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15422800000141

第141章 对付阴招

要软中带狠

人生在世,很难避免在有意无意之间得罪人,而成为他人的眼中钉。如果对方吞不下这口气,摆明对阵态势,还容易应付,如果耍阴的,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就真的教人伤脑筋了。如果因此被暗算,实在太冤枉了,因此,如何攻防就要靠脑力了。

一般说来,会被暗算,那是因为自己的实力较对方强的关系,对方不敢明着来,只好躲在暗处放你冷箭,如果应对不当,真的很容易因此中箭下马,摔得灰头土脸。那么,人家耍阴的,你如何反击呢?以下是一个高手过招的精彩故事。

明朝时,有位御史下乡巡察,由于他与巡察地区的某位县令先前曾有过节,这位县令早就心存报复的念头。县令眼看机会来了,于是便安排一位自己最亲信的侍从,前去充当御史的临时护卫,以便找机会搞鬼。

由于侍从刻意用心服侍御史,没多久便获得了御史相当程度的信任。信任当然会让人疏于防备,也是下手的最好机会。这个时候,县令便指示那位侍从将御史放在印箧中的官印偷走,准备让御史吃不完兜着走。

官印是何等重要的东西,御史发现印信丢失后,相当紧张,他怀疑必定与该位县令有关系,不过碍于欠缺证据,所以也不能说什么,更不敢大肆张扬把事情弄大,只好假装生病,闷在行馆里苦思对策。

过了几天,县里一位颇有名气的书生恰巧前来探访,由于御史早就耳闻这位读书人的才智,所以便请他到房内,关起门来,把印信丢掉的事,对他仔细说了一遍,看看他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可以帮帮忙。

书生听完之后,便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御史在半夜的时候,派人偷偷地到厨房去放火。一旦御史的行馆发生火灾,各级官员们一定都会火速跑来指挥救火,所以,书生要御史趁着一片混乱的时候,将原本装着官印的印箧,暂时托付给那位县令保管,说是为了预防印信在慌乱中丢失或遭到焚毁云云。书生解释说,如官印真的是那位县令所偷,趁着火灾,将空的印箧托付给他,等于是将烫手山芋丢回给他,他只能将印信归回原位,因为丢失的责任在他身上,逃都逃不掉。

当天午夜,御史便照着书生的计划,演出一段“火烧御史行馆”的戏。重点就放在趁着烈火熊熊燃烧之际,将保管印信的重责托付给那位县令。等大火扑灭之后,县令归还印箧,御史打开一看,发现印信果真安然物归原位,一切似乎都照着那位书生的设想。

此时此刻,御史对于那位书生的绝顶聪明,不禁又感激又佩服。据说,那位书生就是后来的一代名臣海瑞。

官印丢失,在古代可能就是杀头之罪,县令显然有致御史于死地的意图,御史吃下这口黄连,不仅有苦说不出,恐怕天天坐立不安,冷汗直流。还好,借着书生的聪明才智,将烫手山芋丢回去给县令,在不动声色之间买空卖空,完成了一次无声的绝地大反攻。书生的这一妙招,无疑是一种相当高明的“艺术手法”。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如果硬碰硬,或许很快就能胜负立见,但也有可能两败俱伤,不只不圆满,之间的“耗损”必然巨大,甚至没完没了。

如果能够“搭座桥”、“放个楼梯”,让对立的双方,在意气与利害之间有个回旋的余地,在不动声色之下,创造既斗争又互有台阶可下的空间,或许还能降低彼此的紧张关系。

而书生将烫手山芋丢回去的手法,放出“我并不是好惹”的讯息,软中带狠,对手必然是五味杂陈,应不致再轻启战端,任意挑衅了。在人际交往中,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也不妨试试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