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史蒂芬·柯维写给年轻人的高效工作秘笈
15406000000027

第27章 利人利己要素双赢品德

当一个人心怀有利人利己的双赢原则时,才可以跟别人建立起有效的人际交往。

利人利己的双赢原则的第一个要素是双赢品德。

史蒂芬·柯维认为,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首先,我们应该养成诚信的品德。人和人之间,如果存在着互相欺骗,相互之间并不信赖,就只可能有表面的和谐的假象。史蒂芬·柯维认为,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诚信”这一价值观时,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诚信来进行的,我们可以逐渐地培养起自我和独立的意识。

对同事诚信,可以赢得同事的信赖,促进团队间更加和谐的合作。

对领导诚信,可以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示自己对于整个企业的忠心,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领导很有可能为你提供更多的机遇,更加关注你的工作继而关注到你的业绩。

明代诗人刘基曾经在《诚意伯文集》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贾人重财”的故事。讲的开始一个商人因为不守信用,最后丢失了性命。其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济阴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有一次,商人在渡河的时候,翻了船。在危急时刻,他只能攀附在浮动着的干枯树木上,大声嚎哭呼救。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打鱼的人经过,便划了船去救他。打鱼的人还没有到他跟前,商人就急哭着大喊道:“我是济阴地方的富商大族,如果你能够救我性命,我将用百金作为谢你的酬劳。”但是,当打鱼的人将他救上船,并送到岸上之后,他却只给了对方十金。打鱼的人说:“你原本答应我救下你给我百金,而现在却只给我十金,恐怕不太好吧?”商人听完大怒道:“你只是一个打鱼的人,一天能挣几个钱呀?现在,你突然得到十金,难道还不满足吗?”渔人没有说话,没精打采地走了。后来,过了一些日子,那位商人在通过吕梁山的龙门而下的时候,乘坐的船撞上了大石,又翻了,他的性命又危在旦夕。十分巧合的是,上次救他的那个打鱼的人又给碰见了。但是,这次打鱼人却没有去救他。有人问打鱼人:“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人回答说:“这个家伙不守信用,上次我救了他,他答应给我百金的,最后却赖帐。”所以,打鱼人将船靠岸边袖手旁观,结果,那位商人就这样被活活淹死了。

因为商人的不诚信,他与渔夫的人际交往失败了,竟然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使自己丧失了生命。商人并不怀有真诚的利人利己的态度。诚信在利人利己的态度中是多么可贵啊!

双赢品德的第二个特征是成熟。所谓成熟,就是说我们既要学会温和地对待别人,也要勇敢地争取自己的利益。成熟的人,并不会想要掠夺他人的劳动成果。成熟的人善于体谅别人,也有一种坚定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例如,在与上司相处的过程中,如果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应该勇敢地不卑不亢地提出。但是我们也应该站在上司的角度,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一个人的失误。

只有不成熟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为了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他们没有宽阔的眼界和敢于担当的胸襟。只会抱怨,遇到事情畏首畏尾。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地为别人考虑,真正地具有双赢的思维的。

双赢品德的第三个特征是知足。具有双赢思维的人有一种强大的自信。他们会相信,资源是足够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自己的成果。但是从哪里去寻找这种强大的自信呢?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资源是极其匮乏的,必须通过抢夺的手段才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取得胜利的机率。

这样的人,巴不得别人遭受损失。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我的方法来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拥有立足之地。如果发现自己的实力不够强大,被一些挫折所击倒,他们并不思考着如何让自己获得进步,来扎稳根基。反而习惯于用眼睛搜索是不是有与自己同样的失败者。如果别人和他们一样失败,那么他们会感到一种心理慰藉,也会放松对自己的指责:“看吧,大家都是这样。是这件事确实太难了。”

这样的人,是不能对你做出利人利己的承诺的。他们连利己都不一定能做到。

但是知足的人可以。知足的人,即使处在十分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他们依然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不对上司、同事和工作环境心存抱怨,而是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完成工作,为自己充电。他们知道,在劣境下更需要自己的人际关系圈。知足的人可以始终抱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充满希望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再回过头来看,双赢品德,难道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道德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吗?其实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教育着我们要拥有这些品质。双赢品德就植根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为合作打下了基础,也为高效能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