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蛙王子的爱情
15421500000009

第9章 两栖动物的神经与感官

叮叮也不由得赞叹起来:“这回我们可开了眼了,回去好好炫耀一下,让那些不爱看课外读物的同学们也饱饱耳福。让他们明白要多学课外知识,从中才能得到无穷的乐趣。”

“小豆芽,你说得对,我就不喜欢那种每天就一门心思只知道死啃课本的人!咱们这次回去得想办法让他们学灵活些!现在,我们来看看青蛙的大脑是如何指挥舌头的吧!”当当说。

“小尾巴,想得好。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那同学们就更佩服我们了。”叮叮有些激动地说。

于是,当当在屏幕上写下“蛙脑”两字,屏幕上立刻显示青蛙大脑的立体图,连交错的神经线和冒着热气的脑液都清晰可见。

“哇,太好了,万能电子魔盒也太神奇了。”两人惊叹着,仔细研究着。

两栖类动物的脑分成5部分,即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它们依次排列在一个平面上,与鱼类区别大不。它们的大脑较鱼类分化明显,顶壁出现了一些零散的神经细胞,开始形成原脑皮,主要管的是嗅觉功能。中脑发达,构成高级神经中枢。小脑不发达,其能动性是自发而短暂的,运动方式较简单。延脑是生命活动和听觉的重要中枢。10对脑神经和脊神经联合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的对数随种类不同而异。随着四肢的出现,肩部和腰部的脊神经聚成神经丛。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由位于脊柱两旁的特殊神经节构成两条交感神经链。副交感神经很不发达。

两栖类动物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视觉器官较鱼类有了更复杂的调节机能,表现出以下特征:它们的眼球角膜呈凸形,没入水中时会变成扁平形。陆生种类的晶状体则呈双凸透镜状的扁圆形,如蛙,晶状体与角膜之间的距离比鱼类稍远,有助于把较远的物体聚焦,而扩大视物范围,看到更多的物体。水晶体牵引肌又能将水晶体前拉聚光,有利于看近物,同时在它们眼的脉络膜与晶状体之间尚有一些辐射排列的肌肉,协助晶状体牵引肌的调节,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睫状肌;虹膜具环状肌和辐射状肌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眼球内进光的多少;两栖类开始出现不发达的泪腺和瞬膜腺,瞬膜腺会分泌一种油状分泌物,它可以减少眼球表面水分的蒸发,与泪腺共同对眼起保护作用。

两栖类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听觉器官逐渐适应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构造趋于完善。例如,无尾类动物在它们内耳的基础上产生了中耳、中耳腔(鼓室),外部被鼓膜掩盖,鼓膜露于体表,直接接受声波的刺激。鼓室与咽之间借一根细小的咽鼓管(欧氏管)与咽腔连通。耳柱骨是鼓膜与内耳卵圆窗之间的听骨。鼓膜接受外来声波而振动,此振动的声波由耳柱骨经耳囊上的椭圆窗传入内耳,耳咽管并可起到平衡鼓膜内外压力的作用。

两栖类鼻腔里平坦的嗅黏膜位于背面,发育不完善,神经纤维从嗅黏膜连接大脑,当嗅黏膜感知外来气味后,立即通过神经纤维传到大脑。另外,嗅黏膜的一部分伸长变形成为犁鼻器(贾氏器),它是一种味觉感受器。有尾类两栖动物的犁鼻器仅为鼻囊外侧的一个沟,开口在内鼻孔与口腔的交界处。无尾目与无足目的犁鼻器已趋于独立,与鼻囊分开。仅水生两栖类和幼体,以及少数无尾类具有侧线器官,能感觉水压变化,有助于对方向和有关物体大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