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史蒂芬·柯维写给年轻人的高效工作秘笈
15406000000051

第51章 理解自己的真正天性,开发隐性才能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开发不尽的潜能。有的人能逐渐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挖掘出不易被观察到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能力,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最终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有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总是觉得自己处处比如别人好,这辈子注定了就此平庸下去了。结果,他们的人生也真的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庸庸碌碌,一无所成。

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结局呢?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成就和工作效率往往不甚相同,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天壤之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自身才能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造成的。有的人可以全方位地开发自身的才能,不放过自己每一个的隐性才能,使自己具有多方面的出色能力。比如,达·芬奇,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雕塑家,而且还是著名工程师、建筑师、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有的人虽然在某一方面失败了,但是,他发现了自己在另一方面的隐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这个方面的行家里手;还有的人甚至在自身某些资源残缺的情况下独辟蹊径,克服重重困难,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那些不曾残缺的资源,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最后取得巨大的收获。

有人说,一个人越费力去挖掘自己的才能,就越能开发出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做的话,相信一定能够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效率。在这个方面,史蒂芬·柯维告诉我们,人们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真正理解自己的天性,不断发挥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开发自己,亦如开发大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大自然有很多奇险的景色,必须历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的痛苦,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所以,我们在开发自身才能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历经一些困难与挫折,我们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以至于最后功亏一篑,遗憾终生。

王家石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名叫《游褒禅山记》的散文,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这段话讲述了他与朋友去游山洞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大致意思是在说在游赏的过程中,进洞越深,看到的景色就越美,但是,由于自己一时懒惰,与别人出了洞,就没有看到好游者所能见到的瑰丽的风景。

开发自己的隐性才能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产生了误解,只有通过一些非凡的努力,坚持自己的志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我们所有的才能。一旦我们的隐性才能被发挥出来,我们将会收益多多,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与外界的种种制约相比,其实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不知道我们自己没有才能,而是自己的一些隐性才能没有被发挥出来。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世界。”这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天才音乐家贝多芬,在17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在经受了这个巨大的打击之后,厄运并没有放过他,而是更加无情地扑向他。后来,因为疾病,他的双耳失聪了,这对于一个搞音乐的人,可谓是致命的打击。接着,他又陷入失恋的痛苦当中。这一切对于贝多芬来说,似乎太过沉重与不幸了。他能够承受得住命运如此残酷的考验吗?是的,他没有气馁,坚持下来了。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终于成功地开发了自己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命运》、《英雄》等壮丽的乐章。在苦难与磨难面前,他没有向命运投降,而是“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我国著名的青年作家韩寒,也是一个令家长与老师头疼的孩子。在高考的时候,他的所有科目竟然门门都亮了红灯。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而是看到自己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他对生活有着着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社会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对于文学有着极高的天赋。因此,他放弃了高考,开始自己写书,成为了目前最引人瞩目的作家之一。与此同时,他还知道自己喜欢赛车,就执着其中,在很多专业比赛中都举得了优异的成绩。

还有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从小就爱上了看戏。刚满八岁的时候,梅兰芳便开始拜师学艺。他喜欢旦角,于是便跟随老师学旦角。男孩子学旦角,要求唱、念、做、打都必须模仿女性。刚开始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还没有学会。所以,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梅兰芳听到老师对自己的否定,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于是,他用心思考,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啊哟反复练习很多次。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就这样,经过长期刻苦练习,最后,终于终于练出了一副圆润甜美的嗓子。另外,梅兰芳小的时候,他的眼睛有点近视,看起来很呆。但是,眼神对于旦角来说,特别地重要。可以说,眼神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出的效果。于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眼神变得有神一点儿,他就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的时候,他就紧紧盯着在空中飞翔的鸽子。他还养了几只鱼儿,有时间的时候,就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慢慢地,他的双身变得有神了。日子一长,人们都称赞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矢志不移,毫不气馁地坚持努力,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京剧宗师。

要知道,在开发自己的隐性才能的时候,最忌讳就是半途而废和缺乏自信。像梅兰芳、贝多芬、韩寒这样的人,因为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天性,并且怀有坚定的信念不断坚持,自己的才能才会被充分地发挥出来。有的人不善于开发自己,混沌度日,白白浪费了青春,以致自身的宝贵资源渐渐枯萎、流失,实在可悲可叹。更让人遗憾的是,有人因为没有理解自己真正的天性,始终怀疑自身的潜能,自暴自弃,听天由命,甚至幻想到神秘世界里去寻找所谓的“超级能量”,被一些邪教组织所迷惑。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天性,开发出了自己的隐性才能,不断坚持自我,我们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工作效率也就会大大地提高,日夜盼望的成功就在前方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