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的名字叫姬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采邑在周,所以称他“周公”。
周公辅佐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殷;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少,周公又代他摄政,亲自率领兵马东征,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而后又封邦建国,推行井田制,制定礼乐,建立各种典章制度,自己又注重礼贤下士,得到百姓拥护。
周公被封于曲阜为鲁公,但他没有去那里,仍旧留在都城辅佐王室。他派自己的大儿子伯禽接受封地,去曲阜为鲁公。
伯禽受封鲁地,去了三年以后才把那里的政治情况报告给周公。周公很不满意,就问他说:“已经三年了,才告诉我鲁地的形势,为什么这样迟呀!”
伯禽答道:“我要改变那里的习俗,还要革新那里的礼法,花了三年时间才做完,所以来晚了!”
正巧这时姜尚也来报告齐地的情况。他受封于齐地,才过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来报告那里的政治形势。周公感到惊奇,便问他说:
“你怎么这样快就报告情况呀?难道齐地的政治已经整顿妥当了吗?”
姜尚泰然自若地说:“是的,一切都安定了,我是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周公沉思了半晌,自言自语地说:
“唉,鲁的后世恐怕要败于齐了,齐地一定会胜过鲁地!政不简不行,不行不乐,不乐则不平易,不平易百姓就不归服。为政简易的,百姓必然亲近,百姓亲近、归服才能强盛啊!
这个成语现在用它表示态度和蔼,使人容易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