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下)
15401200000005

第5章 经济建设理论(5)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出口创汇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中山、珠海、江门、惠州等市在内的28个市县,4.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990年人口2080万人,占广东省的1/3,国民生产总值却占广东省的62.6%,人均927美元,接近泰国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和历史社会优势,特别是通过港澳同胞和华侨,吸引外来资金、设备、经验、人才等等,广泛开展“三来一补”业务。改革开放之初,先是通过来料加工、补偿集市贸易等形式,进行生产,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科技智力型的较少,近期,该地区提出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方向转移的经济政策。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其总体特征为:以国际市场供求为导向,乡镇骨干生产企业为主体,科技进步为依托,创汇换汇效益为中心,朝外向型技贸工农商品产业体系方向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显着特征。该地区经济增长以四地区为最,这就是被称为“四小虎”的东莞、中山、顺德、南海,它们各具不同特征:东莞工业以“三来一补”为主,中山以市办企业为主,顺德以镇办企业为主,南海则以村办企业为主。目前,四地区提出在15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以工业为主导经济,创汇产业体系的高速发展,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又一显着特征。珠江三角洲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和出口创汇等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与国际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国家批准,由开放城市兴办,通过实行特殊政策集中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相对独立的经济技术区域。沿海开放城市兴建经济技术开放区始于1984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后者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前者是所在市人民政府具体领导和管辖下实行更加优惠政策的面积不大的一块地方。②后者的产业是综合的;而前者则以开发新技术、发展工业为主。③后者所有利用外资企业,不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均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前者只有生产性企业才享受这一优惠待遇。④后者在管理线建成使用后,多数生活消费品是免税或减税的;而在前者生活消费品和市场物资的进口,需照章征税。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技术、知识密集型项目和新兴工业项目,以促进城市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和国际市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兴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特点是: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运行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沿海开放城市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具有知识密集、高科技开发费用和产品附加值技术的经济开发区域。高新技术是指知识密集、科研开发费用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技术。高新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象征。高薪技术产业具有发展速度高、变化快的特点。以人工智能、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工程、新材料、遗传工程等为产业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向传统产业渗透的辐射源,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化改革的实验区和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建立在智力密集区周围,交通方便,有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这种条件一旦和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够迅速形成气候,收到较好的效益。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的是吸引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进入主战场,把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技术扩散的一种良好模式,是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我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1991年邓小平发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构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支撑结构。

重点建设

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工程项目的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来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行业在国民经济有机整体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客观上存在着带动全局发展的部门或行业,将它们作为重点来建设和开发,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各部门、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当出现的薄弱环节已构成或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就应采取有力措施把它当作重点建设的对象,使之得到迅速加强。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是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重点项目不宜过多,否则就不成其为重点。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否则重点建设也不能发挥效益。重点建设项目一旦确定和上马,就必须集中力量,优先安排、优先供应所需要的资金、物资和人力,保证按期完成。如果某一环节拖了重点建设的后腿,使其不能按时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过去,我国通过重点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及时解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八五”期间,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方面,而加工工业的重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技术改造。

跨世纪特大工程

跨越两个世纪的特别重大工程。在我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有的一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本世纪初才能完成,这些工程就成为跨越20世纪和21世纪的特大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三峡工程于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列入“八五”计划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三峡主体工程预计15年完工,即到21世纪初完工。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建设将为本个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是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重大工程。

重点骨干工程

在一定经济发展时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重大工程。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定时期内在客观上存在着带动全局的部门或行业,只有把它们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进行开发和建设,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些部门或行业发展滞后而成为薄弱环节,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些部门或行业也在宏观决策上成为发展重点,其中所上大型工程即为重点骨干工程。我国一直实行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建设的方针,各个时期都有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当前我国的重点建设,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以及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如秦山核电站、大秦铁路、扬子江工程、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等。重点骨干工程特点是规模和投资量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配套项目多。我国对重点骨干工程的主要做法是,每个国民经济计划(五年或十年计划)或每年确定重点骨干项目,采取优先保证资金,物资供应,优先安排配套工程等措施。

三峡工程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坝址选在湖北省宜昌县二斗坪镇。工程的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26台、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年均发电840亿千瓦时,工程静态总投资按1990年价格水平计算为570亿元。工程建设需准备3年;主体工程总工期预计15年,第一批机组在第9年开始发电。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工期长、移民数量大,还涉及生态、环境、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进行了长达近40年的规划论证工作。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诸多综合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也是关系国计民生、横跨两个世纪的战略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其他措施,可以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还可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及下游的威胁。三峡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40亿千瓦时,占目前我国年发电量的1/8,可为华东、华中和川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可以大大提高川江航道通过能力,为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和繁荣长江航运事业创造条件,还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城镇的供水及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

把长江水引到北方缺水地区的工程。主要有3条线路:①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沿京杭运河逐级扬水。过黄河后,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和天津地区。②中线。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淮河支流沙颍河到郑州附近到黄河,经河北到达北京。③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在青海境内入黄河。由于长江水资源总量是9600多亿立方米,枯水年份也达7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径流量的36%。按耕地平均用水量计算,长江流域是2700立方米/亩,而黄淮海地区的5.53亿亩耕地占全国的40%,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6%,是270立方米/亩。因此,我国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战略工程。它不仅可以灌溉华北和沿线广大地区的农田,而且可以提供城市和工业用水,改善南北航运。1983年2月,国务院决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期实施,批准了水电部提出的东线第一期工程方案。其主要任务是打通长江到黄河南岸的输水线路,将长江水从江苏沿着京杭运河向北送到山东的济宁。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每年引长江水21亿立方米,可使2100万亩灌溉面积的供水保证率由50~90%提高到75%(旱作)和90~95%(水稻),有利于改变江苏、山东、安徽三省沿线地区的缺水状况,并使京杭运河的扬州到济宁段可以长年通航,从而将有力地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煤东运工程

把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三西”地区的煤炭运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工程。我国人口的分布和生产力布局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煤炭资源和煤炭产量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和北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生产和消费能源,决定了我国煤炭运销特征是西煤东运。我国的“三西”地区是外调商品煤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能源基地的核心部分。所以我国西煤东运的任务很重。目前“三西”煤炭外运通路主要有大秦线,集通线、太焦线、石太线等,运输能力共约每年2.5亿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经铁路运输的煤炭每年要增加0.4亿吨,因此,西煤东运运输能力需要相应增加,目前正在建设西煤东运第二通道工程,建成后将增加一条运输能力在0.5亿吨以上的大通路。

西煤东运第二通道工程

神木(经朔县)到河北黄骅港的铁路干线工程。我国煤炭基地在“三西”(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而消费地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所以西煤东运任务很重。目前,“三西”煤炭外运通路主要有大秦线、集通线、太焦线、石太线等,运输能力共约2.5亿吨。“八五”后三年和“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按9%安排,原煤需求量比原计划年增加1.8亿吨,经铁路运输的煤炭年增加0.4亿吨,原计划实现的运力仍不能保证,需要在现有的“三西”煤炭外运通道的基础上,再建1~2条大能力的煤炭运输通路,其中一条是由精煤公司投资建设的由神木经朔县到河北黄骅港的铁路干线。该线全长804公里,投资80多亿元,其中神木到朔县的218公里段,计划一次建成复线电力牵引,朔县到黄骅港的586公里段,先建成单线电力牵引,预留复线条件。该线和黄骅港及配套工程建成后,“三西”煤炭外运将增加一条能力在0.5亿吨以上的大通路。

上海浦东开发

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措施。1990年4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川杨河以北,长江口以西,面积约350平方公里,超过我国13个沿海开发区面积的总和,相当于再建一个上海,浦东开发区由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主体,集金融、贸易、科技、出口加工为一体,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浦东开发的步骤是:第一步,“八五”期间为开发起步阶段,主要是编制规划环境并着重解决交通问题,积极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第二步,“九五”期间为重点开发阶段,中心是继续建设区内市政公共设施,初步形成基础比较配套的大格局,为以后几年的大发展打下基础;第三步,2000年以后的20年至30年或更长时间为全面建设阶段。浦东开发区除具有13个开发区的政策和5个特区能享受的各种优惠外,还享有特殊试点政策。如允许外资开银行、搞金融,允许外商办商业、搞超级商场、连锁商店等;允许上海搞证券交易所,为浦东开发筹集资金;外高桥保税区实际上是自由贸易区,允许上海每年发行5亿浦东建设债券,每年给予3亿美元的贷款;允许每年发行1亿美元13种股票,1亿人民币股票;每年国家支持3亿人民币拨款等等,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目前,浦东新区已经成为影响全国的经济开发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