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5418800000047

第47章 047 持之以恒的男孩学得好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也是一件需要持久的事,所以人们常说学贵有恒,也因此荀子写下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传世名言。

我们先来看看李白。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有一天,他到野外游玩,见到河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用力磨着。李白很奇怪,就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一边磨铁棒,一边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为所感动,向她深深行了个礼,回家持之以恒地学习去了,最终他成为了中国诗坛上有名的诗仙。

我们再来看看王献之。

王献之8岁的时候就跟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他聪明好学,每天都要伏案练字。可是,时间一长,王献之就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感到厌烦,想走捷径,就问父亲学书法有什么秘诀。

王羲之指着家里的七口大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七口缸里,你把这七口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诀了。”

王献之从此苦练基本功,真的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李白和王献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诗坛和书法界的名人,和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即使是天资聪颖的孩子,如果学习不能够持之以恒,那么他也只能庸庸碌碌一生。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生来天资聪颖,六七岁时就能够吟诗作文,并且别人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也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一时之间,乡里乡亲都请他们父子二人到家里做客,并求诗文。

方仲永的父亲见有利可图,便不让仲永学习了,天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等方仲永十二三岁时,王安石让他作诗,他写出来的诗已经不像样了。再过七年的时候,方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由此可见,生来聪慧的孩子,如果中断学习,他先前的才华,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他也只能平庸地终老一生。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见什么喜欢什么,见什么想学什么,但是常常不能持久,所以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做起。

一位小朋友和妈妈去阿姨家做客,发现阿姨家的钢琴挺好玩的,于是就要学钢琴。妈妈针对她以前学美术时耐性不够的缺点,一开始并没有答应她,只是常带她去看别的孩子弹琴,让她感受练琴时的辛苦和枯燥,让她知道练琴所需要的耐性和坚持。

除了这些,妈妈还给她讲了好多名人持之以恒成功的事例,并且告诉她如果想和钢琴家一样能弹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就得付出代价。

接下来妈妈告诉她,如果要学就要坚持不懈,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位小朋友经过考虑,答应了。为了防止她坚持不下去,这位妈妈首先以身作则,每次都坚持同她一起去学,每晚都要在旁边鼓励她,遇到有难度的曲子时,还和她一起练,和她比赛,看谁能先学会弹。

如学到四手联弹时,妈妈就和她比谁的音阶和节奏最准,比谁的手形最好看。在学歌曲时,就让她自弹自唱,每次还为她评分,让她有种演奏家的满足感。

就这样至始至终,这位小朋友对钢琴都怀着极浓厚的兴趣,每周到老师家里学琴都很积极,每次都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检查功课。正如老师所讲,这位小朋友是她所教学生中对钢琴最有兴趣、完成功课最好且一直能坚持下去的一个。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可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坚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一次考试的失利抑或一道难题,都是成功的绊脚石。告诉孩子学习是需要打持久战的,不可轻言放弃。

2让孩子在学习中戒骄戒躁

要孩子明白学习若骄傲自满,不能持之以恒,就会永远徘徊在成功的门外。只要在学习中排除一切不良的情绪,不被一时的冲动或成功冲昏了头,成功将会永远属于自己。

3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不少孩子在学习中不能持之以恒,就是因为感觉学习太枯燥了。所以,家长应该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4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一般都很难学下去,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能否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

学贵有恒,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下去,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