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15422800000168

第168章 第一百〇 要想出人头地

先将自己的脸变厚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人脸皮薄,为人内向腼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显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这是非常可惜的。

汉高祖刘邦,被李宗吾称为是天下脸皮至厚用心至黑之人。客观地说,刘邦应是一个“脸厚”与“心黑”复杂组合变幻的混合体。刘邦年轻时曾去县令家祝贺,通过空许“贺钱一万”的方式,坐到了上席,为自己争得了面子。这其实是他气魄宏大、自信心强的一种表现,因而属于“脸皮厚”的范畴。

到了楚汉相争时,一次汉军大败,刘邦仅带着几十名骑兵逃离包围,一路又受到项羽追杀,情况危急。情急之下,刘邦竟亲手把儿女(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谷下车救之,复又被推下,共有三次。为了逃命,竟然置亲生骨肉的性命于不顾,这是明显有违人伦的行为,而刘邦居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来,这就有点儿心太黑了。然而,如此面厚之人却成就了一代开国君王的百年大业,可见脸皮厚的作用。

与刘邦恰恰相反的,是号称“霸王”的项羽。项羽号称有拔山盖世之雄。但最终却败在刘邦的脚下,究其失败的原因,正如韩信所说,是因为“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是指心有所不忍,脸皮不够厚。匹夫之勇,是指个人勇猛,全不能忍受一点气。其原因也就是脸皮不够厚。所以范增摆开鸿门之宴,诱使刘邦前来赴宴,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就可以轻轻松松杀灭政敌,而后“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但项羽偏偏徘徊不忍,一则念及旧情,二则以此为小人之举而不欲为之,脸皮不能够厚起来,所以竟让刘邦逃走,卷土重来。

后来垓下之败,项羽被刘邦手下追杀,随从仅剩数十人,眼看大势已去,但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但项羽偏偏说自己无面见人,有愧于心,而自杀身亡,将大好山河拱手让给了刘邦。

面薄者,以“面子”之大小有无来衡量事物,其标准是纯伦理型的;而面厚者,以结果之成败得失来衡量事物,其标准是务实型的。大凡有智慧者,面必厚,因为他自知玄机,对事情发展的良好结局充满自信,所以他们可以忍受一切,包括“最没面子”的情形。面厚者,也往往是良谋在胸或“满肚子的鬼点子”,自有一套自认为最佳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法则。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而其中成就霸业的蜀主刘备之所以能功成名就,就在于脸皮厚。开始他既无军事实力,又无从政经验,只能依靠所谓的汉室宗亲的虚名投亲靠友,为了取得一块栖身之地,他先后依曹操,依吕布,投刘表,傍孙权,随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而且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和收买人心的效果,全不顾政治家的脸面,而以生平善哭著称:为了获得支持,他哭;为了赢得同情,他也哭;为了逃避灾难,他更哭。所以《三国演义》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能够哭、善于哭、哭得真切、哭得不顾脸面就不是平常人所能够做到的了。这就是刘备的厚脸本领。

究其本质而言,所谓的脸皮厚,其实是一种伪装术,它集中表现在为了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对自己的自尊心加以克制,假装对各种耻辱熟视无睹。自古以来政治家和军事家都以脸厚而著称,而且都借厚脸之术得以成功。

人情事理是不会随时间改变的,在竞争激励的今天,你若想要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同样要有厚脸皮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