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5418800000071

第71章 071 多为他人着想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去体谅别人,好像别人都是他的服务员,为他做任何事都理所应当,从而不会心存感激。

那么,造成孩子不懂得理解他们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孩子已经习惯了,如果家长偶尔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便觉得家长犯了天大的错误。

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是对孩子爱的一种表现,诚然,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可是家长对孩子的爱,还应该是正确的爱。父母应该教孩子学会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真正懂得理解的含义。因此,家长应当让孩子学会多理解一下他人,多为他人着想,这样有助于健全孩子的人格。

为他人着想,其实并不一定要在他人必经的路边放上金子,有时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也会成为别人跃过坎坷的机遇,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印度伟人甘地有一次乘火车,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铁轨旁,此时火车已开动,再下去已没有可能。于是甘地急急忙忙把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扔到第一只鞋子旁边,这才回到自己的坐位。同行不解地问甘地为什么这样做,甘地认真地说:“这样一来,路过铁轨旁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子。”

像甘地这种肯为他人着想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会同情别人的心。华盛顿大学的斯托特兰德博士通过研究发现,鼓励孩子去想象别人的感受或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有效方法。

据教育学家研究,只有爱的教育才可以让孩子警觉别人的困难,并唤醒孩子的良知与感情,使得孩子们变得宽容而具有同情心,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需要帮助的人。

大龙的妈妈是位小学教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儿子进行爱的教育。她对大龙的爱是无私的,可是却没有溺爱孩子,也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去满足,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揽,而是在自己给孩子做事时,就让孩子在旁边看着,不仅让儿子去学,还让他感受母亲的不容易,让他学会体谅妈妈。

大龙的妈妈还经常唤起孩子奉献爱心的意识。每当妈妈给孩子买了好吃的,都要让大龙先给奶奶分一部分,然后才让他吃。每当上街时,只要路过那个十字路口的拐角处,妈妈肯定都让大龙给那个乞丐几毛钱……时间一长,大龙自然而然就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了,也有了爱心、同情心。到现在,他已经是一名人见人爱的中学生了。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爱心,去体谅别人、理解别人。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习惯,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去做:

1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

父母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情感,就是在他身上培养善良之心。培养善良仁爱之心,是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如果父母同情他人的困难,他们的言行也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他人的关心。

2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当兄弟姐妹之间、孩子与朋友之间、甚至你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要求相关的人停下来想一下,如果转换角色的话,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要求每个人假设是对方来谈谈这个问题,这可以用于任何情况之下来帮助孩子理解相关人士的观点。

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忘记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进行责任心的教育,那么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