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读经典(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
15431700000355

第355章 相敬如宾

春秋时代,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返晋即位,史称晋文公。他重用狐偃、赵衰等贤臣悉心治国,使晋国继齐桓公之后取得诸侯盟主的地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文公在位八年,贤臣狐毛、狐偃等相继亡故,他好似失去了左右手,万分悲痛。大夫胥臣(又名“臼季”)进言道:“主公痛惜二狐之才,臣推荐一人可代替他们做卿相。”文公忙问此人是谁。

胥臣说:“前不久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今山西河津东北),在田野间看见一个人正在锄草。时近中午,他的妻子给他把午饭送到田间。

“只见那妇人将饭菜双手捧献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住,先祝祷一番,然后进食。就在丈夫用餐时,那妇人侍立一旁,等他吃完,才小心翼翼收拾起餐具,辞别丈夫而去。那丈夫在妻子走后,又拿起农具继续锄地,脸上始终没有怠惰的神色。夫妻之间,尚能如此相敬如宾,何况对待别人?古人说‘能敬者必有德’,臣深信此人必是有德之士,便上前请教姓名。原来他就是前大夫郤芮的儿子郤缺。郤芮原先因功封在冀地,他儿子郤缺也被人们称为冀缺。后来,郤芮谋逆被杀,郤缺被废为平民,留居冀地耕种为主。胥臣认为郤缺才德兼备,如能为文公所用,一定不比狐毛、狐偃差。”

文公眉间皱起疙瘩道:“郤芮犯有大罪,我怎能重用他的儿子?”胥臣说:“古代尧舜是贤臣,可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君,却都是不肖,所以尧、舜不愿把君位传给儿子,而禅让给贤能。

“大禹的父亲鲧,奉尧帝之命治水,九年不成,被舜杀死在羽山;可是鲧的儿子禹却把洪水治平,舜便传位给他,使他成为一代圣君。可见贤与不肖,并不父子相传。主公何必计较旧恶而抛弃有用之才呢?”

晋文公给说服了,要胥臣把郤缺招来。胥臣禀道:“臣惟恐郤缺逃奔,为敌国所用,早已将他接在家中。主公派使者前去相迎,才是礼贤之道。”文公依从胥臣的话,命内侍捧了簪缨袍服,去迎接郤缺。

郤缺推辞不得,只好簪佩入朝。他生得身长九尺,声如洪钟。文公一见大喜,便拜胥臣为下军元帅,任命郤缺做他的助理,为下军大夫。

不久文公去世,襄公继位。晋国在国丧其间,遭到白翟的武装侵犯。郤缺阵前迎战有勇有谋,一箭射死白翟首领白部胡,立下退敌头功。

晋襄公嘉奖郤缺,升任他为卿大夫,重新把冀地封赏给他;又对胥臣说:“举荐郤缺,是你的功劳。你从郤缺夫妇的相敬如宾,就看出他必是有德有能的人,这是很有眼光的。”于是也赏给胥臣一个县的封地。