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15422800000104

第104章 用迂回的战术

和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保证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这个方法的使用得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际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离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

而当记者的人,最善迂回,最会委婉。遇到“记者”型人物,我们得对他们兜圈子、做“套子”有一定的警惕,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乐意被套住,再去回答问题。

“迂回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便是灵活改变做事的线路。遇到办事不顺之时,动动脑筋,打打主意,“迂回而进”,是不可忽视的获取好感、建立关系的绝妙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