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DIY打造财富人生
15399500000078

第78章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我国企业中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不少,这既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也与社会责任标准出台时间过短有关。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当SA8000标准刚刚引入我国时,就立刻爆发出了一种异口同声: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阻止中国产品出口的“阴谋”,是一种新的“劳工标准壁垒”,是“把人权问题与贸易结合起来,最后达到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其实,这种观点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SA8000并不全球惟一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家标准。因此,它必须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因为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加班是员工自愿的,他们希望从中多赚一点钱,所以并不能用这种标准来强制约束。

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部的一位官员认为,SA8000的标准过高,不符合我国国情。如果没有这个标准,我国也在致力于提高劳工状况,可是这个标准在现阶段看来过高了,会使得一些跨国企业不敢来中国进行采购。

因为据她了解,一方面,目前在我国一些已经开始推行这类标准的企业都不得不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个标准的条文并没有超出我国《劳动法》、《工会法》的要求。

看上去这位官员的观点似乎自相矛盾: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既然没有超过我国法律条文的要求,又怎么能把提高劳动力成本怪罪于这个标准呢?

如果执行这个标准由此提高劳动力成本,为什么只怪罪于这个标准,而不是怪罪于《劳动法》、《工会法》呢?它并没有超过这两个法律规定的范围呀?

令人吃惊的是,虽然SA8000的内容与我国《劳动法》的条文大致相同,甚至很多规定还要低于《劳动法》条款,却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一个“自愿的生产守则”、一个低于我国劳动法规的标准,更让国内企业感到忧心忡忡。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当2004年6月《南方周末》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新闻处、法制司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没听说过SA8000.

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是WTO的正式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必须遵守WTO规则。从最近几轮WTO的谈判来看,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引入WTO规则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其主要理由是,如果各国工人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安全条件、劳动环境等条件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就会造成劳工标准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不平等”的优势,从而造成对劳工标准高的国家的“社会倾销”,造成一种不平等竞争。

发达国家的贸易代表甚至威胁说,要将不符合劳工标准国家生产的产品,排除在欧美市场以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常凯教授也认为,虽然企业社会标准中含有“劳工贸易壁垒”的目的,但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应当重视并主动加入这个潮流。

因为归根到底,那种以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吸引外资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如果我国长期把它当作法宝,就会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甚至还会危及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

所以,有远见的企业应当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家也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平。

就目前而言,我国劳资关系的紧张状况就意味着工人有很多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特别需要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劳资关系的润滑剂,来维护社会稳定。

SA8000就像一张本科文凭

进行SA8000认证固然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其获得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

广东省深圳市美固国际有限公司平湖电子厂电子认证部柯经理说:“市场竞争不厉害的时候,只要一个大专文凭(好的产品质量)就够了;现在市场竞争厉害了,通过SA8000认证就像拿到了本科文凭,无疑增加了一个竞争砝码。”

事实上,这家规模在1200人左右的港资企业,由于客户都是欧美、日本国家的知名汽车厂商,在通过这项认证前,每年都要接待每家客户的几次审核,内容大同小异,令人不胜其烦。

就好像某人有了一张本科文凭就可以免除许多类似的升级考试、培训班一样,该企业2003年通过SA8000认证后,其中很多重复审核就通通没有了,企业的总效率增加了1%~2%。

建立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目前我国90%以上的企业对SA8000还懵懵懂懂、不知所措,这种情况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2003年10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最先在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机构——广东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研究中心(简称CSR研究中心)。该中心副主任赵琼建议我国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

SA8000是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席卷而来的,与我国企业中正在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宗旨相会合,不可避免地把中国企业拽进“世界工厂”重新洗牌,所以每个企业对此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企业与其回避社会责任问题,不如积极加以应对。因为目前企业中的生产责任安全问题、职业健康问题、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确实存在。过去,管理这些问题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SA8000出现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首先在有关法规中加以明确。

企业如何进行社会责任认证

SA8000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那么,企业又如何进行这种认证呢?

据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如SGS、BVQI、DNV、UL、ITS等都已经向CEPAA(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2001年CEPAA更名为“社会责任国际<SAI>”)提出申请,要求正式开展SA8000认证业务。

要求认证的企业(组织),在向上述机构申请认证时首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能够证明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对照SA8000规定进行自测检查;

一年内能够正式进入申请程序。

在此基础上,认证评审机构一旦接受该企业(组织)的申请,该企业(组织)就自然成为SA8000申请人。

认证评审机构如果对该企业(组织)经过审核,认定其确实完全符合标准,即颁发SA8000证书。证书有效期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每3年可申请延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