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15394000000037

第37章 第三十六名 李清照

网络搜索结果:404830条

最大招牌:“易安词”

招牌搜索结果:6460条

名言嘉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荣誉称号:婉约之宗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出生:1084年

逝世:约1151年

祖籍: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出生地:不详

逝世地:杭州

主要身份:诗人

主要功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与生活,为婉约词一代宗师

主要著作:《易安词》、《漱玉词》,有《李清照集》

[人物生平]

李清照于1084年生于齐州章丘的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曾任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等职,她的外祖父则是当时的丞相王珪。在李清照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亡故了。李清照在伯母的养育下长大。童年的李照聪颖早慧,与家族中的兄弟们一起读书识字。在李清照约16岁的时候,随父亲来到了京都汴梁。18岁的时候,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21岁时,因父亲受到苏轼元祐党案的牵连而遭贬,元祐党人的家属也不得在京师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回到家乡章丘居住。李清照于此时作《一剪梅》、《醉花阴》两词。25岁时,赵明诚的父亲被罢官下狱,李清照随夫来到青州居住。在此期间,李清照与赵明诚一起编辑《金石录》。1127年,北宋亡,高宗赵构在江宁即帝位。是年,赵明诚任江宁府知府。同年,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逃往江宁。1129年,赵明诚罢知江宁府,改知湖州,后应召于建康时病逝。1132年,清照移居临安。1135年,因金兵犯临安,避难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李清照约在67岁前后逝世于临安。

[影响力评述]

在南宋,有两位词人,他们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年龄相差五十多岁,也从未谋面,但他们两人却是山东济南同乡,这两个词人就是李清照和辛弃疾。济南人是很可以为此感到骄傲的。李清照是本名单中三位女性中的一个。其他两位,一是皇帝,一是太后,只有李清照是一介平民,但同样名垂青史。武则天和慈禧能够成为历史人物,一半是靠他们的智慧和坚强,一半是靠历史的机遇,而李清照则完全靠自己。莎士比亚说:“有挣来的富贵,有等来的富贵,有送来的富贵。”李清照无疑是前者(当然“富贵”这个词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靠着自己的文字,进入了一个被男性垄断的领域,并且出类拔萃,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在李清照之前,也出现过一些女作家,如蔡文姬、班昭等,但她们的成就无法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相比。李清照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她在婉约派词人中的地位,大致可与苏轼在豪放派词人中的地位相比拟,至少不比李煜的成就低,但比秦观和柳永的成就高。李清照是中国文学界的夏洛蒂·勃朗特。

李清照的才名在她的少女时期就已经名满京师,“文章落笔,人争传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也对她的作品赞不绝口。下面的两首《如梦令》可能就是她少女时代的作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8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赵明诚是一个金石学家,立志要编纂一部系统的金石录,在学习之余,他经常搜集各种金石文物,回家后与清照一起研究把玩。后来赵明诚走上了仕途,而李清照由于家庭的变故不能随丈夫宦游,她经常处于离愁别绪之中。这种离愁对李清照是一种痛苦,但对于中国文学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李清照把这些离愁凝结成了文字,至今仍让人沉醉: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于后一首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李清照将这首词写好后就寄给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看后击节叫好,但却不服气,想和自己的妻子比试一下文采。他费了几天的工夫填了15首新词。正好明诚的朋友、诗人陆德夫来访,他就把清照的词掺到自己写的词中,一起拿给陆德夫看。过后明诚请陆德夫对这些词作出评价,陆德夫玩味再三说:“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赵明诚既佩服陆德夫的眼力,更钦佩妻子的笔力。

金兵的铁蹄踏碎了李赵二人的幸福生活,李清照踏上了艰难的流亡之路。流亡过程中,夫妻二人搜集的图书文物几乎损失殆尽。更让李清照痛不欲生的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于赴任途中染病暴卒。李清照于悲愤之中写下了她千古流芳的词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仍在心头,李清照又面临了另一个打击。南渡之后,有一些赵明诚的政敌造谣说,赵明诚曾将一只价值连城的玉壶献给金人,这就是著名的“玉壶颁金”案。好在朝廷忙于逃命,无暇顾及这个疑案。绍兴议和之后,经过翰林学士綦崇礼的斡旋,使这冤案得以昭雪。此后,李清照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诗意,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没有想到,她的这一雅号竟成为一种文学风格的代称,流传至今。

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再次南侵,李清照不得不暂时避乱于金华。赴金华途中,当船快要通过严陵滩的时候,她口占绝句一首,缅怀东汉高士严光的高风亮节,鞭挞为名利而互相倾轧的贪官污吏。李清照的诗传世不多,我们从这首诗就可看出,她写诗的功力也不俗: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在金华期间,有一次李清照游览当地的名胜双溪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武陵春》。这首词,是李清照词风的典型代表: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也不是仅仅能写温婉悱恻、以秀美为主调的词作,她同样有豪迈雄壮的作品。一般都将她咏项羽的《乌江》作为其豪放风格作品的代表,其实她的《渔家傲》更有雄奇之风: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词在她生前身后为她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文学评论家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易安在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另一位评论家陈廷掉说:“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直欲与白石仙相鼓吹。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前绝后者。”后代有人把她和李白、李煜合称为“词家三李”,认为除了李白和李煜之外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对李清照的词,历代都有大批的痴迷者。此前曾经读到一则报道,说某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文化冲击,精神几近崩溃,但还是挺过来了。有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读李清照词。”一首词,寥寥数语,竟能给人如此大的心灵慰藉!这就是清照词的魅力,我们应当庆幸有欣赏这魅力的能力,更要庆幸祖国文化孕育了制造这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