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变傻一点点:原野随笔
15393600000061

第61章 歌诗崇拜

我们喜爱李白、苏东坡,他们喜爱谁呢?当然不会反过来喜爱我们。仅从文学史上说,似乎缺少他们喜爱的人了。从现行的文学史看,苏东坡似应崇拜李白,太白宜心仪陶渊明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诗人不会按着我们的眼光去爱憎。

在文人中,李白喜欢大小谢(灵运、脁),虽然大小谢的才华在现在看来,远不及李白。但李白对二位无限神仪。对大谢,李白说:“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说小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同为魏晋诗人,李白亦美誉鲍照、庾信。但对二谢,李白似乎想起来就意兴遄飞了。苏轼膺服的人不是李白,大约只周瑜一人。周瑜武功有赤壁之战弘扬,建功时又年轻,二十岁领“建威中郎将”衔。周瑜的相貌和谈吐为苏东坡倾倒。《三国志》中,称公瑾“瑜长壮有姿貌”,又“言议英发”,使吕蒙无可比及。

在词人当中,辛弃疾熔铸经史,沉雄苍凉,他的崇拜者不是前辈中沉雄如杜甫、苍凉似曹孟德之类的人物,而是武人孙权。他称孙权是英雄,在千古江山中已无由寻觅了。辛弃疾本人乃骁将,率五千骑入金营五万阵中,缚叛将张安国,昼夜兼驰,献宋高宗前,使“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古代的中国人,卓越处并不把人生狭隘地分野文武,建功立业之心时时存之,而人格志趣也是他们观察别人的尺度。他们身心一体,视野开阔。时乎汉唐,一个仅抱“作家梦”的人,肯定为人唾弃。中国有出息的文人,都把国家民族置于最上地位,歌诗只是咏志而已。

前贤崇拜某人,更有甚者,将崇拜者寄托为自己儿子,当然此语只能出于曹操。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虽钟情孙权,但希望自己的儿子像孙权一样。实际上,被崇拜者实在不必置放在“爹”的位置上鞠躬如也,后辈恰是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所在。

而今的天真小儿,崇拜的只是(不仅是,而在只是)港台歌星。中国由汉唐至今,又越千余年,竞开始膜拜歌者伶人,言语至此,只好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