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镇阳(今河南正阳北)人,出身贫贱,父亲是个牛医,但他并不自卑,从小刻苦自学,博览群书,不但才识超人,而且品性高洁,很早就受到邻里的器重。
黄宪十四岁那年,颍川(郡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名士荀淑到慎阳去,在一家旅馆里遇见了他。荀淑见他是个少年,长得眉清目秀,很惹人喜爱,就邀他到房里去坐坐。
谁知刚刚交谈了几句,荀淑就被黄宪渊博的学识惊呆了。他和黄宪一直谈到太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门外,说:“没想到你竟是我的老师啊!”
第二天,荀淑去拜访自己的朋友、汝南郡功曹袁阆,一见面就问:“贵郡有个颜子(孔子的学生颜渊,年纪很轻,但最勤奋好学),你认识他吗?”袁阆说:“你指的是黄叔度吧?”
后来,太原名士郭泰游历到汝南,先去登门拜访袁阆,谈了没有多久,就告辞而去。
接着,郭泰又去求见黄宪,在黄宪家里一住就是几天。后来他对人说:“袁奉高(袁阆的字)像一道清泉,一眼就可以见底;可是黄叔度却像千顷大湖一样,使人无法测量他的深广。”
和黄宪同里有个名叫戴良的人,他才能出众,名声也很大,但是生性高傲,瞧不起别人。曾经有人问他:“你自己认为天下有谁可以跟你相比?”戴良说:“我就像孔子和大禹一样,独步天下,谁能比得上我!”
可是,这位目空一切的戴良,见了黄宪,骄傲的气焰马上就收敛起来了,不但当面正容肃立,不敢轻慢;而且分手以后,还惘然若失地愣上好半天。
有一次,戴良从外面回到家里,母亲见他闷闷不乐,就问:“你又是从牛医儿那里来吧?”戴良说:“是啊,我没见他的时候,并不认为及不上他;可是一见了面,就会感到他高不可攀。黄叔度这个人,真是难以捉摸啊!”
由于士大夫们的推崇,黄宪的名声越来越大。汝南太守多次请他到郡里任职,朝廷也下令把他征召进京,可是生性淡泊的黄宪,始终不肯出去做官。他去世以后,人们都把他称为“征君”(不受征聘的隐士),以表示对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