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启迪青少年的100个三十六计故事
15405300000016

第16章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释义】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计名探源】“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该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属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威猛的,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之中时,人们就会因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王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他的势力。虎豹若是离开它们所居住的深山幽谷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将它捕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威风。做君王的若是离开王宫而与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而以傲慢的态度看待他。所以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幽谷深山,其威风才使人感到畏怯。这句话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伏的意思。后来在民间语言、文学作品中便逐渐出现了“调虎离山计”的说法。

【古代战例】

郑庄公出游

春秋时期,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庄公是个难产儿,他出生时双脚先出来,使其母武姜饱受了痛苦,所以,母亲十分讨厌他。相反,小儿子共叔段却很受母亲的宠爱,母亲想立他为郑武公的继承人,但郑武公不同意,仅给共叔段一个小小的官职。武公死后,庄公做了一国之君。

武姜对心爱的小儿子小小的官位十分不满,就向庄公提出:把制地封给其弟。庄公没答应,因制地地势险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于是,武姜又为小儿子讨封京地。谋士祭仲对此持反对意见并指出,京地地处要冲,在政治、军事上几乎与国都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另外,共叔段又是武姜最喜爱的儿子,若给了他这块地,终有一日他会成为第二个国王。

可郑庄公为难地回答:“这可是母亲的命令啊!”于是就把京地封给了共叔段。

武姜在儿子共叔段临行之前同他见了一面,要他做好准备,伺机夺取君位。

后来,共叔段又企图让郑国西、北边邑的百姓归附于他,还把这些土地收为自己所用。就这样,他日益强大起来。

这些情况传到了朝中,郑庄公就当没听见。谋士公子吕劝说郑庄公尽早除掉共叔段。郑庄公说:“除掉他实在没有必要,将来他自然会得到报应。”

公子吕说:“在关键时刻踌躇不定,就会变小害为大害,一旦祸害临头,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庄公说:“唉,我早想过这事了。共叔段的确是想谋取君位,但他至今没有公开造反。如果我现在就处置他,那母亲就会以此中伤我,别人听了就会认为我是个不讲兄弟情分、不孝敬母亲的人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他肆无忌惮。直到有一天,他真的有谋反行动了,那我就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犯罪。”

公子吕说:“虽说你的想法是对的,但共叔段的势力与日俱增,总有一天,他会比你强大。假如我们能尽早给他个机会,引他暴露其造反意图,这样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他除掉了。”

接着,公子吕提出了如下的计策:长久以来,郑庄公因担心其弟耍阴谋而没离开过他的国家。现在,他不妨去朝见一次周天子。他的外出必将诱使其弟前来攻打国都。而公子吕则在京地附近埋伏下军队,一旦其弟带着军队离开京地,他们就攻而占之。只要使其弟失去了根据地,再制伏他也就不困难了。

郑庄公同意了公子吕的计策。他任命祭仲在他出国期间代理政事。庄公的母亲武姜觉得夺权谋国的好时机到了,她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共叔段,信中与共叔段约定了攻占国都的时间,以便里应外合。

公子吕捉住并杀掉了这个送信人,信被交到郑庄公手中。公子吕派人扮成武姜的送信人,把一封内容相同的信送到了共叔段那里。共叔段又让这个送信人带了一封回信给武姜,信中定下了发动政变的具体时间。这封信自然也落到了公子吕手中。他伪造了一封内容相同的信,派此人送给武姜。

这时,郑庄公手中有了他希望得到的证据。他告别了母亲,在一支仪仗队陪同下,浩浩荡荡地前去朝拜周天子了。与此同时,公子吕已在京地附近一个隐蔽处布置好了军队,就等着“老虎出山”了。

果然,共叔段集合起了全部人马,借口要在其兄出国期间保卫国都安全,赶奔都城而来。这样京地便空虚了。公子吕事先在城中安插的破坏分子此时就放起火来,趁着城中一片大乱的时候,公子吕率军占据了城池。

共叔段在半路上得知京地失陷,急忙命令部队返回。

他在城外扎下营地,准备夺回城池,但军心已经动摇。公子吕又派间谍混进军营,散布共叔段要谋反的消息,结果,共叔段的军队一夜之间逃走了将近一半。

共叔段想带着一部分忠于他的士兵逃往鄢地,但此地也已被郑庄公军队占据了。最后,共叔段只得逃到共国去。但郑庄公的军队也跟踪而至。共国是个小国,无法抵御郑庄公的军队。共叔段见大势已去,只好自杀。

【古计今用】

范旭东巧破卜内门

范旭东是位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原本从事盐业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洋碱”输入量在中国大幅度减少,中国的碱市场出现异常稀缺的状况。机会难得,在范旭东先生的极力倡导下,中国第一家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宣告成立。

永利制碱公司的成立,引起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极大不快,该公司一直垄断着中国碱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又卷土重来,见到中国自己的制碱企业成功了,便恼羞成怒地向永利制碱公司发起猛烈进攻,但是没有成功。卜内门公司不甘心与永利制碱公司共享市场,便又调来一大批纯碱以低于原价的百分之四十在中国市场倾销,企图以此挤垮永利制碱公司。

面对卜内门公司的屡屡侵犯,永利制碱公司老板范旭东决心还击。但永利公司与卜内门公司实力相差悬殊,无法正面与其抗衡。如果永利公司也降价销售产品,用不了多久,实力就会损失殆尽;如果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无法收回,再生产无法进行,用不了多久,永利公司照样破产。该如何是好呢?

范旭东先生苦思冥想,某日,他在书房踱步,瞧见了自己年轻时因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留学时的相片,触景生情受到启发——现在,为什么就不能暂避卜内门公司的锋芒而去日本发展呢?公司的创立,不就是钻了卜内门公司无暇顾及的空隙吗?

日本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的大市场,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卜内门公司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数量就不会太多。卜内门公司现在在中国市场倾销这么多碱,那运到日本的数量肯定不多,日本碱市场肯定缺货。“我何不来个‘调虎离山’之计,乘机将碱打入日本市场,等他回顾日本市场时,我公司再猛击他在中国的碱市场,令对手穷于应付,首尾难顾。”

范旭东决定东渡日本,替永利制碱公司谋求生存和发展。永利制碱公司的纯碱,虽然在日本的销量只及卜内门公司的十分之一,但是却如一支从天而降的轻骑兵,向日本的卜内门公司发起突袭。

卜内门公司为了保住日本的大市场,迫不得已停止在中国碱市场进攻永利制碱公司,主动要求谈判求和,并希望永利制碱公司在日本停止挑战行动。

范旭东先生理直气壮地说:“停战可以,但得有个说法,卜内门公司今后在中国市场变动碱价,必须事先征得永利公司的同意。”卜内门公司别无选择,只好同意了。

上例谈判的成功,是范旭东先生巧用“调虎离山”之计的结果。此计,使英国卜内门公司做出让步,范旭东为中国人民争了口气,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