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15422800000010

第10章 奉献表示富有

索取就是贫穷

甲乙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过功德簿后说:

“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然后要他俩慎重选择。甲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见此情景,也没有别的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阎王听其所愿,当下判定二人来世前途:“甲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施舍。”

“乙过付出、给予的人生,来世做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

付出的人是富有的人,索取的人是贫穷的人。乍看倍觉糊涂,付出的人只能证明富有,付出越多,富有越弱,索取越多,越是富有。看罢方知,两种极端的人生,活生生地展现在现实生活中。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索取越多,收获越少。学会取舍,方是真谛。

上天对他是仁慈的,命运对他也微笑盈盈。他降生在帝王之家,成为一位老国王的掌上明珠。所有的尊荣和富贵,所有的玩乐和珍宝,只要是有的,他都可以尽情享用。他的前途也是那样的令人羡慕——他的父王正在考虑将国王的权杖交到他手中。

然而,他拒绝并逃离了这一切,选择了他认为更重要更有意义的道路。原因是他看到了发生在人类和众生身上不可避免的苦难和不幸。一个生命产生了,就面临着饥饿、病痛、年老和死亡。他想找到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弄清世界和生命存在的根据和意义。

他是在29岁那年的一个深夜离开王宫走入荒野和树林中去的。当时他年老的父王已经入寝,他的妻子和出生不久的儿子也在熟睡中。他在树林中用佩刀割去了头发和胡须,又脱掉华丽的衣服扔在地上。从此,开始了6年之久的求索之路。开始,他拜访各位有名望的长者,想从他们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他最终失望了,只好自己走进树林深处,在昼来夜往、雨打风吹的寂静中苦思冥想。

也许,这一切是这个时代的许多人无法想象的。他不去千方百计地拥有财富和美色,不去争取更高更大的权位,而甘愿一无所有地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种真理,他是不是天下最大的傻子?

他在6年之后终于为自己的问题找出了答案,于是他结束孤独而回到人群中去,向人们宣讲他悟出的道理,这时他35岁。他是80岁那年离别人世的,这中间又经过了45年。在45年的岁月中,他以乞讨为生,以碎布片连缀为衣,以宣讲自己的思想为事业。他的弟子一天天增多,他的思想四处传播。最后,连他的妻子和儿子也成了他的弟子,他年迈的父王也成了他的拥护者。

他最后是在菩提树下圆寂的。但此时他已没有了任何痛苦和遗憾,他将一种永恒的东西留在了大地上,这便是被后人称为佛法的宝藏。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了,这个伟大的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他向世界索取的只是衣钵饭食,而奉献给世界的,却是一座思想的宝库。

2000多年的时间长河中,许多王国覆灭了,无数帝王化为烟尘,但释迦牟尼的名字却越来越响亮。他的思想犹如一座神奇的宝库,求取的人越多,宝藏的储存越丰富。

富有和贫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人物质上很富有,却还在不择手段的向社会索取,这样的人,实际上很可怜,很贫穷,他们失去了做为人最珍贵的东西——爱心、同情心……有的人物质上很贫穷,却在无怨无悔、默默无闻、不懈余力地帮助着更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样的人,是很富有的人;更有甚者,他们不惜抛却显贵的地位、丰厚的待遇,献身公益事业,这样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善良、最富有的人。

所以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你奉献的越多,你的价值越大,你就越富有,活的更有意义。你索取的越多,你就越贫穷,你的人生就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