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的北方民族,还是南方、西南少数民族之中都普遍流传着狗取谷种的神话传说,并由此演绎了一套相关的神话民俗仪式。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里曾专章探讨了“谷精变化为狼或狗”的巫术观念的起源与功能。但我们以为弗雷泽所讨论的谷精与狗的转换关系,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里狗取五谷的象征还多有不同,虽然其中也暗含了谷精变化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狗取五谷于人有恩相关的敬拜礼仪。
关于狗与五谷神话,我国神话学家陶阳、钟秀先生曾说道:
狗在取五谷谷种神话中曾经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或者自己去取,或者配合人一起去取,总之,在初民们看来,离开了狗,得到谷种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这究竟是什么缘故?考察起来,原因有三。其一,考古学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是狗。而且,在生产工具极落后的条件下,狗作为人们忠实的伴侣确实帮了大忙,因此,狗帮助人们去取五谷种,在初民们看来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其二,谷穗形似狗尾,因而把取谷一事同狗联系起来,也很自然。其三,奉狗为图腾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这种认为狗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观念,初民们也很自然地相信各种的恩惠是狗给他们带来的。
以上所述,从上古文化中人类与狗所形成的关系入手,来探讨狗取谷种神话的源起,我认为是颇有道理的。
狗取谷种的神话母题,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业民族中都有十分广泛的传播。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约有25个民族的文化里保留了这一神话主题。
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崇犬的民族,作为盘瓠之后的苗族,把谷种的来历与自己崇拜的犬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流传在四川宜宾地区的苗族神话《谷种的来源》说:
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才有。于是苗族老祖先告劳便在天上谷子成熟时,让一只狗到谷田里去打几个滚,将谷粒粘在毛里带回来,并告诉它要去谷穗有五尺长的谷田里。但狗在进天门门槛时,绊了一跤,把告劳交代的话给忘了,只到谷穗有五寸长的谷田里打了几个滚。回来时,又被天上的武士打进天河里,狗只好把尾巴高高翘出水面,将谷种带回人间。
贵州苗族的《稻谷的来历》,与以上传说稍有差异:
洪水过后,大地上没有谷种,苗族的先人望着星月犯愁。这时,天狗神显灵告诉苗人首领汪仙:“我是天狗神,我派神狗送谷种来救你们苗家。”神狗领了天狗神的旨意,滚了一身谷子,从很远的地方,漂洋过海,在水中挣扎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保住了尾巴上的几粒谷种,送到了苗家的住地。临别时嘱咐苗人:“谷种得来不易,它是你们的命根,一定要珍惜它!”从此,苗族有了谷种,现在的谷穗与狗尾巴相像,传说与狗尾巴带来谷种有关。
壮族的《谷种和狗尾巴》里说,古时天上有谷种不给人间,于是人们派九尾狗到天上取谷种。九尾狗来到天上,见天上人正在宫门前晒谷子,便弯下九尾,悄悄向晒谷场走去。狗尾上的密毛碰着谷子,就牢牢地粘在一起,但被看谷的人发现,他们一边追,一边用斧砍狗尾,一连砍掉了八根,砍第九根时,狗已逃出了天门,回到人间。九根尾巴还剩下一根,一根尾巴带来了几粒谷种,从此,壮族人产了新米,先要给狗吃,以示不忘狗之恩情。
贵州省三穗县的侗族在《谷种的来源》中说,古时候,侗人没有谷种,也不知开田种地,日子过得很苦。大海的另一面长着谷子,于是派人去寻谷种,可是都被淹死了。最后,派一只金黄色的狗去寻谷种。狗在海里游了三天三夜,才上了岸。狗在谷地里滚了三圈,谷种沾满了全身。狗在海中又游了三天三夜,回到侗家地方时,人们只在狗尾上发现了三粒谷种。于是就把谷种撒在田里,第一年收了三穗,第二年、第三年就大丰收了。据说,侗家有个地方,后来叫做三穗,就是与狗取三粒谷种有关。
水族的《狗为何翘尾巴》,与侗族的狗取谷种在情节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水族先人先派马牛猪狗到大海中的岛山上取五谷都未成功,狗不甘心,第五次去海中山岛取谷种,历经艰难才将谷种取回。
在西南少数民族的狗取谷种的神话故事中,有些民族的神话说五谷种是在天国,有的则是说在大海中的某个岛上,而且后者较前者多。比如苗族、壮族、侗族、水族、瑶族、景颇族、彝族、普米族等的神话都说谷种在海中之国。狗从海中之国为人类盗取谷种的说法,我们以为大多与盘瓠杀犬戎王,在东海建犬封国的传说有关系,这个传说大约受到盘瓠系犬崇拜的影响。
云南楚雄彝族的《稻谷的来历》说,很早以前,人们不会种庄稼,只靠狩猎和采集为生。那时,只有狗和猪与人生活在一起,它们都是人的好伙伴。狗看到自己的朋友——人——春夏秋有吃的,到冬天就又冷又饿,就与猪商量要给人找谷种。猪觉得老在一个地方,闷死了,不如跟狗去找谷种。于是,狗和猪告别了人,上路找谷种。一上路,遥望千山万水,猪就害怕起来,不想再走。狗鼓励猪勇敢起来,猪只好随同狗继续前进。走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找到了金黄的稻谷。它们在谷堆里滚了又滚,浑身都沾满了谷种。返回的路上遇上一条大河,常言说“狗浮三江,猪浮四海”,但这时,狗、猪已筋疲力尽,等到过了大河时,猪的全身被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只有狗尾巴上还保存着十几粒谷种。从此彝人才有谷种。
所以楚雄彝族每年旧历八月初一,新谷登场,吃到新米时,首先要舀一碗给狗尝新。
猪由于懒惰,没有耐心,丢失了谷种,感到羞愧,因此只好躲在墙角唉声叹气。但人们念它和狗一起长途做伴寻找稻谷,也尽过脚力,就赏给它一点谷糠、菜叶吃。
凉山彝族的《尝新先敬狗》,在内容和情节上都比以上的故事要复杂得多。虽然讲的是狗取五谷种的故事,但演绎出的却是人狗婚配的盘瓠式神话。
传说中的主人公叫阿合木呷,他向主宰万物的菩萨尼米神请求赐给谷种。尼米告诉他,谷种由住在海底的龙神伯哈掌管,但他不会将谷种给人类,而且会把人吃掉或将人变成狗。尼米神告诉小伙子应如何盗取谷种,赐给他一颗如意宝珠,并嘱咐他说,万一你被龙神杀害而成了狗,你也不要反悔。等你取回谷种,得到一个姑娘的真诚爱情时,你又会重新变成人的。
按照尼米菩萨的指点,阿合木呷来到了龙宫,在一个绵羊日里盗取了谷种,但在出龙门时遇到了龙神。小伙子将如意宝珠含在口中,龙王将它变成了黑色的卷毛狗。但如意宝珠发出的万道金光将龙神变成了瞎子。
第二年由阿合木呷变成的那条卷毛狗,沿着一条大河来到邛州。在这里卷毛狗遇到了张家的三姑娘,并赢得了她真诚的爱情。谷种被带到彝乡,卷毛狗又变成阿合木呷,于是他们成了夫妻,彝族吃到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为了感谢卷毛狗带来的谷种,彝族人都不吃狗肉,每年收割时,彝族人民都要把吃新米饭,叫做“尝新”,尝新时,须先要给狗尝,这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少数民族狗取五谷种的神话中,以上这则神话比较独特,明显地带有佛经故事的色彩。如故事中的万物主宰尼米菩萨、“如意宝珠”,以及龙宫的描述都与佛本生故事的一些情节相近。
无独有偶,凉山彝族的这则《尝新先敬狗》,与藏族神话《狗皮王子》以及四川筠连县苗族的《谷种的来源》的故事情节十分相近。故事说,几千年前,布拉国的王子为了藏人有五谷之种,去山神日乌达那里偷粮食种子,结果被龙王用巫术变成了一只黄狗。故事的后半部分几乎与彝族、苗族的相同。
在藏族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则神话是《青稞种子的来历》,这个故事与《狗皮王子》基本相同,故事说:
古代有一个叫阿初的王子,他聪明、勇敢、善良。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他决心到蛇王,即海龙王那里取青稞种子。他带了20个武士翻过99座大山,渡过99条大河,身边的武士有的被毒蛇咬死了、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被野人杀害。最后,只剩下王子一人,但他毫不退缩,继续前进。最后,山神给他一颗如意宝珠,并指点他,终于从蛇王那里盗来了青稞种子。可是,阿初不幸被蛇王发现。蛇王既吝啬又狠毒,把他变成一只狗。后来,这只狗得到一个土司的三姑娘的爱情,又恢复了人身。由于他们辛勤的耕耘和播种,大地上长满了青稞。藏人从此吃上了黄灿灿的青稞磨出来的香喷喷的糌粑。
英雄落难,或让妖魔变成各种动物,只有赢得一位姑娘的纯洁爱情,才能解除苦役和恢复人形的神话类型,在欧洲普遍存在。彝族、藏族、苗族的狗取谷种神话也可算在此类型之中。
凉山彝族与嘉绒藏区在历史上多有文化的往来,故人类学家们把青海、甘肃南部以及川滇这一地区称之为“藏彝文化走廊”。
狗取谷种的神话,在这一区域恰好十分流行。甚至这一地区的汉族当中也流行着狗取谷种的故事以及敬狗的古俗。
普米族的《狗取谷种》是创世神话《巴米查列》的最后一节,神话叙述了普米族先民在洪水过后,寻找五谷种的经历。神话中的老三和他的一条狗到东边的大海寻粮种,最后狗游过大海,给普米人带来了谷种。
布依族古歌《造万物》说:古时神农造米时,米有鸟蛋大。人类祖先煮不熟它,就大骂造米的神,于是神农把米收回。后来祖先和狗一起上天要米,神农不给,人只好回到地上,但狗却在神农晒谷场上打滚,将米粘在身上,带回了人间。
布依族的另外两则神话也讲到谷种是狗给人带来的。一是《茫耶寻谷种》,讲述茫耶与狗寻谷种的艰难经历。另一是《狗为哪样吃屎》,讲述洪水滔天之后,狗凫水上天国去,神仙把谷种放在狗的尾巴上带回人间的经历,其后解释狗为了人类而吃屎的原因。
另外像拉祜族的《天狗救人》、景颇族的《新米节的来历》、仡佬族的《花仡佬不吃狗》、四川万县汉族的《种子的来历》、巴东地区汉族的《三顿饭先敬狗》等等都把谷种的来历与狗联系在一起。在中原汉族的神话中尚未发现有狗取粮种的神话。
在狗取谷种的神话里,还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即谷种并不是狗从天国中盗取而来,而是神赐给狗的粮食,但却被好吃懒做的人类给抢去了。这类神话的流传地区主要是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四川的阿坝、甘孜及至云南西北部怒江一带。其流传的路线恰好是沿着藏文化的边缘地带,由西北向西南而下。
过去的学者们认为盘瓠系或是南蛮民族保留了狗取谷种的神话,认为北方游牧民族没有此类神话。事实上北方民族同样保留了狗与谷种的神话。
例如古代的卫拉特蒙古族中流传着《雪、狗和庄稼的传说》,新疆的维吾尔族有《麦穗是真主留给狗的》神话,突厥人后裔裕固族有《狗与麦穗》,达翰尔族有《天为什么下雨降雪》。回族、哈萨克等族的神话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卫拉特蒙古人在解释粮种与狗的关系时说:
在很古老的时候,每到严冬,猎人不能出猎,牲畜没有草吃。但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难过,因为天神经常给人们下面粉,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时间长了,人们便任意浪费、糟践面粉。有一个懒婆娘,一天竟用面粉给儿子擦屁股。天神看见了,一怒之下,收回了面粉,从此开始在人间下雪。
人的好朋友狗,看到人们活受罪,就向天神求粮食。天神看到狗对人的忠实,大受感动,于是就从天上扔下三个穗儿的粮种,人类才有了粮种。
这个神话主题在维吾尔族的古代传说中也被不断地重复,甚至把麦穗粮种的来历,追溯到《圣经》时代的亚当身上,并认为,亚当和麦穗是同时被真主赶出天堂的。当时,麦子从根到茎全都结满了麦粒。一天,有一个老太婆竟用面饼给孙子擦屁股。于是,麦子向真主哀求,把它带回天堂。此时,狗向真主哀求,给它一点粮食,这样真主便给狗留下了一些粮食。
维吾尔族的另一则神话《人是怎样开始种庄稼的》,其情节与上述卫拉特蒙古族的神话完全相同。新疆达斡尔族的《天为什么下雨降雪》,也是讲天神赐粮种给狗的故事。
随着蒙古人在13-14世纪的南下,将这个神话带入了藏缅语系的民族当中。河西走廊境内的裕固族神话《人不戏狗》,其情节与上述基本相同。但增加了这样一个内容:人得知天神给狗留了一把吃的,非常眼红,想把这把粮食骗过来,就提议人和狗比赛,谁赢了谁吃这粮食,结果狗被芨芨草绊了一跤落在人后面,那一把粮食也就让人给骗走了。
在四川嘉绒藏区,凉山彝族、苗族以及滇西北的傈僳族《狗与粮种》的传说中,都提到了一妇女用面饼给小孩擦屁股这一情节。例如嘉绒藏族传说中说:
古时粮食长得好,一根麦秆上长许多穗,粮食吃不完。后来一个女人用馍馍给小孩擦屁股,老天爷生气,就把粮食收回,叫人类吃苦。后来狗向老天爷哀求,才算留下一些粮食,从此麦子只给一穗了。人沾了狗的光,因此每家都好好喂狗,过年过节,拿好饭菜先喂狗,如果狗先吃肉,第二年就肉贵,狗先吃饭,米就要涨价。
又有一传说说老天爷收了粮食,幸而狗从山岩发现了谷仓,在里边一滚带了三粒谷种回家,人类靠这三粒种子才又种起了庄稼。
白马藏人的《大年初一先敬狗》、傈僳族的《米娘娘告状》、景颇族的《新米节的来历》、汉族的《三顿饭先喂狗》在其内容和情节上都承袭了蒙古族神话的原型母题。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有所变化。白马藏人将天神称做“罗拉介武”;傈僳族将天神称为“俄沙扒莫”;汉族则将天神称为“观音娘娘”。这个神话中最关键的形象是懒妇人的出现,以面饼或馍馍擦小孩的屁股致使人类丧失了粮食,同时也失去了天神的恩宠。云南瑶族的《谷子的传说》神话,甚至强烈地流露出对妇女的不满和怨憎。神话说,当谷神来唤时,妇女们就是懒得去开门,天天躲在家里梳妆打扮,活计也不做。谷神多次叫门,懒婆娘就是懒得开,最后竟用扁担打谷神。谷神一气之下,便回到天上不回来了。这个神话并不是一开始就说狗取五谷的事迹,而是说由于妇女们懒惰、浪费、不勤俭,导致了不幸。神话的后半部分才是讲懒妇人请求灶王派狗去取谷种的故事。
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说:“神话有建立习俗、控制行为准则,予一种制度以尊严及重要性的力量。”
的确如此,在狗取谷种神话流行的地区,确有一些由神话而建立的习俗。如为了报答狗为人间讨谷种,很多民族在收获的季节里,都要将新米新面先敬给对人类有恩的狗,由此产生了“尝新”民俗节日。景颇人的“新米节”、水族每年七月卯日的“吃新节”、楚雄彝族每年旧历八月初一的新谷登场、拉祜族的逢三节(即新米节、新年、老年)、凉山彝族的八月初一吃新、苗族的“吃新节”等等,都可以说是建立在神话基础之上的风俗礼仪。
透过这些“吃新”民俗节日的表象,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古代先民们在吃新时所表现的感恩心理。在吃新之前,要有一个庄严的准备仪式,不举行既定仪式就吃的人就会被认为要遭灾。因此,尝新就是感恩,尝新就是圣餐,就是与神灵的交往。诚如弗雷泽所言:
有一些节日是把尝新圣餐和向神或精灵献新谷同时举行……对新收获物的这种看法表明人们不再认为新收获物本身具有神灵身份,它们不过是神赐给人的礼物而已,人必须对恩神表示感激崇拜,把他们的恩赐奉还一部分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