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上)
15401400000012

第12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

作为大民主的对称,作为一种比喻,指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毛泽东在1956年就曾批评有人认为小民主不过瘾,要搞大民主的观点。邓小平在1957年说:“大民主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有小民主。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大民主呢?”

无政府主义

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反对一切权威,主张个人绝对自由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邓小平多次批判过的错误思潮。认为任何权力和权威都是罪恶,要求建立所谓“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它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起着破坏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破坏社会稳定,削弱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政府主义泛滥,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混乱和灾难。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强调一定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搞无政府主义的人,集中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只能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葬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他们热衷于鼓吹抽象的民主,即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反之,如果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抽象地空谈民主,那就必然会造成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造成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彻底破坏,造成四个现代化的彻底失败。”无政府主义的又一表现是反对中央权威,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搞山头主义。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强调:“中央要有权威。”不允许搞违背中央政策的“政策”,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克服无政府主义,必须健全和坚持民主集中制。“有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无政府主义就比较容易克服。”

三个有利于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三步走

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战略设想,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三大宣布,到1987年,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200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阶段。

两个搞清楚

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强调的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简称。邓小平对此进行思考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阐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关键。他主要的论述有:1984年6月30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985年4月15日,在《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中说: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987年4月26日,在《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中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87年4月30日,在《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中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1991年8月20日,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中说: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作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的谈话中结论性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称这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说:“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两个搞清楚”的进一步阐述。

社会主义优越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十分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他指出:“现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一定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过坎坷曲折,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我们现在就是要探索一条比较好的建设道路。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又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的就是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实践中有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并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主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祖国统一等许多方面。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上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合法途径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文化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可靠的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③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⑤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⑦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⑧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⑩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9个方面:①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强调不搞教条主义,走自己的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我国将有一个至少上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盲目发展。③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和中心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④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政治经济全面改革是最大的发展动力。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强调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同时,反对自我封闭,实行最大限度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自己。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⑦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抓住时机,争取几年上一个台阶。⑧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群众。⑨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建国40年历史的基本结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讲话,回顾了40年历史,得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结论,其要点是:①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③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力更生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四个基本结论,反映了我们全党对建国40年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四个基本结论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第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过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使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今后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现代中国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第二个基本结论讲的是怎样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上说明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第三个基本结论指出了以什么样的精神从事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的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第四个基本结论讲的是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做出的正确选择。当然,党在工作中也有缺点和错误,必须严肃对待。

只要加强党的建设,党就一定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引向胜利。四个基本结论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应当完整地、全面地理解。但是,这四个基本结论又不是完全并列的,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个基本结论。这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问题。因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才能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