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15422800000073

第73章 该问的,要明知故问

不该问的,想问也别问

与别人交往时,总离不开问。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明知故问,就是明明知道也要问,这里的明知故问,会令对方高兴。

比如,问对方最得意的事,问对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对方想说不便说而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你的销售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你的钻石戒指很贵吧!”“听说你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一定很畅销吧!”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但你故意明知故问,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很有好感。他可能会接着你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并且有可能说得心花怒放。

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打开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的心彼此更亲近。

不该问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种:

1.别人的隐私不要问。

在与别人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提问对方的隐私。

具体地说,在日常交际中,应该避免问及下列这些方面的隐私话题:

女士的年龄;

工作情况及经济收入;

家庭内务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体情况;

不愿意公开的工作计划;

不愿意为人知道的隐私。

在西方人的交际中,“探问女士的年龄”被看成是最不礼貌的习惯之一,所以西方人在日常应酬中可以对女士毫无顾忌地大加赞赏,却不去过问对方的年龄。但是中国人就不同了,有的人常常一见面便问人家“芳龄几何”,弄得女士们答也不好,不答也不好,只好在以后的应酬中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有一位晋君,好像是天生的就有这么一个爱好,总是喜爱打听女士的年龄。每次与女士见面,不论熟悉的还是首次见面的,谈论不到三分钟,他就会不失时机地向对方发问:“你今年多大了?”致使许多女士们不愿意与他接触,即使不得已见了面,也是打个哈哈便离他而去。这便是探听个人隐私在应酬中的失败。

中国人似乎都有一大爱好,那就是特别注意他人的隐私,而且尤以注意名人的隐私为重。那些街头小报一旦出现了一篇有关某某名人的隐私,如“某某离婚揭秘”、“某某情变内幕”之类,肯定会被哄抢一空。在日常应酬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问话:“你们夫妻感情怎么样?”这种问题便让人难于回答,因为这纯属个人隐私问题,而且夫妻感情往往都是非常微妙的,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能够说得准确透彻的,所以对这类问题,对方即使顾于情面当时回答了你,心里也会对你产生厌烦的。

所以,在应酬中尽量避免探问对方的隐私,如果一不留神,谈话中涉及到了个人隐私,也要显得糊涂一点,尽量用模糊的语言敷衍过去。这样对方不仅会乐于接受你,还会为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留下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对方不知道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费神地记住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3.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城”或说“在香港”,那你就不宜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4.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自讨没趣。

5.对方不想让你知道的问题不要问。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