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未被挖掘的宝藏。有时候它被岁月的风尘埋没在时间的无涯里,就像一块掉在沙滩上的金子。然而,在某些时刻,它会被某种力量唤醒,被某种信念激发,一刹那便可以焕发出无穷的光彩。潜能是一座宝藏,也是一颗明珠,只有懂得激发,懂得磨砺,它才有可能发出璀璨的光芒!
生命的主题:不忽略自己
当林丹确定已经把男子羽毛球单打的金牌稳稳地握在手中的时候,他兴奋地脱下球鞋扔向观众席。群情激昂,欢乐的尖叫声和惊呼声震耳欲聋。这是一种感情的释放,也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能量总爆发。我们都知道,林丹本次比赛的抽签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首轮轮空之后第一场就要对阵实力不俗的中国香港选手吴蔚。吴蔚与林丹交手多次,双方堪称知根知底。第二轮的对手朴成奂曾经两胜林丹,奥运会再次相遇,朴成奂两局总共只得到19分,却抵抗了足足41分钟。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盖德也是一个强手。半决赛打队友陈金,很多人又开始往让球的方面考虑问题,但是通过决赛对阵李宗伟我们就可以看到,陈金略显不堪一击只不过是因为林丹太强大。
夺冠后的林丹向观众敬军礼
林丹是个攻击实力超强的突击手,后半场的“跳起劈杀”是他的最爱,而他也确实通过这一招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但2004年雅典奥运会首轮即遭出局的命运,2005年世锦赛和2006年亚运会两次输给陶菲克。残酷的比赛让林丹意识到,光凭凶猛进攻是不能称霸天下的,有凶还要有稳,有进还要有退。此后,林丹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打法,比赛中劈吊更多了,网前小球也越发细腻,“超级丹”渐渐变成了一个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全能战士”。2008年,他终于登上了“羽坛盟主”的宝座。而林丹能取得如此佳绩的最大保证,就是他日夜兼修所沉淀下来的深厚“内力”。没有场下长年累月的积累,就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保证,便不可能有他后来赛场上的辉煌。
林丹释放激情
“潜能”,顾名思义也就是潜在的能量。如果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一般说来,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潜能的,有的话也是遗传遗留的,或者是胎教促成的。潜能被世人传得非常悬乎,说小孩有非常大的潜能。其实不然,成功学中对于潜能的最新理解是:“潜能是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量。”举个例子来说,人一生下来就要学走路,并且每天都在走路,到了18岁,即他18岁那年的脚走路的潜能就是自他学走路以来所沉淀下来的能量。有报道说有人曾经在逃命时跨越4米宽的悬崖,所以在某种环境下,人的潜能就会激发出来。
翻开许多关于潜能的图书,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但是,没有一本书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种潜能来自何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人生而自有的潜能,是无论条件与环境都可以充分开发的。因为潜能有时候就是我们后天培养起来或者说岁月沉淀下来的一种能力,包括认知力、感受力、理解力和相信力等。很多人误以为潜能就是一种简单的激发和爆发,实际上是不对的,那只是潜能的一种。我们的判断力、对问题的辨别能力等,实际上都是潜能的一种储备和挥发。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举一个故事为例。
黄昏时刻,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渐渐地暗了,黑幕即将笼罩。这个人心里明白:只要一步走错,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不远处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正注视着他。突然间,眼前出现一个流浪汉,他不禁欢喜起来,上前叫住流浪汉,探询出去的路途。这个陌生的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发现这个陌生人和他一样迷茫。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个迷途的陌生伙伴,回到自己原来的路线上来。不久,他碰到了第二个陌生人,这人肯定地说自己拥有能够逃出森林的精确地图,他就跟随这个人走。后来,他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这个人的地图只不过是自己自我欺骗情绪的产物而已。于是,他陷入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别人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许多人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这些人和他一样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使他由彷徨、失落而变得恐惧。无意间,他把手插入口袋,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在这里,在自己身上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在自己身上寻找。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仅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属于那些懂得去挖掘的人,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这两个故事还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最大秘密——在你身上拥有“钻石宝藏”。你身上的“钻石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到的,只是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辛劳。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够做好你想做的一切,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其实,不仅仅是林丹,每一个奥运冠军的背后都有很多艰苦训练的故事,我们所熟悉的“程菲跳”,包括“飞人跑”,无一不是经历许多磨难才换来的。虽然我们看到的比赛只是几个翻转动作,只是几分钟的跑步,或者只有几颗子弹的成绩,但是在这些背后,每一个运动员都经过了刻苦的努力,赛场不过是展示的平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领奖台,如果想要走上那五光十色的舞台,就要沉下心来,积累起自己一飞冲天的力量。
你也可以用三根弦奏出强音
2008年8月10日,很多中国人知道了这样一个名字——龙清泉。这个来自湖南的17岁小将赢得了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的第6枚金牌,他以抓举132公斤、挺举160公斤、总成绩292公斤的成绩获得男子56公斤级的冠军。尽管龙清泉的总成绩292公斤比穆特鲁在雅典奥运会295公斤的总成绩还差3公斤,但这已经是近三年来国际举坛上最好的成绩。谁也没有想到“90后”小将、未满18岁的龙清泉能参加2008年的奥运会,因为56公斤级的“战场”上历来不乏好手。同时,56公斤级也是中国队始终没有拿过冠军的项目。然而这位小将不负众望,在比赛中顶住了压力,稳扎稳打,一步步向冠军发起了冲击。龙清泉虽然冲击164公斤时失败了,但此时他已经金牌在握,喜悦令他兴奋地在台上一跃而起……
获得冠军的龙清泉
相比穆特鲁每次获胜都领先对手很多,龙清泉与二、三名的成绩相差不是太多,但龙清泉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还有无数的潜能等待岁月来挖掘。毕竟他只有17岁,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龙清泉能开启举重项目的新时代。
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冠军,常常会在赛场上有惊人的表现。比如某一个动作跳出了训练以来的最佳水平,某一场球打出了开赛以来的最佳水平等情况,其实都是潜能的一种爆发。那么,潜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通过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进行研究,我们会发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可以发挥潜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阻碍他们发挥潜能的困难,这样反而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从而是得到了更多的回报。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困难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龙清泉在北京奥运会赛场拼尽全力
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有一次在巴黎举行演奏会,一曲未终,一根弦突然断了。他不动声色,继续用三根弦奏完全曲。应当承认,在这个时候,他成了人类中的“狼”——坚持乃至逼迫自己去努力面对,最终取得成功。事实上,这就是人生——只要你能让自己的潜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来,就能用其余三根弦奏完人生。在事业上,如果你能充分挖掘你的潜能,成功将离你不远。
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曾用富有激情的笔调写道:“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像存放在银行里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现代心理学所提供的客观数据让我们惊诧地发现,绝大部分正常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藏能力的10%。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等待被挖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奥运冠军可以不断开启自己的潜能宝库,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下次比赛中获得更好的佳绩。
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我们的态度对于问题的解决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畏惧不前,那么,问题将永远被束之高阁,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倘若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就能够克服一个个令人生畏的难题。
实际上,每个人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也许你成不了奥运冠军,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你没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有“冠军”的潜质,甚至不相信自己也同样具备潜能,可是在奥运冠军成为世人瞩目的“明星”前,每个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某一方面的潜能,都会产生迷茫和困惑,并不断询问自己是否适合脚下的这条路。
我们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呢?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学会正确归因。潜能需要激发,这种激发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是否能顺利激发潜能,能否正确归因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就像一个能量调节器,好习惯自发地使我们的潜能指引思维和行为朝成功的方向前进,坏习惯则反之。
我们不妨试试,选一个静谧的夜晚,拿出一张纸,把自己通常会出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写在纸上,然后通过分析把这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按好习惯、坏习惯进行分类。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坏习惯而不自知。要养成好习惯,就需要我们从破除这些坏习惯开始。有了良好的习惯,我们才会像那只突然被放进滚烫开水里的青蛙一样,被激发出无尽的潜能,始终保持生命的活跃状态。
当你找到并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后,你会发现,即便你不能像冠军那样成功,但是也同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拼尽全力,更要拼尽潜力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跑进“鸟巢”,奥运会开幕式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送给北京,送给中国,也送给人们所敬佩的英雄式的运动员——火炬手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拖着重病之躯上演了奥运会射击史上最为心酸也最为悲壮的一幕。
射击名将王义夫
当年,王义夫内耳道发炎引起头痛、头晕,一段时间以来身体疲惫虚弱。抵达亚特兰大时,他是被担架抬下飞机的。在奥运村的生活中他也是边训练边治疗;出发去奥运赛场前他还发着烧。这位出名的“快枪手”,那天射出的每一发子弹几乎都是慎之又慎,多次举枪瞄准又放下重来,直到有把握才击发。他在比赛中领先了对手3.8环,却在最后一枪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时间又所剩不多,只得凭着感觉打了最后不走运的一枪,6.5环。这成绩一下子令在场的中国记者目瞪口呆,王义夫以0.1环之差失去蝉联冠军的机会。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以及教练张恒很快走上去安慰他:“你已经尽了全力,大家认为你是好样的。”
1984年奥运会王义夫获得铜牌
王义夫脸色苍白,喃喃自语:“我没有打好,最后一枪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几分钟后,他休克倒在场地上,像是一名耗尽了体力和精力的马拉松选手,在冲线的一刹那突然跌倒。
虽然王义夫在那次比赛中没有获得金牌,但他成为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成为所有中国运动员的骄傲。所谓“虽败犹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冠军也不一定都要拿下金牌,在很多时候,能够征服自我,超越自我,能够抵抗得住压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敢打敢拼,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其实都是生活的强者,命运的“赢家”。
每个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存在压力,重要的是能不能用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扛起来了,就能挺过去;扛不起来,就很有可能一败涂地。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承受了各方的压力(包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最终超越压力,将压力巧妙地转换为动力而获得成功的。
2004年雅典奥运夺冠之后,新一代“跳水皇后”郭晶晶的身上满载着荣誉的光环。采访、签名、会客、广告的拍摄等事宜几乎占满了她训练之外的全部时间,甚至连最隐蔽的感情生活也被媒体曝光。这一切似乎正应了那句话:“成了奥运冠军,却没了自由。”有人怀疑,这样忙碌的生活,郭晶晶还能系统地训练吗?
然而,郭晶晶平静地面对着生活的改变,虽然她也感觉到成名的疲惫,但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人不可能逃避压力;如果无法避开压力,那么只能学会去承受。奥运会的金牌和绯闻让郭晶晶一步步成为焦点,这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她只有勇敢地接受它。在适应外界压力的同时,郭晶晶也在努力培养着自己,在重压的环境下依然专心低调训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接近自己心中的目标。
一个运动员活在聚光灯下,常常会因此而浮躁,可郭晶晶却能气定神闲地面对这一切。当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再次稳稳地被她摘取后,她终于笑了。随着记者的镜头,大家可以看到生活中的郭晶晶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她温柔、善良,一样的浪漫并渴望爱情;闺房的简朴随处可见主人的单纯。在重压之下,郭晶晶居然还可以安之若素地生活,甚至可以做一手好菜。人们不禁惊叹,原来再大的压力只要自己不放在心上,学会减压,就很容易被克服。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曾经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又或者曾经为自己的小错误而引咎自责呢?其实,不管是喜是忧,都别让这些成为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加重自己的压力。只要你把心态放平,不骄不躁扎扎实实地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一定可以有所收获。同时,只有勇敢地承受压力并利用压力,才能够给自己增加无穷的动力。
人生就仿佛一个战场,生活中的压力残酷而又复杂,它常常就像只无形的手,总是攫住你,让你无处可逃。但压力对人并非只是一件坏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推动我们,就像慢马需要马蝇一样。适当的压力能激发出你的潜力,竞争会检验你的表现。遇到压力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迎接它,告诉自己——我扛得住!
不管是王义夫还是郭晶晶,不管是他们曾经对抗了身体的极限还是挑战了心灵的重负,我们在乎的是他们那种拼搏的精神。这一切与金牌和银牌无关,这一切与鲜花和掌声无关,最重要的是他们都顶住了压力,并在重压之下激发出了自己的潜能。人生就像一场运动会,只要你做得足够好,那么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只要你拼尽全力了,你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不要问能赢多少,而是问能输得起多少
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尼凯亚举重馆里鸦雀无声。中国30岁的老将张国政抓举领先,挺举到了第三次的时候,他刚刚举起杠铃,就摔倒在地。在观众的惊呼声中,他知道,腰椎错位的老毛病关键时刻又来找麻烦了。可是当他躺在地上知道自己拿下了金牌后,还是坚持站了起来,双手捂着腰走上了最高领奖台。颁奖结束的时候,他甚至无法从领奖台上迈步下来。赛后张国政对关心他的人们说:“不要紧,别说受伤,就是为金牌把腰拼断了,今天也值。”
雅典奥运会上,张国政一度腰伤复发,坐地不起。
在这一枚金牌的背后有着太多的血泪与挫折,冠军之路走得一路坎坷。他屡屡受伤,几次险些从队里走人,却坚持刻苦训练,把自己的伤痛一次次压下去。在和新伤旧痛的不断对抗中,他的腰椎早已错位,其疼痛程度恐怕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可他硬是凭着这股毅力和执著,牢牢扎根在了国家队,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冠军梦想艰难地走去。
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
他曾经说:“人生的历史,有的人用血书写,有的人用泪书写。但我认为,不管是血还是泪,只要不是水,都是人生中最美丽的篇章。”这句话仿佛是他对自己经历的最好诠释。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多少人的成功是轻轻松松的,张国政之所以能战胜重重挫折,就是因为他始终充满斗志,永不言弃。正如柏拉图所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就如同长途赛跑,最费力的不是你开始迈出的第一步,而是你最后迈向终点的那一步。而最后那一步的迈出就代表一种毅力,它同时也是恒心的一种体现。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力量,也就是有没有在成功到来以前再坚持一点点的决心。具备了这种品质,你就能做成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的任何事情。否则,不管你具有怎样的才华,不管你身处怎样的环境,不管你拥有怎样的机遇,你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有没有超常的毅力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分水岭。成功的人都有坚定的毅力、矢志不移的魄力,当他们设定某个目标时,一定会贯彻始终,不达目的绝不轻言放弃。这种毅力来自于他们永远比别人多坚持的那么一点点,他们的人生格言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绝不放弃!”
的确,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倒霉的时候,都有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这时,似乎诸事不顺,做什么都不对,但这也正是你发挥意志力迎接打击,强迫自己往前冲的时候。很多成功者都有过失去机会、丢掉饭碗,甚至被爱侣抛弃的时候,但正是因为有过这么多曲折,他们的毅力与意志才会像钢铁般坚强。他们咬着牙活下来,靠着一种顽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过人生最难过的关隘,最终攀到了人生的高峰。
杰西卡·萨维奇是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因表现出色而被誉为“全国广播公司的黄金女郎”。当年,她在广播公司是从地位很低的杂工做起的。当时,在办公室里,别人想喝咖啡或是需要什么东西,都由她去取。可是她知道想要走上全国知名人士的道路,必须设法渡过许许多多的难关。于是,她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这样激励自己:“如果必须去做艰难的事,我就冲上前去,因为我不能够后退。我别无选择,唯有继续努力。如果退缩的话,是无路可走的。既然选上这一行,就要干得像个样子。如果我倒下去,没有人会拉我,我不能回到家里对家人说‘照顾照顾我吧’,也不能对丈夫说‘帮帮我的忙吧’!所以必须坚持下去。”
杰西卡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除了成功之外,别无选择。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谁都难免有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遭遇失败,就想放弃是最简单又愚蠢的做法。如果你放弃了,成功就会永远与你失之交臂,没有挑战的人生是毫无乐趣可言的。
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千万不可一蹶不振,而是应该以更为坚强的毅力重返“战场”。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你可以倒下的地方,你就不会摔跟头。”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有成就的人在生活中都是这样的——不肯后退。人生中,什么都可以失去,但坚强的毅力绝不可以丢弃。一旦失去了毅力,一个人就真的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风险与挑战,同时又隐藏着各种机遇。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地跋涉,有失败,也有成功。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谁也无法说我们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所以,在生命的任何阶段,我们都不能泄气,都要充满希望。用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的话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也只有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