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5418800000035

第35章 035 按计划做事才不会拖沓

许多孩子身上都有做事爱拖沓的毛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培养孩子做事,就是要培养做事有计划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做事才不会拖沓,而且孩子还会因为做事有计划而成就将来。

张海迪当年就是一个做事非常有计划的孩子,她在5岁时不幸成为了一个残疾儿童。对于她来说,是不能进学校读书了,可是求学似渴的张海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父母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她学习。

张海迪很高兴,也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病弱的身躯,让她不能正常学习。可是她并没有因此就拖沓了学业。在母亲“今日事今日毕”的教导下,张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像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于是,她每天都订下计划,不完成当天的计划不睡觉,绝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

就这样,没有机会走进校门的张海迪靠自己奋发努力,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世界语言,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在学习的同时,她还从事文学创作,按计划她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张海迪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信念,做事有计划,不拖延,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终于学有所成,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张海迪作为一个残疾人,在少儿时期就能有计划地去做自己的事情,那么作为正常的儿童,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做事,绝不能拖沓。

对于孩子来说,按计划学习,不仅能够按时完成,还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鹏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而且从来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做不完的作业,他学起知识来一点也不吃力。同学们看到他学得这么轻松、快乐,简直羡慕死了。

一次,在学习讨论会上,王鹏在介绍学习经验时告诉大家说:“我学习也没有什么秘诀,我全靠它!”边说着边拿出一张计划表来。

原来,王鹏学习是有计划的。每天王鹏回到家,不是像别的同学一样先写作业,而是先把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课堂上做的笔记先复习一遍,然后再对照课本的例题,看明白了再写作业,就能很轻松地做完作业了。

做完作业后,他再把新的和旧的知识点都画到一张结构图上,是在不看书的情况下画下来的,画的过程中,既把旧的知识点复习了一遍,同时把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计划表上,王鹏还留出了半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来改错,把不对的题都抄到一个本子里,每天挑几道来做,当一道题目连续对三次时,就算对这道题完全掌握了。

而没有计划的同学呢?放学后先是玩,玩高兴后才做作业,有可能玩完后就做不完作业。有的虽然不是玩,是在做作业,可是毫无针对性,比较盲目,以至于有些题不会做,第二天还没有完成作业。

由此可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不仅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孩子在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有很强的随意性,即是“兴来则做,兴去不做”,对于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订计划。

有一位聪明的妈妈,发现孩子在学习弹琴的时候总是没有计划,刚想弹琴,不一会儿又去看动画片了。有一天,妈妈对孩子说:“你每天得弹半小时的钢琴,刚回家的时候弹也行,吃完晚饭弹也行,但是,弹的时候你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弹足半小时。”孩子考虑了一下,因为晚饭前有一个他喜欢看的动画片要播放,于是他选择了吃完晚饭再弹。结果,他确定自己的计划后,一直执行得非常好。

由此可见,帮助孩子制订计划,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培养孩子有计划地去做事,可以向德国人学习。德国人非常注意做事的计划性,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他们也十分注重引导孩子做事讲究计划。同时,他们也非常乐意向孩子示范自己的计划,即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完善计划。

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的具体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教孩子制订计划

要让孩子做事有计划,父母可以向孩子示范自己的计划,即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完善计划。比如,在一个星期天,你打算带孩子出去玩,你可以向孩子展示自己这一天的计划,并且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知道计划的重要性。慢慢地,孩子就会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了。

2让孩子按计划办事

制订了计划以后,孩子必须按计划办事,不能半途而废。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讲,父母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就应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作业才能去玩。

磨蹭拖延是许多人的一大忌讳,它造成了时间的空白,一旦这种情况成为日常习惯,生命就会在虚空中一天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