谈到网易在成长的过程中说:“网易的成长没有得到任何帮助,没有人会贷款给一家网络公司。”在1997年成立的时候到1998年初,网易还没有赚到一分钱。因为所有的钱都投资在开发软件上面了,当时他凭借敏锐的触角,发现因特网是很有前途的事业,于是他把开发的软件卖掉,然后再进行公司的扩张,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帮助,只能一边进行软件开发,一边赚钱。

网易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丁磊的敏锐的市场触角和不断的创新精神,网上拍卖、免费电子邮箱、免费个人主页等都是网易的创举。从成立到现在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这位因特网的技术天才认为一个公司必须有创新才能成长,这方面在互联网尤为重要,关于如何创新,他认为先要模仿国外的东西,再不断改进,完善。另外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想出来,做出来,像做免费邮件,这就叫创新。现在,丁磊的下一个目标将会瞄准另一个制高点——电子商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少年英才的睿智和超常的洞察力。

(2)不断创新的董事长

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北京赛特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壮先生的确有些先天不足,椎管狭窄使他的腰腿多有不便,但他却喜欢登山,而且惟一目标就是山顶,用他的话说:不上山顶就不叫爬山。

杨先生对待事业的态度就有如爬山,作为一家合资企业的领导人,杨先生从管理上就追求中西合壁,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简言之,外昌的先进经验要借鉴,中国自己的优良传统要保持,更重要是能够不断创新,就是因为这样使赛特集团的业绩蒸蒸日上。

杨壮生先生在1991年来到赛特做总经理时,赛特负债3000万人民币,濒临破产,员工人浮于事,杨先生接过这个“烂摊子”,不但没有放弃,而且不断对公司进行改革,对管理经营方面、员工的积极性方面都作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在制度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杨先生认为,赛特这些年来能够取得成功,重要的一点是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超前的思维,任何事情讲求一个前瞻性,不能只看眼前,要为未来多设想,要动脑,分析研究,不断创新;——是来源于和国外接轨,把国外先进的技术拿来改进和完善。

其实,赛特的超前意识与他在国家科委作外事工作时的活动密切相关。他指出作为一个领导人,除了睡觉外,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有什么东西需要创新,新的经挤增长点是每个企业总在琢磨的事情,现在的条件下谈继续创新,积极创新,仍然要从管理上下功夫。

杨先生虽然今年已经57岁了,但依然喜欢挑战性的工作。赛特发生的新鲜事总与他那跳跃思维有关,当让他谈成功的秘决的时候,他说出了八个字:“优质服务,不断创新。”

(3)执着创新的创业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用《藤王阁序》评价这位73岁的老人是合适的。他的名字叫丁望。一个老而弥坚,依然像青年般经常在网上冲浪的报业老板。谈起丁望的创业史,的确有点传奇。1949年,73岁的他和爱人一起从延安到北京,领导见他写的一篇文章文笔不错,于是让他到(中国青年)杂志社工作,其实那篇文章是他爱人写的。歪打正着,丁望也有相当的功底。就这样,他在新闻界工作了50年。丁望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总是不断挑战自我。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华工商时报)、(工人日报)、经济时报)工作,每当工作走向:正轨,事业兴旺时,他就“跳槽’了,去重新开拓一个新战场。也许就是他这种持着的性格,注定他的一生需要不断地创业。

如今他已73岁了,仍然要再度创业,他指出三五年以后的报业市场有很多的机会发展,他准备办一份给有文化的劳动者看的报纸。这些人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对于一个在报业界声名大噪的企业老板,一个衣食无忧的老人,在谈到这么多年来成功的经验时,他指出意识要创新,要瞄准市场,服务读者,准确定位,内容创新,全面满足“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需求。

最近,他正忙着和一家广告公司谈判,看来,新的道路将在老人脚下延伸。

这正是: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