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冠军的方式践行人生
打开自己,你就赢得了整个世界
在北京奥运会上,有一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体育有没有“国界”的问题。
赛场上的仲满(左)积极进攻
我们看到,2008年中国奥运队拥有很多声名显赫的外教:获得击剑冠军的仲满,他的教练就是法国教练鲍艾尔;获得男子四百米自由泳决赛银牌的张琳,他在奥运开幕前师从澳大利亚的教练丹尼斯;还有花样游泳队的日本人井村雅代、水球教练西班牙人胡安、男篮的立陶宛人尤纳斯、自行车队的法国人莫雷龙、女子水球的西班牙人胡安、男女曲棍球队的韩国人金相烈和金昶伯、棒球队的美国人拉斐,等等。很显然,这些外籍教练所执掌的项目都是中国队正努力寻求着历史突破的项目,外籍教练给中国一些不太热门的项目带来了先进的经验、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给这些项目带来了突破。
同样,在美国女排、女篮、田径、女子体操,新加坡的乒乓球,以及其他国家的跳水、射击等项目上,也有中国人担任教练员。
很多人理解我国某些体育项目聘请外教的需要,但就是不能接受我国教练到国外任教的事实,甚至由“郎平该不该任美国女排主帅”引发了一场网络上的“口诛笔伐”。
其实,在各行各业中,体育可谓全球最开放的领域,人才的流动、技术的交流,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也正是这种高度的开放和公开,才有奥运会这样感召力极强的全球性活动。比赛规则的公开,参赛者人格的平等,使得体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纯洁的活动。体育的纯洁不仅让参赛者不断进取、永不满足,也让观看者超越国界、超越政治、超越民族的局限,倾心感受“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比赛有国界,但体育无国界!
仲满夺得佩剑冠军,兴奋不已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正是因为放下了一切关于政治、民族、种族等与比赛无关的包袱,才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投入比赛中,勇夺奖牌,即使未能夺冠,但这种博大的胸怀不一样值得我们去尊敬与颂扬吗?
我们在看比赛时,大可放下那种狭隘的民族心态,用一种包容、豁达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人,他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看不到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常常不负责人地“大放厥词”,妄加评论。这种人是可悲的,他被自己的偏见所左右,被自己上锁的心灵所牵绊。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中不但无法取得好成绩,反而可能会招致很多麻烦,以致走上歧路。
佛经云:“心包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广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风雨无惊。
雅量,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也不是与世无争、冷眼旁观、随波逐流,而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
人生中,雅量意味着胸怀、风度和气质,它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它对有意或是无意间的伤害是宽厚,对敌意的攻击是忍让。
打开自己,需要我们开放自己的胸怀。
开放,是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是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怀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是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是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并能抚慰别人的痛苦与哀伤;是谦虚,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乐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是乐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乐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是坚强的心胸,敢于面对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惧失败。
不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不可能学会新东西,更不可能获得进步和成长。开放的胸怀,是学习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是提升自我的起点。在一个组织里,最成功的人就是拥有开放胸怀的人,他们进步最快,人缘最好,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具有开阔胸怀的人,会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经常对公司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比尔·盖茨本人就是一个心态非常开放的人,他鼓励公司里的每个人畅所欲言,当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会很虚心地去听。每次公开讲演之后,他都会问同事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下次应该怎样改进。这就是世界巨富的作风,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巨富的潜质。
开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飞得又高又远;而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如果你的心过于封闭,不能接纳别人的建议,就等于锁上一扇门,禁锢了你的心灵。要知道褊狭就像一把利刃,会切断许多机会及沟通的管道。
花草因为有土壤和养分才会茁壮成长、美丽绽放,人的心灵也必须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浇灌,否则智慧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拥有开放的心,你才能充分利用成功的第一原则: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打开你的心,让想象力自由翱翔,你就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拿不到金牌,你一样是第一
有的运动员拿了金牌,但是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有的运动员虽然没有拿到金牌,却被人们牢牢记住。2008年,当人们在北京国家体育馆看到单杠上上下翻腾飞跃的完美身影时,相信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四年前发生在雅典奥运会上的一幕。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3日,在男子体操单杠决赛中,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在杠上一共完成了直体特卡切夫、分体特卡切夫、京格尔空翻、团身后空翻2周等连续6个精彩绝伦的空翻和腾越,表现完美,只是在落地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向前移动了一步。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但是裁判只给了他9.725分。此刻,体操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愤怒了,他们全都站立起来,报以持久而响亮的嘘声,比赛不得不被打断。
雅典奥运会上,埃里克森·涅莫夫以其
完美的六个空中大翻身征服了全世界。
图为其在当年8月14日资格赛中的镜头
紧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全部站了起来,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比赛被迫中断,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虽已准备就绪,却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此时,已退场的涅莫夫从座位上站起来,露出了微笑,向朝他欢呼的观众挥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谢观众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反而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不满,嘘声更响了,很多观众甚至伸出双手,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鄙视动作。不同国度的观众这个时候结成了同盟,俄罗斯的,意大利的,巴西的……不同的旗帜飞舞着。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裁判被迫重新打分,这一次涅莫夫得到了9.762分。但裁判的退让根本不能平息观众的不满,观众的嘘声反而显得更为理直气壮。准备开始比赛的保罗·哈姆只能僵立在原地。
这时,涅莫夫显示出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襟,他重新回到心爱的单杠边。只见涅莫夫先是举起强壮的右臂表示感谢观众的支持;接着伸出右手食指作出噤声的手势,请求观众给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然后具有大将风范的双手下压,要求观众们保持冷静。
观众理解了涅莫夫的苦心,他们渐渐安静了,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
观众为涅莫夫的得分打抱不平,
涅莫夫安抚观众,风度尽显
最终,涅莫夫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以自己的宽容豁达征服了观众。他是那晚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他劝慰观众的感人一幕如大片中的经典场景,让人久久无法忘记。他的行为,捍卫了尊严;他的风度,赢得了尊敬。
回到国内,涅莫夫受到俄罗斯人民最热烈的欢迎。等待他归来的是由支持者亲手制作的金牌,除了尺寸略小,还有背面的题字“永远的支持者”外,这枚金牌与实际的奥运金牌完全一样。涅莫夫深情地表示,观众的支持比金牌更重要。也许明天我们就会忘掉单杠的奖牌获得者是谁,却永远不会忘掉涅莫夫嘴角淡然的笑容。
人生,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有时候,成绩也不全是实力的反映,你能否守候到最后的成功,就要看你的修养、心态和胸襟。就像涅莫夫一样,如果你选择了坦然处之,那么,更大的荣耀就在你前方的不远处。
正如《易经》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心胸开阔、宽容待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别人也就会尽心帮助你。人之生于世,一为名,二为利,三为尊重。综观历史,名垂千古、赢得后人尊敬的人无不拥有博大的胸襟。
生活中,很多人相互之间容易结死疙瘩,就是因为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爱纠缠于小事,时间长了,意见变成见,怨气变成怨恨,由格格不入转而反目成仇。在小事上宽大为怀,不会使你蒙受损失,只会使你受人敬佩。西汉时的韩信,在年轻潦倒之时,曾被人逼着从胯下钻过去,实在是奇耻大辱。后来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不但没有杀这个人,反而赏之以金,委之以官,使其大受感动,不仅消除了私怨,最后还成了舍命保护韩信的勇士。韩信这种“以德报怨”的胸襟,比起有些人一感到被欺负就“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做法来,实在要高明得多。
豁达的度量,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一个人宽广的胸怀。一个人倘若没有远大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其心胸必然狭窄,就像马克思所形容的那样: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私利,根本不可能有豁达和宽容的胸怀和度量。“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有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中解脱出来,心里经常装着更远、更大的目标,才能具备宽广的胸怀,领略到海阔天空的精神境界。
生活中,或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名夺得金牌的运动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个胸襟宽广的“冠军”,而这种冠军更容易赢得众人的尊敬。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你贬值
北京奥运会上,泰国选手一共获得2枚金牌和2枚银牌,其中一枚银牌却赢得了比金牌更多的关注,这个银牌获得者就是64公斤级拳击比赛亚军马努。
雅典夺金后,马努斯彰显狂放本色
8月25日,泰国拳击选手回到曼谷,在素旺那普国际机场,媒体纷纷围住马努,追问他对所获奖金的安排。对于这次媒体高度关注的原因,不得不追溯马努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表现。马努曾在雅典奥运会上以出色的表现夺得金牌,但回到国内,他竟花天酒地,沉沦于低级娱乐场所,只短短几个月就耗光了他全部60万美元的奖金。当时身怀六甲的妻子伤心欲绝,做出了离婚的选择。因为自己的贪欲、堕落,导致家庭支离破碎,马努的人生陷入了低谷。
2006年,在泰国拳击界一名德高望重的教练的帮助下,马努终于醒悟了。浪子回头金不换,他重新活跃在国际拳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直至这次在北京拿到银牌。
在媒体和国人面前,马努坚决表示,上次的历史不会重演,他一定会认真计划如何使用奖金,要为家族生活的改善和孩子的成长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马努(右)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
马努在雅典奥运会后禁不住金钱、欲望的诱惑,一度堕落、颓废。如果他继续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定没有4年后北京奥运会的辉煌。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犯以上的错误,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别。无怪乎有句话形容:“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放弃一些本该坚持的东西。
有一个女孩子穿着干净的鞋子,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泞的路上,为了保持鞋子的干净,她走走停停,特意挑比较高和硬的地面踩去。可是一不小心,她还是踩到了烂泥里,干净的白鞋子霎时脏了一大片。她懊恼极了,于是便不管不顾,两只鞋随意踩在泥路上,走得非常快。
这种场景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既然脏了,那么就让它更脏好了;既然坏了,那么就毁了它……心理学家指出,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自毁”的倾向,这种内在情绪的冲动常常会驱使一个人做出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事情。譬如,有人整天絮絮叨叨,看什么事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好像所有的人都做了对不起他的事;还有的人,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成就,自怨自艾,认为任何好运气都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此外,还有的人嗜酒如命、沉溺于药物、好赌成性、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等等,这些都称得上是自毁行为。
其实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比如经济窘迫、错失爱情、事业不顺等,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悲观的人整天长吁短叹,认为自己无可救药,并就此委靡不振,结果人生变得更加暗淡和闭塞;乐观的人一笑置之,从头开始,坚持不懈,人生开始逆转,生活越来越精彩。事实上,人生成败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取决于自己能否停止自毁倾向。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一开场,便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蹍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还是有人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我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于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也就是说,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所想!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是的,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你贬值。
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贫穷或暂时的失意而自怨自艾,无端地贬低、自毁自己。只要你承认自己、肯定自己,给自己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总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事实证明,在贫贱与困境中保持着内心昂扬和人格完整的人,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佩。“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上面的故事正是诠释了这一点,并带给我们无声的震撼。
“生命的脚本可由演出者的主观意志加以改变”。杜柏林认为,每个人天生的性格固然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但即使你的输家“脚本”是与生俱来的,你也可以决定不再依赖这种“脚本”过日子。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正视你的缺陷,改变你的自毁行为,不再继续自暴自弃。北京奥运会亚军马努做到了这点,他战胜了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冠军呢?
想要不再与自己为敌,想让自己收获一个灿烂的人生,就要给自己和内心找出和解的方法。首先,你要努力改掉多年的自毁习惯,当你一点一滴慢慢铲除这些障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不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打破常规,做自己领域里的冠军
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有很多运动员战胜自己,创造历史。他们或突破自己的最佳成绩,或刷新世界纪录,甚至改写一个项目的比赛方式。现在让我们回顾40年前在墨西哥奥运会上,曾被国际田联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的“100个金色时刻”之一——福斯伯里用全新的背跃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金牌的时刻。
在福斯伯里以前,跳高运动员习惯使用这种跨越式跳高
在1968年以前,跳高运动员跳高时通常从内脚起跳,然后再跳起外脚,跃过横竿。这或者是西方的转身方式,或者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风行的跨越方式。另外一个更为古老的办法就是剪式跳跃方法,这是一种在中学里传授的非常基础的技术,后脚跟着前脚在垂直式剪刀运动中跃过横竿,有点像3000米障碍赛跑中的跳栏动作。
但这一天,在墨西哥奥运会的赛场上,这种传统被打破了。11名跳高选手使用了传统的跨越式或剪式跳跃,成绩毫无突破,他们看着对手福斯伯里每一跳不低于2.22米,且很少失误的完美表现,最终一个个放弃了。最后,来自俄勒冈州21岁的福斯伯里,以J字形跑向横竿,外面的脚先起跳,在最后一刻扭转身体,这样他的头先过竿,背部朝向竿,2.24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被他轻松地征服了!福斯伯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摘取了金牌。
头先过竿,背部朝向竿——福斯伯里这种全新的跳高方式
对体育界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革命
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被他舒展优美,轻盈得就像春天的飞燕般的姿势征服了,人们把背跃式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称为“福斯伯里背跃式”,这对于体育界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创造。
背跃式技术动作简单、自然,容易掌握。从技术上说,跳背跃式时运动员用弧线助跑,能更好地为起跳过竿创造有利条件,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质。所以,在福斯伯里用背跃式技术获得奥运会冠军后,当时的许多世界优秀选手都开始改用背跃式,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几乎完全被背跃式技术所取代。
福斯伯里改变了传统的跳高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创造,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从福斯伯里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并不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能力。但因为大多数人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结果在问题面前停步不前,没有丝毫改变和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跳高赛场上几乎就是背跃式跳高的天下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惯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式往往会产生妨碍和束缚,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们应当敢于突破常规的想法,摆脱束缚思维的固有模式。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主人公一样,由于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拧螺丝帽,所以一切和螺丝帽相像的东西,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拧。
法国作家贝尔纳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莎士比亚也说:“别让你的思想变成你的囚徒。”爱默生说:“宇宙万物中,没有一样东西像思想那样顽固。”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对此也进行了深刻而中肯的论述:“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人脑有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偏见,而不是根据面前的佐证去进行判断的强烈倾向。因此,人们是根据当时的看法来判断新设想。”
人们的大脑中存在思维定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据说,牛顿曾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一次,牛顿请瓦匠砌围墙,为了让猫进出方便,他要求瓦匠在墙上开一大一小两个猫洞,以便大猫从大洞进出,小猫从小洞进出。围墙砌好后,瓦匠却只开了一个大洞,牛顿很不满意。瓦匠解释说,小猫不也可以从大洞进出吗?牛顿顿时恍然大悟。能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也被定式思维局限住了。
因此,一定要打破思维的惯性,跳出思维模型所造成的定式状态,去获得常规之外的东西。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努力思考:在常规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方法?是否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粉碎思维定式,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敏捷准确,从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艾伦·斯奈德,悉尼大学才智中心教授,奥运会冠军论坛发起人曾经对“冠军”做了以下精彩的阐释:“我所说的冠军是善于打破常规,拥有冒险精神,并用全新视角观察世界的人,特别是当这种新思维能打破成见,引领全新潮流时,它的创造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冠军。……造就冠军的是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固定的技能。冠军之所以成为冠军,不仅是因为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思维理念,他们是改变我们思维的天才。在我们的生活中,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冠军级人物。圣雄甘地证明了非暴力不合作的伟大力量,成就了一位政界的冠军;罗杰·班尼斯特在四分钟内跑完了一英里,突破了人类所谓的极限。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的理想不是简单地追求成功,而是不甘平庸,希望与众不同。”
要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就要勇于打破常规。跳出常规思维的限制,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里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在某个领域里成绩斐然,那在另一个领域里往往也会得心应手。
勇于打破常规,这种成就最令人惊喜;敢于挑战自己,这种冠军最值得期待。生活、工作中,我们何不挑出思维的拘囿,尝试用全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样,我们就能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也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