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里的说话哲学
15420900000034

第34章 不宜直说时你旁敲侧击地说

把不宜直说的话换种说法

说有一位农民吆着毛驴去赶集,不小心让毛驴跑进了知府的院子里。他紧赶慢赶地,但那驴还是已朝院子里的核桃树啃了一口。那人一把拉起驴缰绳正要逃脱,刚好被知府看见了。为了免遭训斥,他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对着那毛驴说:“你跑得再快有什么用,你看知府的房子多好啊,这里面文人墨客安排得满满的,哪有我们能来的地方?”知府听他这么一说,也就没有追究了。试想,如果这位农民直说这事的经过,恐怕知府的处理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唐代有个叫鱼朝恩的,因做监军屡立战功,受到肃宗赏识。代宗时,他又有救驾之功,因此代宗也常对他另眼相看。后来,鱼朝恩看不上宰相元载,总想借机把元载推下相位。于是他便常常“换种说法”,攻击元载。

有一次,国子监举行盛大佛会,鱼朝恩觉得这是造舆论的好机会,他手执《周易》登上上座,面对在场百官,信手拈得六十四卦中的鼎卦,指着九四爻说:“我卜得鼎卦,鼎有三足一体,三足支撑一体,就像三公辅佐天子一样,三公所为在调和阴阳,鼎的用处在调和五味,爻辞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说的是三公不胜其任,倾败天子美德,所以此卦凶险。”又引《论语》中的话说:“圣人云:‘德能微薄却身在高位,智谋很少却在谋划大事,能力很低却担负重任,这是很少能做好的’。此鼎卦意在说宰相辅政有点不胜其任,卦象是在比喻宰相失位。”

鱼朝恩就是这样不失时机地“换种说法”攻击政敌,以求用直接的方法不能达到的目的。这里,我们暂且不论鱼朝恩的出发点如何,但就其方法来看,还是有其可取之处。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直说,“换种说法”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了。

有一位中学教师,工作中很讲究“换种说法”的策略。他的班上有一个姓胡的同学,人很聪明,升初中的考试成绩是全班第一名。可仅过半年,期末考试却落到班级第26名。这位老师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他退步的原因。后来,他了解到,这孩子有尿床的毛病。被褥尿湿了,家长很恼火,这“丢脸”的事使他自惭形秽。原来是精神上的负担,影响了学习成绩。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呢?这位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

我思考了两天,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籍,终于在一天放学后,办公室人都走光了,我找他谈心。扯了一些班里的事以后,我问他:‘听说你会尿床,是不是?’他一听,脸噌地一下红了,头也挂得低低的。我把他朝身边拉了拉,握住他的手说:‘其实,尿床没什么大不了,老师研究过,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尿床,只不过是许多家长不声张罢了。’他一声不吭。我继续说:‘老师我也尿过床。’‘真的?’他惊奇地问我。‘怎么不是,而且一连延续到初中快毕业。有时一夜尿两三次,睡梦中,我急死了,到处找厕所,找到一个墙角,拉开裤子就尿,结果就尿了一床。’‘哎呀,我也是这样。’他仿佛找到了知音,羞怯之情一扫而光。接着,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扯开了‘尿经’,讲到好笑的地方,一起放声大笑。这时,我们已没师生之别,好像两个‘尿友’在交流经验。

“后来你是怎么不尿床的?”他突然问我。‘我啊,到了十五岁就自然地不尿床了。’我装着回忆的神情说,‘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不知不觉地就好了。’他掰着手指算着:‘我今年十三岁,再过两年,我也会好了?’‘那当然!’我肯定地说,‘尿床不是病,到了发育的年龄,就会自然地好了,你用不着烦恼。’当我们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他精神轻松多了。

“后来,由于家庭、老师的默契配合,那位学生终于摆脱了困境,学习大有长进。”

换种说法的技巧——“旁敲侧击”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孟尝君田文住在薛邑,遭到楚国人的进攻。淳于髡为齐国出使楚国,返回的途中经过薛邑。孟尝君命手下人见到先生要很有礼貌并亲自到郊外前去迎接淳于髡。

薛公对淳于髡说:“楚国人正在攻打我的薛邑,请先生不必担忧,只是我以后无再法侍奉您了。”

淳于髡说:“我已明白您的教命了。”

回到齐国,淳于髡把出使楚国的情况向齐王禀报完毕。

齐王又问:“您对楚国有何见解?”

淳于髡回答说:“楚国非常强大,可是薛邑却很不自量力。”

齐王说:“此话怎么讲?”

淳于髡说:“薛邑不考虑自己的实力而为威王建造清庙,楚国很强大并决意攻打薛邑,先王的清庙必定处于危险之中。所以我说薛自不量力,楚国很强大。”

齐王急得脸色骤变地说:“哎呀!先君的清庙那儿呢!”立即派兵救薛。

这里,淳于髡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旁敲侧击的战术。他的本意是要请求齐王出兵救薛,但考虑到齐王同孟尝君父子的过结,直接请求齐王发兵虽然未必遭到拒绝,但是齐王因为心里不痛快、感情上别扭,援救的动机不一定强,行动的效果不一定大。

鉴于这种情况,淳于髡没有直截了当地陈请救援之事,而是趁着齐王询问楚国情况的时机,故意顺着齐王对孟尝君父子的态度,明里用责备的口气提到孟尝君所面临的危机,暗中以先君清庙之危强化齐王兴兵救薛的动机。在那个时代,只有亡国之君才无可奈何地任凭敌人冲进先君之庙而糟贱之,非国亡家破而让人糟贱先君之庙是世俗舆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如何激起齐宣王发兵之“急”,让他与孟尝君同“急”呢?淳于髡想到了薛邑所建造的齐威王清庙,从而一举刺中了齐宣王的痛处。

这就是我们遇到一些不能直接表达,但又需要让对方明白的事时,用“旁敲侧击”的益处所在。那么,我们如何使用好“旁敲侧击”这一技巧呢?

第一、侧面点拨。

侧面点拨即不作直言相告,而是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使其明白自己的意思,从而达到用正同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目的。

楚国的国相孙叔敖认为优孟贤良便善待他,临死前对自己的孩子们说,将来如果遇到困境可以求助于优孟。后来,孙叔敖的儿子果然非常贫困,便按照父亲所说的找到了优孟。于是,优孟从此便按孙叔敖的样子穿戴起来,还模仿孙叔敖说话的样子。

一年之后,优孟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前去为楚庄王祝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又再生了,想聘优孟为相。优孟说先要回去与夫人商量一下,庄王答应了他的请求。三日后,优孟回来了。楚王问他与夫人商量得怎么样,优孟回答说:“妇道人家说的都是些谨慎没有作为的话,认为当楚国的相国不值得。比如像孙叔敖曾为楚相,忠心耿耿,为官廉洁,为治理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楚国得以称霸天下。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不是照样没有立锥之地,穷困到了靠打柴维生的地步。与其像孙叔敖那样,不如自杀。”

优孟接着唱道:“不为官,在山野居住靠耕田为生真苦,难以维持生活。要是起来做官,贪图钱财,不顾廉耻,身后虽然家室富足了,又怕是贪赃枉法犯下大罪,身死家也随之败灭,贪官污吏怎么可以当呢?那些为官清廉的,奉公守法,到死也不敢胡作非为,谦吏以什么好当的,楚相孙叔敖一生廉洁到死,而今妻子儿女穷困到了靠打柴为生,不值得当相啊!”

庄王听明白了优孟的话外之音,于是感谢优孟的提醒,立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为寝丘之地方四百户的俸禄,以便供养和祭祀孙氏宗庙。由于这种点拨较委婉含蓄,所以也不致让庄王太难堪。

第二、类比暗示。

即以两种事物具有的某一相似点作比,在暗示中使之明白自己的意思。

赵国使者为让楚国的春申君,不要任用曾被秦国打得惨败的临武君拒秦,便借用了一个射箭的故事。魏加说:“从前,更羸对魏王说:‘我只要空拉弓弦,就可以给大王射下一只鸟来。’魏王说:‘是吗,射箭的技艺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吗?’更羸说:‘当然能。’功夫不大,便有一只雁从东方飞过来,更羸只拉了一下空弦,雁便从高空坠落了。魏王惊叹地说:‘您射箭的技艺竟达到了这样高的境界?’更羸说:‘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鸟。’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更羸说:‘这只鸟飞得慢而鸣声悲。飞得慢,是因为往日的疮口还在疼;叫声悲凄,是因为长久离群。旧疮口未好,惊恐心尤存,听到弓弦之声便奋力高飞,旧疮口一下子裂开,所以落了下来。’临武君曾经被秦国打败,他如何能够成为拒秦之将呢!”

第三、柔性敲打。

所谓柔性敲打,就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为将要表明的真实意思说一些铺垫的话,以化解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

冯忌求见赵王,管礼宾的人把他引见给赵王。冯忌见了赵王说:“我的一个朋友把一个人推荐给服子,不久前我问服子,那人有什么错误。服子说:‘您介绍的那个人有三个错误:看见了就笑,这是态度不严肃;谈论道理,不称颂老师,这是背师;和他交情浅薄他却深谈,这是糊涂。’我对那个朋友说:您说的不对,见人就笑,这是和颜悦色;说话不称颂老师,因为说的都是老生常谈;交情浅薄却深谈,这是忠的表现。从前尧在荒野之中见到舜,席地而坐,歇于桑下,树荫转移了那么大功夫,就把天下交给了舜。伊尹背着鼎俎求见商汤,姓名还未及登记,就任命他为三公。如果交情浅薄就不能深谈,那末尧就不会把天下传给舜了,商汤就不会任命伊尹为三公了。”赵王说:“非常正确。”冯忌说:“现在我和大王交情浅薄,却想深谈,可以吗?”赵王说:“我愿接受您的教导。”冯忌这才谈起来。

在这里,冯忌通过一番柔性敲打,扫除与赵王交流的障碍,最终取得了交谈的成功。这就是“旁敲侧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