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文学心理学
15415600000010

第10章 从民俗看妈祖

如果你到过渔村,就绝对不难窥知渔民对妈祖的崇敬之意,尤其是华北到两广一带的沿海重镇,更是如此。

那么妈祖到底是何来历呢?根据文献记载,宋太宗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在福建省兴北府莆田县贤良港,有一名叫林惟懿的人家,生了一个女儿。这女儿生下一个月还不会啼哭,因此给她取名叫林默。

林默从小就聪明颖悟,与常儿大不相同。8岁时在家塾就读,可以闻一知十,好似神童一样。到10岁的时候,她便朝夕焚香,颂经礼佛,一点也不像小孩。在她窈窕的仪容之中,更有一种令人不敢冒犯的严肃。当她13岁的时候,有一老道士来到林家,一见到林默,便看出她的禀赋特殊,而主动传授她一些玄妙的真理。林默得到老道士指点后,便顿悟出一切经典的真义。

传说的世界

在她16岁时,偶然在附近的井边,得到神仙的铜符一双,可用以驱邪治病,屡试不爽。其后又过了13年,也即她28岁那年的重阳,她在焚香诵经之后,与家人告别,独自渡海到贤良港外的湄州屿上,登上了那岛上的最高峰,在空中传着天乐妙音之中,竟忽然升天了,这时是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月九日。

地方上的人后来便在湄州屿上她成佛处,为她建了一座庙宇,这便是妈祖的起源。那座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千余年来,香火不绝。

林默升天之后,常常显灵,莆田县的人对她极其信仰,称为通灵显女。到宋徽宗宣和四年,竟名闻朝廷,而受皇帝的赐号。

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说,所谓“羽化登仙”、“升天成佛”当然不足为信。料想她当时信佛入迷,登临绝顶之后,当然有点精神恍惚,仿佛听到有钧天的音乐来迎接她,一时失足坠海,自然身体也不见了。不管她是升天还是入海,她都是与渡海有关的,我们在闽、台的居民,既然长日与海为伍,当然不免会在海上遇到危险。人到了危险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求神保佑,如果得以脱险,便要归功于神。在闽、台海上来往的人,时常都要祈求通灵显女保佑,因为大家都认为她是海上的救星。这样一来,沿海的妈祖庙,自然争相林立了。

显灵建奇功

在宋徽宗宣和四年的时候,出使高丽的路允迪,在海上遇险,而获得通灵显女的救助,事后奏闻皇上,朝廷便赐下“顺济”一块庙额,这是妈祖的最初赐号。到高宗绍兴二十五年,瘟疫流行,因在御用泉水所在地,获得妈祖的启示,瘟疫因而终止,于是朝廷封她为“崇福夫人”,这便是妈祖最初的受封。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又封之为“灵惠夫人”,30年又加封“灵惠照应夫人”。光宗绍熙元年,因其救旱有大功,又褒进封为“灵惠妃”。宁宗庆元四年,因使霪雨得晴,加封“助顺。”

到了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因其庇护漕运,封为“护国明著天妃。”二十六年,因其保佑海运,加封“显佑”。成宗大德三年,因庇护漕运,加封“辅圣庇民”四字。仁宗延佑元年,因救海上暴风之难,加封“广济”。文宗天庞二年,有护漕大功,封为“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列明著天妃”,下诏官府在浙江福建一带建立十八座庙宇,以供祭祀。

明、清两代,对天妃继有册封。到了清圣祖康熙十九年,提督万正色征讨厦门,因神助得胜;二十三年救使汪楫出使琉球,因神助得渡;施琅征台在澎湖奏捷亦有神助。他们都奏闻朝廷,于是又得进封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由天妃而天后,是于此时开始。以一弱女子能得到这样大的荣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时至今日,中国全国沿海、沿江必定有天后宫、天妃宫,南洋华侨也祭祀她,就是在琉球那霸市和日本的茨城县,也有明末清初建立的天妃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各地必有神舆游行,沿海伍民争相在门前祭拜。以民俗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种祭祀海神的事,事实上是前代生活的实录,亦是今日沿海风俗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