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变傻一点点:原野随笔
15393600000071

第71章 永不言悔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牛并不思考牛生的意义。你如果用牛语问牛为什么活着?它会回答为了吃草。而吃草又是为了什么呢?牛日:活着。与张艺谋的影片之名巧合。

牛的话是我杜撰的,但大抵不错。

人有异于牛或其他畜牲,在于生存与温饱之余寻求生活意义。什么是意义?是人的价值在整个一生中的投射与体现。

对于意义的探寻,既能令人境界高迈,也令人无所适从。因为生活常常显示出无意义性,无意义性的主题表示一个人白活了,这种答案使人焦灼。因为人毕竟不是“吃草——活着——吃草……”的牛,而牛的意义也不仅仅是吃草与活着,只是它不知道而已。也落了个省心。

过去,我们在一种开阔宏大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人生意义有所皈依。我们相信自己每天所作的一切,是一项伟大事业的一部分,是砖与瓦、齿轮与螺丝钉。这就是人生的意义,照亮了我们的位置,人们为此而感到光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为这种理论而激动。我相信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观,而不是骗人的理论——虽然它有可以被骗子所误导的可能。这种人生观的辉煌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中享受伟大,只要你投身于这项事业当中。

如今的商品经济大潮,滔滔者天下皆是,人们在逐利之时,又有一种人生意义的问题的拷问。因为赚钱与掌权,只是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或者说是阶段性的方式之一。不是全部目的也不是终极目的。那么,人在这种情形下的疲倦或声色刺激,恰好表达了意义消解之后的无奈。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古往今来人向自己提的最多的诘问,答案莫衷一是,而且因人而异。

就终结的意义而言,人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人生目标,也算是规定性的人生意义。

——临终时,抚思平生,不至言悔。

也就是说,寻找一种贯穿毕生的行为尺度和价值尺度,垂老之际,向自己提出并回答。后悔的事情越多,则证明这一生越不成功。而后悔的事情少,或可表明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这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我们年老之时,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呢?

不久前,看到比利时《老人》杂志对老年人以“你对自己一生的哪些事情后悔?”为题所进行的调查。

答案如下:

1.后悔没努力作一项事业。

2.后悔没积极健身。

3.后悔读书太少。

4.后悔没做更多的公益事业。

5.后悔对配偶关心不够。

6.后悔没学会一种技艺或乐器。

以上是70%-60%以上的答案。

令人惊讶的在于,在如此集中的“悔事”中,并没有一般中青年人最热衷的两件事:发财与升官。只有17%的人后悔自己赚钱太少,11%的人后悔没作大官。

中西国情、价值观念与社会福利不同,但当我与一些老年人谈及这个问题时,发现他们与比利时老人的想法基本相似。兴趣仍然集中在事业、健康、人生乐趣、信仰与施善等方面。

问题至此,已经显示答案:人们年轻时为之努力的,也许是老年所不需要的。而一个人倘若抱有百折不挠的事业心,坚持健身、尽自己的可能积德行善,却能实现自己人生的终极意义,在老掉牙的时刻,仍能够对自己说:这辈子没白活,至于其他,已经很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