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酉鸡有吉
15413100000005

第5章 三、“酉”义种种

十二地支的运用,将时间与空间融合为时、空大系统。在分解“岁”这个时间单位时,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月份,地支充当时间的刻度,一如钟表的圆盘。在分割周天、划分空间方位时,子午表示北和南,卯酉分指东和西,十二支又成了方位符号,也如钟表盘上的刻度。

古代的历法,将这两种“表盘”合而为一。月份同方位总是一致的。统一两者,并在“表盘”上周而复始地转圈的,是北斗。斗柄指寅,大地回春,说的是北斗斗柄指向寅的方位,新春来临了。这叫建寅,夏历的岁首。斗柄移向卯的方位,就进入了二月份,指向辰,是三月……斗柄指午为五月,指酉为八月,指子为十一月。北斗斗柄恰似一个时针,一年转一圈。这正如东汉《淮南子·天文训》所言:“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徒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斗柄的旋转每月指向一个地支,这就使得十二地支成为月份的称谓,就如表盘上的数目字。十一月斗柄在子,称为建子之月;二月为建卯之月,五月为建午之月,八月为建酉之月,等等。简化后,就叫子月、卯月、午月、酉月。

由于月份同方位的这种叠合,在古人眼里,四季也有了方向的属性,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方位也因为与月份的对应关系,具有了春华秋实、枯荣盛衰的意义。这种意义自然而然地被装进十二地支。古人对子丑寅卯的解释,或多或少地可见这样的影响。这样作出的十二支解释,与古代的物候历颇有相通处。以汉代刘熙《释名》为例:

子,孽也,阳气始萌,孽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寅,演也,演生物也。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巳,已也,阳气毕布已也。午,忤也,阴气从下上,与阳相忤逆也。未,时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申,身也,物皆成其身体,各申东之使备成也。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戌,恤也,物当收敛,矜恤之也;亦言脱也,落也。亥,核也,收藏百物,核取其好恶真伪也;亦言物成皆坚核也。

子的月份正值冬季,阴极而阳生,故言“阳气始萌”。斗柄回寅天下春,便讲“演生物”。再过一个月,天气更暖了,于是,“卯,冒也,载冒土而出”。至辰月,“物皆伸舒”,是植物旺盛生长的时期。午为阳极,阴气正在地下积蓄着,等待与阳气争高低——按《史记》的说法,“午者,阴阳交”。

到申的月份,植物已经长成。而到了酉的月份便时届仲秋,果实成熟了。戌,一义是收,另一义为落。因此,戌月便为收获之季。最后到亥月,“收藏百物”,是冬藏的时候了。从子至亥,不正经历了由冬至春、夏、秋,又回到冬的萌发、生长、成熟、收获的四时景象吗?

“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释名》的这一解释,是有代表性的。请看古人释“酉”——

《史记·律书》:“八月也,律中南吕。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故曰酉。”

《汉书·律历志》:“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在八月。”

东汉《白虎通义·五行》:“少阴见于申……壮于酉。酉者,老也。物收敛。律中南昌。衰于戌。”

东汉《淮南子·天文训》:斗柄“指酉,酉者,饱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

《晋书·乐志上》:“八月之辰谓为酉,酉者□也。谓时物皆□缩也。”□缩,紧缩收敛。

诸种解释,均定位于酉为八月,并以此为立论的前提。《史记》和《白虎通》的“老”,《淮南子》的“饱”,《释名》的“秀”,《说文》的“就”,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各自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仲秋八月的成熟。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一面是子粒饱满,另一面则是“老”,生长到尽头了。《说文》解“酉”字,最富浪漫情调,许慎由新收割的黍,而联想到黍米酿造的美酒,并特别提到“古文酉之形”。酉,盛酒的器物。这“酉”之形,同酉属鸡,还多少有些瓜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