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15427700000010

第10章 柳村沙岸遮夕阳

——读明佚名《渔家晚乐图》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平淡、本色,较少叙事成分,似推、拉、摇、移的镜头,将像渔家生活自然习见的题材写入诗文,如白描般质朴,神情意态,鲜明可触。反映出作者艺术的想象和提炼功夫。渔家乐晚,味趣融通,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说唐朝张籍的诗是“看似寻常最奇崛”。张籍,这位出生江南,生活于斯的文人,烟雨里的杏花、桃花如云似雾,春风里的杨树、柳树依依拂荡,那种场景早已经渗进了他的骨子里。他不由得常常用意味清远、平淡可亲的诗句描绘家乡的风光,却从不以进士及第、文人清高自许。在他的诗文里,我们已然看到一派锦绣的江南风光:江河湖泊纵横密布,温柔地甚至看不见它们日夜在缓缓流淌着,细细的雨丝打落在半开的花瓣上,新发的树芽泛着丝丝绿意,扑扑棱棱的飞鸟、游远的凫鸭带走了夕阳,渔人把船儿泊在江汀的柳树边。放眼望去,江上薄雾已经散开、升起,江岸边的菖蒲、芦苹微微摇晃,一片接着一片沉默地立在那里。

《渔家乐晚图》,虽然经多次揭裱和剪裁,但是从绢本设色的质地看,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画里“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江南景象,以及感受到浓厚的渔家生活气息。这幅画里一共画了活色生香的26人,看得出,他们用心做着祖上传下的营生,过着简朴快乐的日子。

先来看看在前面的这一家吧。这家的男人很是像女人般贤惠,特地留了一尾鱼,做给妻子、女儿吃。想来妻女跟着自己漂泊水上,风里雨里也真是不容易。当初妻刚嫁过来的时候,她的额头光洁得像城里老爷身上穿的缎子,双臂柔嫩得像新上市的莲藕。而上了船后没多久,江风就吹皱了她的面颊,日光把皮肤晒得发暗,现在她的手甚至比自己的还要粗糙。最心痛的就是小女儿了,到现还没给她做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这个男人蹲在船头默不作声,低头杀着鱼,女人明白丈夫一定在自顾琢磨着心事,悄悄从舱里端出盘子帮一帮他。这样相濡以沫的夫妻,过着漂泊打鱼的生活,一定养育得出聪明懂事的孩子。小女儿还不到十岁,已经会帮着父母煮饭结网了。

旁边的船上,这家的夜哭郎又开始他的每日“功课”。小家伙一定在愤怒,这些大人们怎么能够这么笨,我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我只想拿舱壁上挂着的筷箧看一看。我不想听儿歌,也不想娘把我抱得这么紧,更不喜欢公公做的鬼脸和他满脸的胡楂。真是搞不懂这些大人们的脑子里一天到晚装了些什么玩意,我喜欢的东西不拿给我,我喜欢干的事不让我干。我只能用大哭表示我真的是很无奈,我愤怒,我愤怒!小家伙的哭声太过尖锐,把树上的小鸟一家吓得徘徊良久不敢归巢。

终于如愿以偿爬上船舱的小家伙他爹,今天的运气可真是不错,刚刚网上一条又大又肥的桂花鱼,准备做寿的老爷一高兴给了不少赏钱呢!他沽了一壶水酒要和兄弟们好好喝两杯,张家小哥还是一贯的赖,猜枚耍子也要赖上一赖。对这个坏毛病,小家伙他爹已经忍了很长时间,今天定和他理论个清爽,并让叔公做个见证吧。一旁李家大叔最爱捉弄小孩子,哄着骗着把残酒递给小狗子,就想看看小狗子被辣得龇牙咧嘴、挤眉弄眼却还想再尝一次的狼狈模样。

天色越来越暗了,江面上吹来一阵阵潮湿湿的凉风。张家娘子一边托着硕大的乳房喂儿子,一边和嫂子们念叨着自家儿子多么乖巧,刚满月没几天,已经知道见了爹娘会笑,还夸儿子长得眉清目秀,说不定长大爱读书,能当上状元郎哩。到那时,自己就是状元郎的娘了,能住上高大的清凉瓦屋,家里说不定还有奴仆可以使唤使唤呢。几个女人轻言细语,憧憬着将来的日子,怀里的小孩子偶尔发出几声谁也听不清内容的呢喃。

星星悄悄地爬了上来。河汊的那一边,泊着另外两条船。这家的男人过日子的心气最盛,这不,又新置了一条船。他可真是个哪怕不小心掉下江也能抓上两条鱼上船的主儿,最是有心计、眼力准,鱼虾喜欢在哪里觅食好像都会先和他商量商量,下网几乎没有失过手,晚上收了网还要下上几个篓,准备打捞一些泥鳅、黄鳝之类,好赶早换点木炭和油钱。说到底还是这家奶奶知书达理,眼光长远,不仅教子颇严,还每天总会教两个小孙子识上几个字。心里盘算着过不了几年,他家就不用过在江上漂来漂去的生活啦。

暮色的宁静持续不了多久,黑夜静悄悄,船舱里传出此起彼伏的鼾息声,黎明就快来临了。太阳升了再沉,沉了再升地轮回着,江水曰复一日在等待,悠悠不止地给渔家体贴与关怀。明天一早,他们的生活还会这样展开,到了晚上,还是这般平淡可乐。画中的渔家是这样,今天的我们也是这样,我们走进里,又会回到现在的生活里,快意游走,今昔对比,这就是读画的乐趣。

这幅画无款识,也没有印鉴,但从画中人物装束及线描用笔特点以及材质成色综合来看,肯定是明代的作品。情节真实,风格质朴,而且作者应该对渔家生活比较熟悉,或是画技精到的职业画家。此画像写生的场景,表面看似章法平平,疏密有致的布局却颇费了一番心思。虽是在当时是一个极为寻常的生活场面,却给今天的观者带来无限遐思,说明作者在细节构思上含蓄人微,选取景物方面眼光独到,表现出高超的创作技巧。整体气氛祥和,生动活泼,充满了乐观随意的情调。可感人物性格风趣,情绪各不相同。局部刻画惟妙惟肖,舟船篷席、树干垂叶、芦苇水草等用不同粗细的线描勾勒,对比鲜明、张弛流畅、富有艺术表现力。画面虽只截取渔家生活场景之一角,以小见大,但已然引起观者的共鸣,是一幅可玩味赏读的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