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的转型模式
15407200000042

第42章 中国经济学的地位和任务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的,是人们对现实经济生活及其运动规律的抽象与概括。当代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的。它一方面深刻地反映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要求,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推动着实践的顺利前进。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的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如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见解;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以孙冶方、马寅初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总的来说,改革前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浓厚的教条主义色彩。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经济理论的发展严重停滞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不再满足对于经典作家理论的教条式解释、考证和照搬照抄,而是把理论的重心转向了对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的分析,转向了对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被突破,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借鉴有了很大的进展,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产生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这些成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策性研究,如关于企业改革、价格改革、税收改革、汇率改革、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关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宏观经济政策和各种经济管理办法的对策报告等。这些研究从理论结构上来说,属于浅层次的,与现实经济问题相距最近,与一般的经济理论相距最远,它们在直接影响实际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二个层次是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经济效果、按劳分配、计划与市场关系、农村土地所有制等问题的讨论;80 年代中期以后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经济改革的整体思路、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90 年代以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与特征、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形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影响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理论,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大大推动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个层次是关于经济学一般理论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这种研究虽然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对象的,但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科学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前几年理论界对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就是针对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的现实问题,如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企业家劳动的性质、剥削的定义和性质等问题而展开的;关于所有制、产权和企业治理结构的讨论对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具有参考意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则关系着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制定对外开放战略,等等。

在上述几个层次的研究中,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体现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的理论和观点、有关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专家学者撰写的论文、著作和发表的各种文献。这些成果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毋庸讳言,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从总体上看还是不成熟的。特别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基础理论薄弱,研究方法落后,照搬照抄严重,“玄、虚、浮”的毛病突出。不成熟的理论是不成熟的经验的反映,“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确立并得到完善之前,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还没有完成之前,我们绝不可能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的理论。当然,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来看,中国的经济学水平肯定是不高的,因此有人说,在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没有几个。但是,历史地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意义。且不说对于经济学水平的高低不同学派的学者和不同的人们之间有着不同的认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标准。即使我们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承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是水平最高的经济学家,但是,这种所谓成熟的经济学是在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他们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又有何干?虽然也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也考察和研究中国经济,但与深深地亲历和参与其中的中国的经济学者们相比,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考察和研究,只能说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议论和建议虽然不乏有益的启示,但总的来说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事实上,直接影响、推动和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是成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而是不成熟的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发展这种与中国现实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