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史蒂芬·柯维写给年轻人的高效工作秘笈
15406000000039

第39章 史蒂芬·柯维告诉你什么是“消极协作”

大家都知道,“协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说,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协作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而有一些协作是消极的,不但不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帮助,而且还会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史蒂芬·柯维认为,协作,需要从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来,实现重要的模式转换。

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着的。但是,有的人并没有坦白自己的真心,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只知道玩弄权术、耍心机,希望更多地获得利益而肆意地掠夺他人。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相信,在一段合作关系中,别人会对自己完全真诚相待。大家都是一边合作,口里说着要利人利己达到双赢,一边又互相提防。这就好比是在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油门,另一只脚却踩在刹车上,这样的驾车方式,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小王长得很清秀,工作也非常踏实努力,公司所有的领导,尤其是副总对她非常满意。所以,她进了公司之后,一直顺风顺水。由于自己表现突出,她25岁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有一次,小王与好朋友在聊天的时候,好朋友告诉她,有的人对小王能够得到重要很眼红,曾经多次问领导,她凭什么啊?不过,小王对此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需要去刻意地证明什么。但是,事情并不像小王想得那样简单。自从有一次小王因为有事恰巧搭乘副总的车子之后。关于,她与副总的谣言快速地传遍公司上下。从好朋友的口中,小王听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小王早在进公司面试的时候,就向副总眨眼传情,所以,副总才会坚持录用小王;小王总是假借借汇报工作的名义,频繁地出入副总办公室;在年终聚餐上,小王在向副总敬酒的时候,与副总眉来眼去;副总在会议上怎样力排众异支持小王的提议;在集体旅游的过程中,小王故意掉队与副总结伴而行……每个版本中,想象力相当丰富,细节也非常详细完备,简直让人怒不可止。

在现代社会中,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是十分常见的。企业的内部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领导应该反思,及时地制止谣言,引导企业在一种健康的、和谐共进的,公平的气氛中积极发展。互相算计,胡乱揣测他人心思的行为,既不利于合作工作,更是一种道德上的败坏。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行为的一杆标尺,敞开自己的心扉,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试想一下,这个故事中的小王的同事,如果发现了小王受到赏识,不是恶意诽谤,而是与小王结成友好的关系,虚心地向小王取经,那么,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会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中不断进步,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创造出优秀的业绩,而企业也会因此蒸蒸日上,成为同行业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另一种消极的协作方式是,处于团队中的工作者太看重自己的想法,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态度。他们表面上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实际上,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理解问题。他们并不想去聆听别人的说法,只想表述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根本无法实现统合综效。

自从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大军之后,越王勾践采取了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策略,以便重振旗鼓,伺机夺回霸王之位。但是,夫差天真地认为勾践已经完全臣服,放下了对越国的所有戒心,准备征伐齐国。这时候,大臣伍子胥进谏说:“大王不可以。我听说越王勾践每天都不舍得吃两样的菜,与越国百姓同甘共苦。如果这个人不死,日后一定会成为我吴国的心腹大患的。越国存在对于吴国来说,就相当于腹心之疾;而齐国对于吴国而言,只不过是表面上的皮肤病而已。臣希望大王能够先把攻打齐国的事情放一放,先讨伐越国,将越国歼灭之后,再攻打齐国也不迟。”吴王夫差根本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坚决要出兵讨伐齐国。吴王夫差带领大军在艾陵将齐军打败。当吴王夫差凯旋之后,责备伍子胥,伍子胥仍然坚持进谏:“大王不要高兴太早,不消灭越国,就是在养虎为患,迟早有一天会招来大祸的。”吴王夫差听完大怒。

其实,那个时候,越王勾践表面上无所作为,实际上,一直在暗中大力地发展生产,繁衍人口,积极地进行多方面改革建设,从而增强国力。不过,越国的君臣还是担心吴王夫差会发现他们的“韬光养晦”策略,特别想知道吴王夫差到底怎么看越国。这时,大臣文种对勾践进言说“我觉得吴王夫差现在正处于盲目的骄傲自大之中,应该不会轻易地发现我们的计策。我们可以以向他借粮进行试探,以此来观察一下他到底对越国有无戒心。”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

于是,文种就越国缺乏粮食为借口,请求吴国借给他们一些粮食。吴王夫差没有反对,正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将粮食借给越国。吴国大臣伍子胥再一次劝谏夫差:“大王,您千万不能把粮食借给越国,否则日后必定会为我国招来灾难。”夫差不听,坚持将粮食借给了越国。伍子胥非常气愤地对夫差说:“大王您不肯听从我的劝谏,三年之后,吴国恐怕就会变成一片废墟了。”越国的君臣见吴王夫差将粮食借给了他们越国,知道夫差现在对越国已经没有任何的戒心。于是,他们继续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就这样,越国的国力快速增强。

吴国太宰伯嚭向来嫉妒伍子胥受到吴王的重用,见伍子胥在对待越国的问题上多次与吴王夫差抗争,便想要借助这个机会陷害伍子胥,好将他除掉。所以,伯嚭故意在讨论越国问题的时候,多次与伍子胥唱反调,以此博得吴王夫差的欢心。与此同时,伯嚭还向夫差进谗言说:“伍子胥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人,实际上他的心肠十分残忍狠毒。他连自己父兄的死活都不管,又怎么会真心地顾及大王您呢?就拿上次讨伐齐国为例,当大王准备出征的时候,他就跳出来横加阻拦。没多久,大王伐齐取得了成功,他又反过来拿这件事来指责大王。如果大王不防备着他,日后他一定会作乱犯上的。”除此之外,伯嚭还与越国大臣逢同一起谋划,如何向吴王夫差进谗言除掉伍子胥。刚开始,吴王夫差还不太相信伯嚭的谗言,他还派伍子胥作为使臣访问齐国。后来,夫差听说伍子胥在出使齐国的时候,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大夫鲍氏来抚养,非常地愤怒。他对身边的人说:“原来伍子胥真的一直在欺骗我啊!”于是,在伍子胥出使齐国过来的路上,夫差派人传达圣旨,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接到圣旨之后,大笑说:“我帮助你的父亲成就了霸业,又拥立你为吴国之王。刚开始,你还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我没有接受就算了,现在,你居然听信了奸臣的谗言要杀我。真是可悲可叹呀!你这个孤家寡人,注定了不能做长久的!”然后,伍子胥又对颁发圣旨的差人说:“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兵是怎么打进来的!”说完,伍子胥自杀而亡。伍子胥死后没几年,真的像他所预料的那样,越国率大军前来攻打吴国,最终消灭了吴国。

吴王夫差刚愎自用,不听从伍子胥意见,不能吸纳忠臣的意见,没有实现统合综效,最后导致了国家灭亡。如果在团队工作中,也如这般消极协作,那么团队也将会面临着溃散的威胁,更别说实现高效率工作的目标了。因此,想要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成就自己的大业,就必须避免消极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