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401700000007

第7章 农业与农业系统(1)

农业

是人类利用生物体的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把生物生存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植物、动物等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一个包括多样产品、具有综合功能的产业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植物栽培业是指人们通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热和自然界的水、气以及各种矿物质养分,加工成种植业产品的生产部门。动物饲养业是指人们以种植业产品为饲料,通过动物的消化合成作用,转化为动物性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所包括的范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因划分国民经济部门有别而不完全相同。在我国现阶段,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栽培;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有些经济发达国家,还把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和为农业提供产后服务的部门也划入农业范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范围也将发生变化。

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状况划分,有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按生产关系性质划分,有原始社会农业、奴隶制农业、封建制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作为人类劳动过程的农畜产品生产过程,必须同时又是动植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繁衍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农业的这种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交织的根本特点,产生了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具体的特点: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代替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不单是人们劳动的场所,而且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农业生产对自然过程、自然环境和自然因素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而且很难进行人工控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很不一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功能,其产品大多易腐,不便运输、贮藏,等等。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的来源,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进行,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他社会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农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①切实贯彻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方针,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②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③努力保护农业的自然资源,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④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平;⑤巩固和完善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为高速度发展我国农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传统农业

是“传统农业技术”的习惯称谓。通常是指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我国传统农业大约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秦汉时期就已形成。它是以精耕细作为特点,以自给自足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我国传统农业的内容十分丰富。如选择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复种、间套种、积施农家有机肥料,兴修水渠塘坝、防治病虫害、改革工具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经过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积累而形成的传统农业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和实用价值。因此,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农业中的精华,例如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精选良种,等等,并进一步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提高,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运用,对于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

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形成的发达农业。与传统农业相对应,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工业所提供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的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①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农业科学已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各种新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一系列学科的发展,都使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②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适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农业机械的生产,使农业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以各种机电为动力的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使农业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③“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所代替。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并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的趋势。④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管理被现代科学的农业管理所代替。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普遍地运用于农业企业管理之中,管理方法显着改进,管理手段更加科学。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农业的内涵、结构、体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农业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逐步成为可控性行业,材料、能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领域不断扩展,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合。现代农业彻底改变了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大农业

有两种不同含义:①它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大农业而言的,指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大规模农业企业。其基本特征,除具有大规模企业经营特点外,主要是劳动者共同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起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实行按劳分配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基本经济活动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因此,社会主义大农业与依靠雇工经营、以取得高额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大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大农业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的大型国营农场、林场、渔场,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大规模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乡村企业中的农业和各种经济联合体。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为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②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狭义农业而言的。由于传统农业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地把农业理解为种植业,甚至理解为仅是粮食生产,从而形成了狭义的农业的概念。社会主义大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的多种经营的广义的农业。这种社会主义大农业观点,有利于改变农业的单一经营的局面,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多种农产品的需要;有利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促进人们从数量有限的耕地扩大到全部国土的利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出路,发挥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减少单一经营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创造条件。因此,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是改革和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中国农业现代化

就是使我国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装备的、依靠现代管理科学进行管理的、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社会化大农业。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应该是:①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能够较广泛地运用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饲养学、植物保护学、土壤肥料学等现代农业科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人们自觉地控制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能力大大提高。②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即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的部门和作业项目实现了机械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机器体系,电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农业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旱涝灾害得到根治,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大地园林化得到普及。③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即农业生产布局科学,实现了农业生产社会化;农工商密切结合,并能够协调发展;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充满活力;普遍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系统,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