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15415900000023

第23章  善于跳跃式奔跑的家伙——普氏原羚

在广袤的高原地区,生活着这样一群动物,它们性情温和,安静乖巧,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去疼惜。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善于跳跃式奔跑的家伙——普氏原羚。

明星名片:

普氏原羚又叫滩原羚、黄羊,通体呈黄褐色,臀部有白斑。雄性有角,角尖相向钩曲。雌性没有角。普氏原羚主要生活在山间平盆地与湖周半荒漠等地区,喜欢群居生活,通常结群外出游荡、觅食,冬季则会结成大群。主要以采食莎草科、禾本科和其它的沙生植物来维持生活。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等地区广泛分布。由于人类的影响以及对栖息地环境的不断恶化,数量日趋下降,分布区的范围急速减少。现今。仅仅在中国青海省才能看到普氏原羚的矫健的身影。

普氏原羚在体型上与黄羊相似,但是,比黄羊小一些,身长约为110厘米左右,肩高为50厘米,只有雄羚长角,两角上长有环状黑色硬角,羚角的角尖向内侧弯曲,长约30厘米左右,下半段粗壮,角基明显向内侧弯曲而且略微向上,角尖呈钩曲状。吻部呈黑色,颌下为白色。成年体重雄体体重大约在27公斤左右,雌体体重重约为23公斤。尾巴较短,不超过11厘米。

普氏原羚曾经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的昌都及那曲地区东部的地区广泛分布。主要栖居于地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原之上。经常在草甸地区活动。青海湖湖滨一带,属于湖滨沙化草原地带,是普氏原羚的家乡。而如今,因为人类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普氏原羚只存与青海湖的边缘地区,其它地区已经极少可以见到普氏原羚的踪影。

在青海边境,普氏原羚属于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主要以麻黄、芨芨草、苔草、沙鞭、沙生针茅、狼毒及蒿属等植被为食。普氏原羚的生存能力极强,可以在干旱的环境生存下来,在这里还有沙丘、缓坡及其开旷的平地,而沙丘深处就是它们的隐蔽之所。

普氏原羚有季节性水平迁现象,喜群居,群体数量从数只至五六十只不等。与其它的有蹄类动物一样,普氏原羚也存在同性聚群现象。除繁殖季节外,一直都是同一性别的个体生活在一起。冬季来临,羚羊便开始成群结队地向南迁移,到一个植被丰富、雪薄及水源充足的地区停留下来,夏季北返。普氏原羚的视觉与听觉能力非常强,但是嗅觉器官不是特别发达,其性情温顺,聪明机警,善于奔跑,可以在大范围内游荡、觅食。当普氏原羚受到惊吓之后,就会急速狂奔,逃至远处,但危险过后还是会回到原先的地点,所以相对于其它的有蹄动物来说,普氏原羚具有比较固定的活动区域。

普氏原羚属于小型精饲型反刍有蹄动物。入冬以后,由于食物缺乏,普氏原羚只是采食一些干草茎和枯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而且少量多餐,活动非常频繁。但是,它们外出时间比较短,耐旱能力也非常强。

普氏原羚的恋爱期是在每年的12月份至第二年的1月份,每到这个时候,雌雄合群就会形成比较大的繁殖群体。雄性个体之间存在争偶现象,但是,争斗不是特别激烈,强者可与数只到20多只雌羚羊一起生活,弱者也不会就此罢手,而是尾随群体寻找交配机会,或是离开群体另求新欢,有时也会存在一雄一雌同居的状况。

产仔期间,群体会暂时先解散,雄兽另结成小的团体或是选择单独行动。而雌兽就会独自走到山凹的高草丛、灌木丛等一些僻静的地方等待分娩,妊娠期为7个月,每胎只产1仔,偶尔会有产下2仔的情况,初生的连羚羊宝宝几分钟后便能站立,跟随妈妈活动,直到成年才会与妈妈分离。雄性羚羊不参与哺育幼羚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