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乐园·走进七星瓢虫的家
15420600000004

第4章 昆虫的习性

叮叮、当当抱着书简直入了迷,越看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越吃惊,越看越感到造物者的神奇—小小的昆虫居然知冷知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陆生昆虫在环境太热时寻找一个阴凉潮湿的处所,如暴露在阳光下,它使自己处于体表受热面积最小的位置。如太冷,昆虫留在阳光下取暖。许多蝴蝶在飞行前需展翅收集热量。蛾在飞行前震动翅或抖动身体,并借毛或鳞片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层空气绝缘层保住体热。

在严寒时,身体结冻是对昆虫最大的危险。在寒冷地区,能越冬的种类称为耐寒昆虫。少数昆虫能忍受体液中出现冰晶,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内含物可能并未冻结,但大多数昆虫的耐寒意味着阻止冰冻。抗冻作用部分是由于集聚了大量的甘油作为抗冻剂;部分是由于血液中的物理变化,温度远在冰点之下而仍不冻。防干旱包括坚硬的防水蜡以及扩大贮水的机制。

水生昆虫除了步足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适于游泳外,主要适应性变化在于呼吸。如蚊子利用呼吸管末端的最后一对腹气孔吸气;龙蝨在鞘翅与腹部之间有一贮气室。呼吸空气的昆虫在体表的毛间形成空气层,作用如鳃,使它能从水中取得气,延长潜水的时间。水中的昆虫幼虫直接从水中得气,如摇蚊幼虫整个表皮层有丰富的气管;大型的蜻蜓幼虫鳃在直肠内,水从肛门进出提供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