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节气与养生
15426600000020

第20章 小暑时节话养生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小暑不贪凉,心静保健康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7月6日至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也就是说,小暑时节虽暑气上升,天气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

时至小暑,到处绿树成荫。南方地区此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时有热浪袭人之感。

小暑前后,暴雨时常光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农谚有“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此时节也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最多的时候。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往往在初伏前后。过了小暑,就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伏”即隐藏的意思。在物候方面,关于小暑三候的说法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即小暑过后,热风袭来,赤日炎炎,蟋蟀便到墙角避暑气,老鹰便飞到高空避暑气。动物要避暑气,人也应少外出以避暑。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温高湿重,木头,尤其是露天久放的木头,如路边的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去是干的,其实不然,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不注意,在上边坐久了,很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此节气中,不要久坐在露天的木凳上。

有人贪图凉爽,在室外露宿,这也是不妥的。因为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的气温也逐渐下降。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以及消化不良和腹泻。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根据时令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以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情志刺激会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所以,小暑养生贵在心静。

小暑时节容易引发消化道疾病。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湿热交蒸病菌生,保持卫生防疾病

小暑时节,湿热交蒸,病菌容易滋生,一定要保持生活卫生,积极预防,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毒型菌痢的防治,

无腹泻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的俗称,是夏季节最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

一股得了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并有肛门坠胀、想拉又拉不出来的感觉,医学上称为里急后重。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在患病之初或病情十分严重时仍然不出现腹泻,而表现为高烧、嗜睡、面色苍灰、四肢厥冷、阵阵抽风、血压下降,只有通过粪便化验才能证实是患了菌痢,这就是凶险的中毒型菌痢,它多见2~7岁的儿童。

中毒型菌痢尚无腹泻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症状,原因是痢疾杆菌侵入人体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具有特异体质的患者对这种内毒素的敏感性很高。毒素被吸收后会引起强烈反应,造成全身微血管痉挛,微循环发生障碍,组织缺氧,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因而引起高烧、代谢性酸中毒、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在全身微循环产生障碍的同时,脑部对缺血缺氧尤为敏感,甚至会发生脑水肿,因而会引起呕吐、抽风、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虽然,毒素也同时作用肠黏膜,但不及微循环障碍发展的速度快,所以一部分病人会有全身中毒症状十分严重,却尚未出现腹泻脓血样大便的表现。

由于中毒型菌痢来势凶险,发病初24小时内变化急剧,延误诊治会致微循环衰竭、休克,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有生命危险。

因此,在夏季凡遇有突发高烧、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时,即使不伴有腹泻,也要警惕中毒型菌痢,应速取病人粪便进行化验以明诊断,如果病人无大便可采,应用灌肠的方法来获取粪便进行化验,并要及早救治,不可延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小暑时节,闷热异常,许多中老年人常感到头晕、胸闷憋气、心慌。严重时,还有可能突发心梗和中风。这是因为天气炎热使机体代谢加快,人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要量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气压低、出汗多,又使体内血黏稠度上升,有效血循环受阻,导致血的携氧量下降,造成机体供氧不足。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管腔本来就相对狭窄,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医学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们,在酷暑中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进行预防,注意休息,多喝水,下午1~3时尽量避免出行,还要注意及时为身体氧。可以选择一些有补氧功能的保健食品,帮助提高血红蛋白对氧的携带能力,增强人体对氧的吸收和利用,减轻夏季高温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消除缺氧引起的头疼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要适当调整居室温度,减少人体排汗;加强饮食卫生,预防肠胃疾病,以防因腹泻而导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

夏季多饮水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预防血管栓塞最简单的有效方法。应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每天需饮水2000~2500毫升,可饮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分散地多饮水,使血液变稀释,就可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避免发生血管栓塞的危险。同时,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关药物,以对抗红细胞、血小板凝集,阻止其凝聚和在血管壁附着,降低血流阻力,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皮肤癣病的防治

小暑时节,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人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而且,与人体的抵抗力有较密切的关系。

常见的皮肤癣病有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局部皮肤不干净,表面就会堆积很多的皮屑,在这种情况下真菌极易生长而发生癣病,脚气患者夏季很难受,因为除了脚趾间的皮肤发红、糜烂、生小水疱之外,还会瘙痒及有异味。

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他们排汗量大有关系。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人在出汗后没有得到及时清洗,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防治癣病的基本要求。尽量分开生活用具,是预防癣病传染的重要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夏季要使用爽身粉;勤洗澡并更换内衣,穿皮鞋的男士要选用棉质袜子,以利吸汗、透气;不要共用鞋袜、毛巾;尽量避免在游泳池、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

夏季游泳好运动,美体健身又养生

有80%的人认为,游泳是夏天最好的运动,避暑又愉悦心情,还有时尚人士最爱听的减肥课题,在游泳项目里可以得到解决。

游泳可减肥塑身

运动生理学者测试表明:若在水中游100米,能消耗100千卡热能,相当于在陆地跑400米,或骑自行车1000米,或滑冰1500米,这也就是游泳后很快感到饥饿的原因。

水的温度要比人体的温度低,人体在水中连续不断运动时就必须使体内储存的脂肪和热量转化为运动所必需的能量。这样,皮下脂肪和内脏的脂肪就会逐渐得以消耗和分解。另外,因为水的传热形式是空气的26倍,所以,在同样的温度下人体在水中消耗的热量比在空气中消耗的差不多要多10倍。同时,由于水的阻力,使得人体不得不消耗更多的热量,这就使臀部和腿部得到很好的锻炼,减少多余脂肪。

游泳可健肺排毒

游泳是一项超强的排毒、消脂,塑身运动。因为浮力的作用,在水中运动的功效要比在地面上好得多。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人体900/0的体重,释放关节压力,刺激淋巴排毒。

游泳是肺部保健的首选运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16种挥发性毒物,肺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空气污染使人类与有毒物质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大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一般都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而肺脏内部表皮的面积比全身皮肤的面积还大40~50倍,所以肺比身体内其他任何部位受有害空气损害的可能性都更大。水中运动对呼吸有更高的要求,能够更好地训练肺。

借助水的压力,除了可以锻炼呼吸肌、增加肺活量之外,还可以使全身上下各部分肌肉和骨骼、关节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水压可预防疾病

游泳时,人体处于水平状态,十分有利于下肢和身体静脉血液回流心房,水对胸腔的压力促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水温对皮肤的冷刺激使血管急剧收缩和扩张。

日本有家游泳医院,专门用训练手段来治疗患有肾病、肥胖病、气喘、过敏及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帮助他们锻炼身体,恢复健康。

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正因为水中有浮力,故不需在地面运动时支撑身体的额外的体力。因此,对治疗慢性病是非常有利的。游泳时,胸腹部受到水的压力,呼吸肌作用加强,还可以治疗气管炎和肺气肿。

游泳分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初学者一般是从自由泳或蛙泳开始学。

小贴士

游泳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超过5小时,每游半个小时应休息15分钟。

无论是蛙泳、自由泳、仰泳还是蝶泳,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下水前要先做热身运动,活动筋骨,以免抽筋。

要持之以恒,每周至少游5次,这样才能明显改善体质。

不要在感到寒冷时还待在水里,因为寒冷会使肌肉紧绷,在肌肉绷紧的情况下,很容易拉伤韧带。

饮食保护心阳,切莫偏嗜生冷寒凉

小暑养生重点在“心静”,在饮食调节上,不可过度偏嗜生冷寒凉,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腹泻。小暑时节的饮食调理,既要能清热祛暑,又要能健脾化湿。建议选用以下食谱。

凉拌海带

【用料】

海带250克,麻油50克,葱10克,精盐3克,酱油5克。

【做法】

1.将海带洗净,用水煮熟,切丝。

2.葱洗净切成细段,加入麻油、酱油、盐等调料,与海带丝拌匀即成。

【功效】

适用于结核、饮食不下、疝气、睾丸肿痛、痞块、水肿、脚气等症。现代医学还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病、肿瘤等症。

【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

炒绿豆芽

【用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豆芽洗净控干水。

2.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用料】

豆皮2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1.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

2.油锅烧至六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素烩面筋

【用料】

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1.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

2.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食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功效】

解热,除烦,止渴。

蚕豆炖牛肉

【用料】

鲜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1.牛肉切小块,先在锅内用水汆一下,捞出淋水。

2.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红烧兔肉

【用料】

兔肉500克,菜籽油60克,黄酒20克,生姜米、葱段、花椒、冰糖、酱油各适量。

【做法】

1.将兔肉洗净切成块,放入沸水汆去血水。

2.在锅内放入油,油烧热后下兔肉块翻炒,再加姜米、葱段、花椒、冰糖等调料,烹入酱油,黄酒,加水适量,用文火烧至熟烂即成。

【功效】

适用于脾虚气弱,营养不良,体倦乏力:脾胃阴虚,消渴口干:胃肠有热,吐逆,便血:小儿痘疹初发。

乌鸡汤

【用料】

乌骨鸡1只,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将乌骨鸡宰杀干净,切成块。

2.锅内加适量水,加入生姜、鸡块,先用大火,煮开后,改文火慢煮1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即可。

【功效】

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不足之遗精、带下、白浊、月经不调、消瘦及气阴两伤之人。

小贴士

乌骨鸡又名黑脚鸡、药鸡,以其骨黑而得名。其味甘,性平,归心、肝、肺、脾、肾经。乌鸡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钙、磷、铁、镁及尼克酸、泛酸等。乌鸡为传统的滋补佳品,最适于大病后、产后、手术后或体虚之人。

冬瓜排骨汤

【用料】

冬瓜250克,排骨500克,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将冬瓜洗净,切成大块:排骨洗净,切成小块。

2.将冬瓜、排骨同入锅中,加水煮。慢火煮1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

【功效】

清热,解暑,解毒,利尿。适用于脾失健运、脚气病、膀胱湿热、小便短赤、小便不利、泄泻、水湿内停之水肿,湿热壅滞之肺痈、肠痈等症。

【禁忌】

津液不足者慎用。

绿豆粥

【用料】

绿豆100克,大米250克。

【做法】

1.锅内加水,用大火烧开。

2.下人绿豆,煮开约20分钟,再加入大米,煮开后改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

消暑利水,清热解毒。适用于署湿,水肿、泻痢、暑热、烦渴、痈肿、丹毒等症。

【禁忌】

脾胃虚寒、肠寒滑泄者忌食。

西瓜番茄汁

【用料】

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

1.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

2.二者同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