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的资本
15392300000073

第73章 灵感与潜意识

(1)“像患睡行症的人在梦中作成”

十五六岁的少年已有了对异性的爱慕,但过早恋爱无益于生理、心理健康,加上社会压力,这种爱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少男少女之所以爱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因为作家写出了他们不为人理解的心理,引起了共鸣。

歌德是德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在回忆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时曾这样谈道:“有一天,我听到许多人在谈论一个人因偷偷爱上一位姑娘而自杀的事。突然间犹如一根火柴擦亮了黑暗的世界,使我看到了隐藏在大脑深处的全书框架。过去的生活积累泉涌而出,只花了两个星期就把书写成了。”写完后,在将原稿从头至尾细读时,他自己也觉得奇怪:就这么毫不费力把书写成了?后来,有人问他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他说:“这部小册子好像是一个患睡行症的人在梦中作成的。”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创作之前,歌德曾创作过抒情诗,他把这些抒情诗献给了最初的恋人布里翁。当时,歌德在斯特拉斯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时,通过与赫尔德的结识,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新观点。歌德认为,艺术家应是感情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创造者;诗歌应成为人类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语言……歌德的抒情诗正是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写成的,并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新时代。对莎土比亚的崇拜又激起了歌德的创作热情。不久后在魏茨拉的一次舞会上,歌德遇上一位名叫夏洛蒂·布甫的姑娘。歌德被她所倾倒,他的爱恋、他的狂热、他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构成了他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并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留下踪影,从而使这部小说为世人所倾倒。

(2)艺术家无力控制自己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观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世界公认的天才小说家。巴尔扎克年轻时偏爱文学,想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但他父亲却要他当一名律师。在争论之下,巴尔扎克与父亲达成一个协议:父亲答应给巴尔扎克两年文学创作试验,每天只有4个法郎的生活费。就这样,巴尔扎克于1819年8月在一个阴暗的小房子里开始了他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并不顺利。后经过十年的努力,他的第一部小说《朱丽安党人》正式出版。巴尔扎克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显示了他透视人物心理活动的非凡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中,还表现在他创作的过·程中。

据说有一天,巴尔扎克的一位好友来到巴尔扎克的门前,正待敲门,忽然听见巴扎克在屋里大声嚷道:“混蛋!我要给你好瞧的!”那位好友以为巴尔扎克与别人吵架,立即破门而入,发现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细问之下,才知道巴尔扎克在创作中产生了幻觉,仿佛对着真人一样,正在大动肝火地痛骂作品中一个坏蛋的卑劣行径。

巴尔扎克写小说,常产生这种幻觉。他仿佛每时每刻都和小说中的人物在一起,同他们一起高兴,一同叹息。他在创作《欧也妮·葛朗台)时,写到女主人公的自杀,悲痛之极,正好有个人到他家里,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巴尔扎克突然满面怒色地站起来,对着那人大声嚷道:“你,你,使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了!”他的朋友对此感到莫名其妙,吓得退了几步。后来才知道,他完全沉浸在小说的人物背景之中。

巴尔扎克谈到这种创作现象时坦率地说:“艺术家无力控制自己。他在很大程度上受一种擅自行动的力量的摆布。”“某一天晚上,走在街心,或当清晨起来,或在狂欢作乐之际,巧遇一团热火触及这个脑门,这双手,这个舌头,顿时一字唤起一整套意念:从这些意念的滋长、发育和酝酿中,诞生了显露匕首的悲剧、富于色彩的画幅、线条分明的塑像、风趣横溢的喜剧。”“这是转眼即逝、短促如生死的一种幻象。”这些,都是艺术家在劳动中感受到的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