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多鼓励少指责是领导学的一门艺术,在培养忠实员工的同时,自己的影响力也会慢慢建立起来。
鼓励还是指责
对于犯错的人、犯错的员工到底应该鼓励还是指责,这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经常探讨的问题。一个领导在处理问题员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你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改正错误,建立对你的好感和对组织的忠诚,而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用这种标准衡量的话,鼓励显然好过指责。
20世纪80年代,一个21岁的青年进入了一个小企业的营销部,为公司谈业务。谁知,刚一出山就拉到一个国营商店十几万元的订单。要知道,他的月工资只有100多元,而当时公司的年利润也只不过三十几万元,可见这个订单的分量。
也许是年轻气盛,立功心切,也许是他太信任“国营商店”的招牌,在操作过程中,年轻人没有严格遵循工厂“款到发货”的流程,而是直接把货物押送到商店的仓库中去了。
客户收到货物后,一边忙着指挥货物进仓,一边承诺到:“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不如你先去吃午饭,休息休息,我们也准备一下钱。等你吃完饭再来取钱吧。”
结果,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商店方面把货物都装进了仓库,然后把大门都锁上了。等青年过来要钱的时候,客户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哟,你看,今天正好是星期六,银行也没上班,我们取钱也挺困难,等你下周一上班的时候再来取吧。”
年轻人毕竟阅历不深,信以为真。等第二周周一他再来要钱的时候,发现商店的仓库已经空了,根本没有那批货的影子;商店方面也概不认账,认为这是那个物资经理卷货潜逃的个人行为,与商店无关。
年轻人迫不得已向警方求助,警方也只能把商店仓库剩下的一些杂货陈品封掉,这与厂方的损失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这件事中,年轻人显然犯了一个大错。一般的管理者可能会追求他的经济责任,或者开除了事。这样做的后果也显而易见:年轻人受到很大打击,在之后的工作中抬不起头来,工厂也会失去一个喜欢冒险探索的良才。
这家工厂的管理者没有指责,而是选择了鼓励。管理者和这个年轻人促膝长谈,首先肯定了他很强的业务能力和敢闯敢干的拼劲;然后和他讲了当前中国市场的信用状况,指出厂方之所以制定款到发货这种政策的合理之处。进而鼓励年轻人要继续保持斗志,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公司政策的揣摩,在与客户的合作中积累必要的经验。
在管理者的鼓励之下,年轻人渐渐走出了阴影,再次精神焕发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后来,这家工厂发展为中国企业五百强之一,当年的那位年轻人成为了该企业某事业部的营销经理,被誉为中国家电业的“少帅”。
鼓励还是指责,这个案例已经给出了答案。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鼓励别人呢?作为企业又如何有效鼓励其员工呢?
物质鼓励——鼓励的第一层
鼓励有很多层次,大体可以分为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作为较低层级的物质鼓励,如果可以被企业合理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最大效用;但如果企业不懂得合理利用,在物质上一味地惩罚犯错员工,那么会打击其积极性,其工作质量就更难保证了。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时期,某地方报纸上出现了一个关于新老两家百货公司的报道,意在推行创新性的管理模式。
报道称,几年前,某县只有一家老百货公司,延续着老化的管理模式,一直以来效益欠佳。后来,某开发商在该县开办了一家规模相当的新百货公司。没想到,新百货公司在开张之后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利润就超过了老百货公司。
对此情况,报纸记者分别前往两家百货公司,想亲身体验一下不同之处,一探究竟。
他先来到了老百货公司,一进门就看到了张贴醒目的“店员十八不准”,其中包括不准在工作时间去厕所;迟到早退不准超过5分钟,否则视为缺勤;不准带着孩子上班等一系列规定。而违反这些规定的任何一条,处罚结果都是一样的:“扣除该月奖金的三分之一。”
记者还发现,店里除了一般的穿白色制服的服务员外,还有几个穿蓝色制服的“监管员”,监督服务员的服务质量。记者看到,一旦监管员发现服务员服务不到位,就会上前训斥,并在本子上做记录。
“这些记录跟他们的工资是挂钩的,”一个监管员表示,“如果不良记录过多的话可能会被开除。”“其实我们也是从服务员干过来的,”另一个监管员说,“所以岁数比他们大,也算是他们的上级,训斥起来也不会尴尬。”
在这种环境下,服务员稍微犯点错误就会被指责,甚至有丢饭碗的可能,怎么会愉快地工作呢?因此,员工积极性不高成为了老百货公司的软肋。
随后,记者来到了新百货公司,一进门,就有工作人员给记者发了一枚星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新百货公司的“二十一星制”:顾客买完东西之后,可以将这颗星星给予服务最好的那个服务员,一天中拿到21颗星的服务员会有额外奖励。
走进店中,记者发现,新百货公司也有穿不同制服的监管员,这显然是效仿了老百货公司。但不同的是,这些监管员会进行手把手的教学。顾客走后,监管员会肯定服务员值得表扬的地方,然后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会根据服务员的进步状况来评奖金的。”监管员表示。
在记者的描述中,两家百货公司的差距所在就非常明显了。老百货公司的效益不佳很大程度上受其职工管理办法的影响:一味指责,在物质上只知惩罚不知奖励,会打击员工积极性,影响服务质量。而新百货公司恰恰在这方面做了改进,善于运用对职工的鼓励办法,适时给予物质奖励,以此战胜对手。
精神鼓励——鼓励的第二层
精神鼓励比物质鼓励更深一层,如果说物质鼓励是在分配问题上耍小聪明的话,那么精神鼓励就需要企业多动动脑筋了。精神鼓励不能滥用,别人做得对的时候不能过分赞赏,别人做错的时候也不能视而不见,否则鼓励之词就会变得廉价,效用也没那么高了。
精神鼓励也不等同于口头表扬或者动员大会,真正的精神鼓励有很多种途径,而管理学比较推崇的是通过设定有挑战的任务,指导员工有效完成来培养其自我满足感。
曾有一位女大学生小王应聘到一家著名地产公司做财务,因为她在大学读金融专业,所以也算专业对口,做起来很轻松。后来老板发现她在销售方面的才能,于是把她调到了销售部。
刚到销售部的小王简直是“门外汉”,既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刚开始的两星期内小王业绩不佳,这让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主管发现了她的心理问题,于是开始为她设计步步深入的工作目标。第一周,她的目标是要把各大楼盘的有关信息熟记于心;第二周,开始向客户介绍楼盘情况,并回答客户问题;第三周,观察客户,了解其真实需要;第四周,卖出一套楼房。
可以看出,每一周的任务都建立在上一周的基础之上,同时难度有所加大。在每一周的工作中,小王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楼盘信息可能会记混,顾客的需求不能准确地把握等等,这些都是她应该经历的挑战。
所幸的是,在小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管都会及时给小王指导,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她独立自主地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就这样,小王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月的所有任务,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小王建立起了较强的自信心,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了,同时建立起了对主管的信任。这说明主管的精神鼓励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想要建立领导者应有的影响力,就要怀着平和的心态,找出职工犯错的根源,并进行积极的引导。物质鼓励也罢,精神鼓励也罢,所有的这些,都是帮助员工改正错误,同时建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