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员政治修养
15400800000007

第7章 道德伦理(2)

道德范畴之一,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对良心范畴,历来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良心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经济关系的产物,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作为良心具有的阶级性,主要是代表了阶级利益和意志,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良心对人们进行行为动机检查、行为过程的监督、行为后果的评价时,起着积极的作用。

勤劳

道德品质之一。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表现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勤奋、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勤劳同懒惰是对立的。勤劳作为道德的优秀品质,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为人们勤劳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和广阔的天地,从而使勤劳有了坚实的基础。“爱劳动”已写进了宪法中。因此,培养勤劳品质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诚实

忠诚老实、实事求是。社会主义道德所理解的诚实,主要是指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社会生活中,要求人们政治上忠诚、经济上诚实、待人上老实,真正做到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改正缺点,团结大多数,共同前进,这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自尊心

表现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尊感,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其基础是具备自己的合理尊严。社会主义道德,肯定了合理的自尊心,对人的行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盲目的自尊自傲,听不进别人意见和批评,这种不健康的自尊心不仅是不可取的,还有较大的消极作用。因此,树立起合理的自尊心,必须端正思想认识和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自己对别人都应有正确的估价。

责任心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对同志、对社会、对共产主义事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责任心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担负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这就需要每个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对责任对象、责任内容、责任后果全面负责,并坚持不懈、直至完成自己的责任使命。随着人民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责任心集中表现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和自觉性。

自信心

是指战胜艰难险阻、寻求发现真理的自信感。它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应该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发展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应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自信心和决心,坚持到底。培养自信心的途径,主要从已成功的经验中不断增强自信心;通过冷静分析客观环境来评估已确立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实自信心的内容,使自信心更具生命力。

自制力

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作为心理感情和行为的控制,自制力体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只有不断对人的心理和情绪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才会有积极作用。培养人们健康、正确的自制力,关键是要加强良好心理品质修养,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从而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自控能力。

坚定顽强

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高贵品质。坚定是指政治立场坚定;顽强是指坚硬、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坚定顽强的核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也是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的具体表现。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坚定顽强,不仅是履行道德义务的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而且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具备坚定顽强的精神,克服困难,钻研技术,为社会贡献力量。

识大体顾大局

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识大体,是把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顾大局,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胸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集中表现为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特别是当整体利益与局部、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持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一致,战胜各种困难。

谦虚谨慎

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内容之一。谦虚,是指不自满,不骄傲,虚心接受各方面意见;谨慎,是指为人处事诚实、恰到好处、言行不越轨。在社会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勤恳恳,虚心好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才会搞好同志间的团结。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具体要求。

艰苦奋斗

是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其意义在于: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前提,勇于承担艰难困苦,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甚至做出自我牺牲,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多做贡献。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需要不断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勤劳节俭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特征之一。勤劳,是指辛勤劳动,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节俭,反对浪费,节制节省,爱惜公共财物和社会财富,只有无产阶级才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辛劳成果,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勤劳和节俭是相互联系、一致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更需要勤劳节俭,积极发展生产,开源节流。只有这样,四化大业才能实现,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提高。

社会公德

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在社会生活中全体成员公认并共同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

它是在人类长期公共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诸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都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其特点是:共同性,各项准则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群众性,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简易性,不需高深的论证,简单易行。

社会主义公德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公认并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主义公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对社会公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公德除了具备以往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外,还有更高的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公共关系,平等待人,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见义勇为等。遵守社会主义公德,是每个公民起码的责任。

人际关系

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人类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的过程中,都有许多交叉复杂的人际关系,它的内容包括同志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等多方面。不同的社会形态,占主导地位的人际关系也各不相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际关系是平等、尊重、诚恳、信任、和睦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社会安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同志关系

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它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共同的理想、共同信念、共同利益、共同事业,把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具体表现是: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坦诚相见、相互信任。同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使同志关系更加纯洁、高尚。

尊老爱幼

是尊敬老人和长者,爱护少年儿童。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公德及家庭关系的特殊要求。尊敬老人和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尊老爱幼,不仅要尊敬家中的父母和老人,爱护少年儿童,而且也包括在社会上尊老爱幼。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加强智力开发和思想教育。根据老人和长者的实际,尊重他们的人格,组织各种服务队,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阶级友爱

在反对剥削阶级、建设社会主义中,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由于阶级立场和观点的一致,从而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阶级友爱精神。这种友爱精神,不仅体现在同盟阶级的友爱行动中,而且体现在本阶级成员之间互相关心、谅解,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中。在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其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因此,阶级友爱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互相帮助,互相谅解,更重要的是要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和帮助,共同提高。

助人为乐

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之一。助人为乐作为一种文明行为,其根本是把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当做最大的快乐。在社会生活中,助人为乐已成为对人们的普遍要求,而且这种行为是无私的、双向的。也就是说,带有个人狭隘的目的,助人为乐不可能坚持长久;只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而不去主动帮助人,这也是不对的。助人为乐的行为是多方面的,有时遇到天灾人祸或危急时刻,需要关心和帮助。而大量的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到时时处处、持之以恒地助人为乐,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做到,这是非常可贵的。

见义勇为

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之一,也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见义勇为主要表现在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伸张正义,积极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见义勇为的精神和行为,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扬。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公德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正义感,并广造声势,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的人和事,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家庭

是以血缘、婚姻等关系为基础的亲属间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在原始社会中自然产生。私有制出现后,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家庭的职能、性质、形式、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道德观念,是由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变革。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家庭关系。私有制社会家庭关系的根本特点,就是男性支配和奴役女性。在中国封建社会,“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根深蒂固。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纯粹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了男女平等、团结互助的全新的社会家庭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要求实行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推行计划生育。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幸福家庭。

家庭道德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社会主义道德把家庭看成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并不是单纯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它要求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内容,是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基础,坚决反对和清除在家庭关系上的男尊女卑、喜新厌旧、虐待老人、金钱至上等封建主义余毒和资产阶级思想等不道德的行为,做到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夫妻恩爱、家庭民主、赡养老人、抚养和教育子女等。如果每个家庭团结、和睦,免除后顾之忧,那么,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之中,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有利的。

家庭和睦

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和睦相处。这是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情和义务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等,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根本标志。因而社会主义的家庭和睦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家庭和睦,一是要把家庭的利益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共同的利益关系。每个家庭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部分家庭成员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把家庭的长远利益放在四化建设之中,完成了为四化建设多贡献的共同目标,才能持久地保持家庭和睦的关系。二是相互理解和信任。每个家庭成员思想、性格、爱好等因人而异,只有大事讲原则,小事谦让,尊重别人,经常沟通思想,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使家庭幸福和睦。三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家庭的基本道德准则。尤其是尊老爱幼,共同承担各项家庭道德义务。

夫妻关系

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它是由经过合法婚姻手续而结合的夫妻间的共同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夫妻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夫妻双方都有学习、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在共有财产处理、遗产继承、赡养老人、抚养和教育下一代等方面,都有权利和义务。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要求,处理好夫妻关系,首先要建立起共同的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互相支持和鼓励对方的工作和事业,彻底清除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思想和“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流毒影响,夫妻双方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体贴。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注意加深感情的交流和培养,处理家庭问题要谦让、民主、和谐。真正做到互学、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使夫妻间忠贞不渝、终生相爱、共同前进。

父母子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