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15394000000029

第29章 第二十八名 曹雪芹

网络搜索结果:533160条

最大招牌:《红楼梦》

招牌搜索结果:1450000条

名言嘉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荣誉称号:一代文豪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

出生:约1715年

逝世:1763年2月21日

祖籍:北京

出生地:江宁(今南京)

逝世地:不详

主要身份:小说家

主要功过: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全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主要著作:《红楼梦》

[人物生平]

曹雪芹的经历人们所知不多。曹雪芹约于1715年生于江宁,他的祖上本是关外的汉人,后归属旗籍。曹家世为多尔衮的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的妻子曾为康熙帝玄烨的乳母,玄烨登基后,曹家的地位大大提高。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还“侍读”过皇子时的玄烨。从曹玺开始,曹家三代历任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父亲曹颙死后,由其弟即雪芹的叔父曹頫继任江宁织造。由于曹頫参与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且站到了雍正政敌的立场上,因此在雍正继位后,曹頫被罢官并抄没家产,曹家从此中落。曹雪芹是一个遗腹子,曹颙去世时他尚未出生。曹雪芹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约在1754年前后,他隐居于京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潜心写作《红楼梦》。在他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穷困潦倒,“举家食粥”,妻子和爱子相继不幸离世,自己也染病却无钱求医。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1763年除夕之夜,曹雪芹在鞭炮声中离开了人世。

[影响力评述]

历史上有许多著作等身的作家,他们的著作在赚取了一些人的眼泪和浪费了一些纸张之后,就湮没无闻了。也有一些作家,他们一生只写了一本书,但却获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曹雪芹就是这一类作家的代表。由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史家不会为一个小说家作传,因此人们对曹雪芹的生平所知甚少。这样一个身世缥缈的人物,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小说繁荣的时代,而他的《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直到今天,红楼梦仍是最畅销的中国古典小说,各种版本不计其数。人们把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为“红学”,因为一本书而兴起一门学问,可见其价值与影响之大。如果曹雪芹知道,他在穷困潦倒中创作的这本著作竟然使一大批文人学者名利双收,不知会作何感想。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它的作者曹雪芹的一生也是一个悲剧。也许,没有曹雪芹的个人悲剧,也就不可能创作出《红楼梦》这样杰出的文学作品。无怪乎胡适等人认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本人的自传体小说。文学作品自然摆脱不了作者个人的生活印记,如巴金之与《家·春·秋》,曹禺之与《雷雨》,曹雪芹亦不例外。但文学作品绝不仅仅是作家的自传,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了。曹雪芹家族的变故,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和个人基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可能孕育出伟大的作家,只能造就出纨绔子弟。曹雪芹个人的不幸,则是中国文学的大幸。当然,曹雪芹以生活的困苦换得了千古留名,应当也是值得的。

曹雪芹的祖上原为汉人,在女真兴起的过程中加入了旗籍。曹的远祖曹振彦在清军入关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曹家逐渐发迹。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的夫人入宫做了康熙的乳母,而雪芹的祖父曹寅则给康熙做过伴读,这无疑加强了曹家和皇帝的密切关系。康熙登基后,即对曹玺委以重任,派他署理江宁织造。这个位置在康熙年间事实上成了曹家的世袭职位。曹玺死后,其子曹寅接任。曹寅即是曹雪芹的祖父,此人不仅有政治才干,而且极有文才,著名的《全唐诗》就是在曹寅的主持下编纂完成的。曹寅死后,继任者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颙,但他命短,接任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曹颙死时,曹雪芹尚在母腹之中。曹颙死后,他的弟弟曹頫接任,但曹家的好运也快走到尽头了。1723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继位,曹家的厄运就此开始。1727年,曹门家产被查抄,曹頫被下狱治罪,曹家随即举家北迁,回到北京居住。曹家被抄家时,曹雪芹13岁,家庭的突然变故,必然在这个少年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关于曹雪芹的人品行止,我们只能从当时和他交往的人们的诗词和只言片语中搜寻。《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身胖,头光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曹雪芹的朋友敦敏说他“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可见曹雪芹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曹雪芹善画,敦敏有一首诗题为《题芹圃画石》,诗的最后两句是“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曹雪芹的诗才很高,这当然体现在《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上,但即使是和朋友们应和的诗,水平一定也很高,因为敦敏说他“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可惜曹雪芹《红楼梦》以外的诗文几乎没有流传。曹雪芹是一个非常孤傲的人,这也可以从朋友赠他的诗中体现出来:“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曹雪芹的晚年贫病交加,经常处于“举家食粥”的境地。但曹雪芹笔耕不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他在写作中的艰辛与困苦,从《红楼梦》中的一首诗中透露出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一部内容纷繁,充满争议的作品。鲁迅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部作品的价值,还是看它在多高的层次上反映了世道人心。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所抒写的,是一曲末世的哀歌。作者的眼光是大的,视角是独特的。书中甄士隐在解注《好了歌》时,叹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没有其他小说可以与之比肩。脂砚斋在评价《红楼梦》时说它“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这段话传神地反映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的最大艺术成就是它写活了诸多栩栩如生的文学人物。在古典小说中,其出场的人物是最多的。而且,《红楼梦》中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不是敷衍之笔,有些人物只是轻轻一带,就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其中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但多数人公认,书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当属王熙凤。曹雪芹借用书中人物的嘴这样描写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王熙凤这一艺术形象是不朽的。

红楼梦的诗词成就亦被人激赏,其中的《葬花词》名句迭出,意境缱绻,笔者以为可以将它和元好问的《雁丘词》视为诔物诗之双璧。我们来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人们对《红楼梦》最常用的一个评价,是说它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百科全书”。这是一个被人用滥了的评价,但却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评价。晚清的一位评论家的评价最能反映它包罗万象的特征:

此书才识宏博,诗书琴棋、骄体词曲、制艺尺牍、灯谜联额、酒令爱书、医卜参禅测字,无所不通,迥非寻常稗官所能道。其地则上而廊庙宫闱,下而田野荒寺;其人则王公侯伯、贵妃宫监、文臣武将、公子闺秀、儒师医生、清客庄农、工匠商贾、婢仆胥役、僧道女冠、尼姑道婆倡优、醉汉无赖、盗贼拐子,无所不备,惟妙惟肖;其事则忠孝节烈,奸盗邪淫,甚至诸般横死,如投井投缳自戕、吞金服毒、撞头裂脑、误服金丹、斗殴至毙,无所不有,形容尽致,可谓才大如海。

《红楼梦》在问世后不久即广为流传,在其没有付梓之前,就已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多年,且“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嘉庆年间,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熟语流传。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红楼梦》即被翻译到国外,至今已经有二十多种语言的版本,其中英文版本就有数种,国际上的《红楼梦》研讨会也曾经开过多次。中国有无数的“红楼梦迷”,他们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诗词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甚至有人用蝇头小楷抄写《红楼梦》全书,由此可见其艺术魅力。我们用作家王蒙的话来为此文作结:“它(《红楼梦》)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