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5424200000059

第59章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曾经说过:论私,自然是养父养母影响最大,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教育了我,她嘱咐我两句终生难忘的话,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多想想别人的疾苦难处,你就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事;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宁愿亏自己不要亏大家。论公,他觉得自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他影响最大,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怎么会有现在的牛根生和蒙牛?

在母亲的影响下,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假如妈妈给他一两毛钱,他都分给伙伴们花,当然大家都乐意听他指挥,一起去教训欺负过他的"混小子"。这时候,他体会到了"人聚"的力量。自己吃亏,号令群小,领导才能逐步形成。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继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小小的洗瓶工干起,凭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品行,又从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

1987年的一天,牛根生兴致勃勃地把新出品的雪糕拿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在地上。他并没有责怪儿子,而是默默地进行自我反思: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会喜欢,更何况是消费者呢!正是从那时起,他发誓要把雪糕做成中国第一!

为了做出品牌,牛根生去求教一位著名的策划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然而三番五次地被推辞。牛根生急了:"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有个非常了不起的表哥。"策划人一脸狐疑:"你表哥是谁?"牛根生答:"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和卖汽水的是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那么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

几年后,他的品牌理想终于成功:1994年他策划并发动了针对武汉市场的"昭君归故里,伊利送深情"大型营销活动,采取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策划了"进军东北","解放石家庄","攻打太原"等活动。"战争"全面爆发,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他所统辖的领域,占到企业总销售额的80%!

8年来的副总裁生涯,使牛根生完全成了中国冰淇淋界的"大哥大"。

1998年之前,业界传说,全国冰淇淋大会召开时,大家首先会问"牛根生去不去",如果他不赴会,大家就会感到"特没劲",于是大家也都不去。故事虽是民间传说,但却说明牛根生"品德"之外的"商业才智",早已为业内人士所折服。

但是1998年,牛根生却突然被伊利免去了职务。

双方三缄其口,牛根生被免职的各种原因便不得而知,可能这将成为一段永远难以理清的"草原公案"。

总之时年41岁的牛根生失去工作,自己投奔人才市场,无一例外因为年龄太大被企业拒绝了。牛根生思前想后,终于决定自己创业。

牛根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重操旧业:在市场方面,中国乳品市场方兴未艾,全国人均牛奶需求量正在上升;就资源而言,内蒙古大草原充足的奶源,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自身条件看,他从事乳业多年,有着相当丰富的生产营销经验,加之在中国乳品市场已算得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多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于是牛根生联系到同时被免职的几位中层干部讲出了自己重操旧业的优势所在,最终决定成立奶制品公司。他们把手里的伊利股票卖掉,一共凑了100多万元,在1999年初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业界某元老闻知此事,不由拍案大笑:"100万元能干什么!"是啊,在这个市场里,区区100万如同儿戏。出乎意料的是,牛根生其他老下属听说之后,却不约而同纷纷投资蒙牛。

他们为什么有勇气胆敢把钱投入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公司?

事情是这样的,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就在进行"人情投资"。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领悟到的"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经验,在成年以后一直不断地被复制。

因为业绩突出,伊利公司给他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他却把钱分成5份,为5位部下每人买了一辆面包车。他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伙,其他的小额分配更是难计其数。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他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把钱投给他。

更没想到的是,伊利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投牛根生而去。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伊利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做出一项惊人的决定: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其每年股份红利的51%赠予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牛根生股份话语权不变,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牛根生天年之后,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从中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消息一出,举世叹服。

牛根生希望蒙牛成为一个恒久的品牌,而不是成为一家家族企业。对于自己的后代,牛根生告诉记者,他只想让人们谈到自己的后代时这样说:"哦,他(她)是蒙牛创始人第××代子孙。"他想,那时的蒙牛,应该已是一个恒久的品牌。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蒙牛做大的主要秘诀,或者说牛根生毕生秉持的最大的"差异化战略",依然隐藏在童年时期母亲教给他的那句座右铭:"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牛根生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一种闪耀的思想,体现了一种中国人所特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